对联吧 关注:152,234贴子:7,266,335

清源联理新论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我在2011年时,曾作过《清源联话》和《清源诗话》,简要地论述了一下自己对于对联和诗词的看法。现在十多年过去了,我又萌生了一些新的见解。
一、初学联时,我常常惊叹于一些无题的性情之作,这些性情之作,或故作深沉,或顿起狂放,用字很美,语句传神。
如一散人的无题联
问天之处,凭海之时,待月满三秋,便焚作经年大梦
执手如何?倾心如此,忽胸中一梗,再祭了那夜寒潮
再如三少的无题联
意气而来,滴血昆仑忽有泪
风神若去,振衣沧海不扬尘
刚开始学联的时候,我以为这就是境界,后来我才知道,要写出这样的对联,并不算太难。首先,它是无题,无题就是不限定地发挥,这比有题的联难度要小得多。(当然,我并不是说写好它就容易,只是相对而言)。春秋战国时期,有个典故,说的就是这个事儿。
门客中有为齐王画画的,齐王问他说:“画什么东西最难?”门客说:“狗和马最难画。”齐王问:“画什么东西最容易?”门客说:“鬼怪最容易。”狗和马,是人们所熟悉的,经常出现在人们眼前,不可能画得很像,所以很难画。鬼怪,是无形的东西,不会显现在人们面前,谁也没见过真实的鬼怪长什么样儿,所以很容易画。
所以说,相对而言,咏人咏物的联,要比无题联难作的多,因为它有限定。

一味黑时犹有骨
十分红处便成灰
这是清朝徐宗干的咏炭之作,就很好地把握住了炭的特点,并且带有寓意。对联写出来了,我们看着容易,其实这是看花容易绣花难。简单来说,还是这个咏炭的题目,让你写一副来超越它,你能写得出来吗?真的很难。
二、对联的特点,就在于它的短小精干。当然也有长联是佳作的,如昆明大观楼长联,但总地来说,长联佳作,数量远不及短联,这是由对联本身的性质决定的。所以有题的联,无论是写人还是写物,切忌面面俱到。只要把握住了主线,抓住了要点,就能出彩。这个,用绘画来比喻,就像是绘画艺术中的留白。
如敝人题陆游之联
陆游
难酬铁马金戈,愿沙场之中,为有河山沉我梦
已逝红颜素手,想沈园而后,再无风景动人肠
陆游的人生是很长的,他活了85岁,这放在现在都能算是高寿,更不用说古代了,他的人生经历当然很多。但作者题写陆游,只通过2个点来切入,一个是心思社稷,却报国无门,这个是通过他《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的七绝诗来佐证的。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另一个则是陆游与唐婉的爱情悲剧,这个是通过他的《沈园》诗来佐证的。
沈园(其一)
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三、现在的网络风气,是对联越写越长,有的联,上下比字数加起来,能超过四五十字,这些联,先不说是否犯了我前面所说的面面俱到的毛病,从字数上来说,它就失去了对联的韵味。人的生理机能,是有限制的。像我们看电影,电影就是利用了我们人类的视觉暂留,才使得一幅幅静态的画面成为动态连贯的。同样的,我认为人也有一个瞬时记忆暂留限制,如果对联写得过长,读者在看下联的时候,早就忘了上联的内容,这就使得本来对仗的句子,读起来感觉是没有对仗一样。
四、对联创作,如果拿体育项目来类比,它更类似于自由体操,而不是踢足球或打篮球。好的对联放在一起,哪怕是同题的,也只能说是各有千秋,这就是为什么前人说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追求的是对自己原本写作能力的一种超越,而不能说自己写的一定怎么怎么好,比另一些联好多少什么的。
五、对联虽然单独是一种文学体裁,与诗词却同为汉语写成,所以亦可多有借鉴。如李白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从这首七绝诗中,我们能学到的就是结句要留有余味。好的诗词,是言有尽而意无穷,同样的,好的对联亦应如此,犹其是一些题写景观的对联。
如腾王阁联
兴废总关情,看落霞孤鹜,秋水长天,幸此地湖山无恙
古今才一瞬,问江上才人,阁中帝子,比当年风景何如
六、技巧联并非不能玩,但要玩得好,亦须腹有诗书。技巧联的特点,就在于一个巧字,有的甚至是妙手偶得,不可强行为之。强凑的技巧联,往往会失去很多趣味。
如国粹论坛联友出对句
出句:白云留鹤住
对句:说话挺牛逼
这是一则无情对。我相信,出句者的本意,是要寻一个意境对,但此对句者发现,这个出句挺适合弄个无情对,这就叫妙手偶得。
七、网络时代,有些人喜欢玩游戏,如打王者荣耀,云顶之弈,有些人则喜欢玩诗词,对联,猜灯谜。用饮品来类比,玩游戏,就像是喝冰镇可乐,非常爽,但玩过了就没了,只能等下一把。而写诗填词作对联,就像喝碧螺春茶,虽然喝起来不像可乐那么爽,但余味悠远,还可以一泡再泡,回味无穷。就像有一次,对联吧以前的联友月关在洛阳自言自语说过的:翻翻前几年的帖子,原来自己还写过这么好的联?
八、当代创作的作品虽然多,但要说超越前人,则不一定。这就像写长篇小说的成千上万,即使像钱钟书的《围城》,陈忠实的《白鹿原》,能跟《红楼梦》《三国演义》比吗?肯定不行。但这也有一个好处,那就是我们后来者,可以不断地从前人的作品中汲取精华。俗言道:好书不厌百回读。如山晓阁联:
不设樊篱,恐风月被他拘束
大开户牖,放江山入我襟怀
这副对联虽然短,但我们能学的东西却不少。
读一遍,我们可以学习到两分句联的句式,有个四七句式。句脚平仄是上比前平后仄,下比前仄后平。
读两遍,我们可以学习到这种拟人的创作手法。
读三遍,我们可以学习到题写景观联的行联思路。
读四遍,我们还可学习到如何把此类对联写得既切联题,又不失气象。


IP属地:湖北1楼2022-09-10 12:07回复
    九、古人云:意在笔先者,定则也。趣在法外者,化机也。我们平时作联,无论是出句也好,对句也好,写成联也好,首先就是要立意,立意好,则文章骨架已成,成功已过百分之九十,其余百分之十,只是边角的修辞,行文遣句等等。
    一散人题孙权墓联
    江流日夜,问后世英雄,可承传一脉人文,千年王气
    墓据东南,看当时大帝,又管领六朝烟雨,万树梅花
    这副对联,单纯从文字上来看,其实没有什么稀罕的,其值得一看的地方,就在于立意,在于其成联的脉络。脉络清晰,立意高远的联,无须堆砌珠玑语句,便是好联。相反,如果立意不高,骨架不清楚,行文遣句再精彩,亦终有华而不实之感。


    IP属地:湖北2楼2022-09-16 18:12
    回复
      十、多分句长联中,起承固然重要,但尤为重要的是结句。结句稳,则全盘稳固;结句佳,则全联出彩。
      如前人题黄鹤楼联
      何时黄鹤重来?且自把金樽,看洲渚千年芳草
      今日白云尚在?问谁吹玉笛,落江城五月梅花
      起首以问句申发联旨,较为常见,转承句稳当,但亦属寻常。唯结句一出,扣题精准,余味绵长,势成千古名作。


      IP属地:湖北3楼2022-09-18 08:25
      回复
        十一、成联创作中,原创自然是好,但更妙的是化用,尤其是化用无形之联,殊为难得。
        如我们都挺熟悉的林则徐格言联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海纳百川,出自晋朝袁宏《三国名臣序赞》:形器不存,方寸海纳。
        有容乃大,出自《尚书》:尔无忿疾于顽。无求备于一夫。必有忍,其乃有济。有容,德乃大。
        无欲则刚,出自《论语》。
        再如杨砚芬题永福寺联
        永世有因,大悲观自在
        诸天无相,极乐仰文殊
        由于它不是完整地照搬原句,所以不能称之为集句,而只能称为化用。化用联的难度,应该是介于集句联与原创联之间。其好处在于:化用之句,多依承古文而来,古典气息更浓,在文辞上,显得更为典雅,在意蕴上,一般更有深度。


        IP属地:湖北4楼2022-09-18 09:33
        回复
          十二、在《清源联话》中,我曾言对句实则比成联更显功力。在成联领域里,我也认为,短小精干的联,其实比长联更显功力。当然了,无论是长联还是短联,要写好,都是不容易的。但相对而言,短联要出佳作,更为不易,因为它字数少,须文文得用,字字珠玑,方有机会。除此之外,如果是有题的联,还必须切题。
          如吴芳培题岳庙联
          千秋冤案莫须有
          百战忠魂归去来
          莫须有:不一定有。《宋史-岳飞传》载,岳飞受迫害下狱,韩世忠责问秦桧,要他说出缘由。秦桧以“其事莫须有”搪塞。韩世忠说: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也?
          归去来:语出晋陶渊明的《归去来辞》。用在这里,是“归来”的意思。
          七言短联,上下比皆有出处,而又紧合联题,字字皆未可移易,实属上乘之作。


          IP属地:湖北5楼2022-09-18 10:19
          回复
            十三、对联虽说各花入各眼,但好的对联,依然有脉络可寻。
            共知心似水
            安见我非鱼
            此联是以联言志,略表心性。引用屈原《渔父》中“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之意。
            园地久荒芜,纵然嘉木成荫,争似我孤怀落落
            诗文多失散,若有良朋问稿,只道他妙手空空
            此联是以物比人,兼有自谦之意。
            此味易知,但须绿野秋来种
            对他有愧,只恐苍生面色多
            此联是用下比拔高联义,引申到苍生之苦。


            IP属地:湖北6楼2022-09-18 11:59
            回复
              十四、咏物之联,须跳出其本身,若就物言物,则落下乘。
              题智能手机
              通话聊天,接送欢声笑语,处处时时兜里放
              存钱打款,付收上万成千,方方便便手中传
              诚然,这个联题,写的是当代事物,并不好写。但如此直白,又未能跳出其本身,必然不是佳作。
              敝人之前也题写过一个智能手机
              稍触摸已精彩纷呈,惊奇闭户书生,能晓风云天下事
              一沉溺则流光弛废,感叹沿途景物,不如纤巧掌中身
              这一联,说实话,也没有跳出联题本身,但上比写其好处,下比写其弊端,一正一反,内容更加丰满,故比前作要好上不少。


              IP属地:湖北7楼2022-09-18 16:21
              回复
                十五、咏人的联,特别是咏历史名人的联,须紧扣其重要生平事迹,细作梳理,去粗取精,以联文抓住其精神面貌,方为佳作。
                如题柳宗元联
                才与福难兼,贾傅以来,文字潮儋同万里
                地因人始重,河东而外,江山永柳各千秋
                上联把柳宗元的被贬,与汉文帝时贾谊被贬作对比。下联写其被贬后的政绩,线条是比较粗放,但粗放也有粗放的好处,就是落笔之句,较为有气势。


                IP属地:湖北8楼2022-09-18 16:45
                回复
                  十六、题写景观的联,须要有构境的本事。这里的构境,指的就是意境,这个意境不是空想,而是必须与所题景观契合,方为佳作。
                  如江峰青题扬州二十四桥联
                  胜地据淮南,看云影当空,与水平分秋一色
                  扁舟过桥下,闻箫声何处,有人吹到月三更
                  胜地据淮南,首句是点明景观位置。后面两句则是纯粹的构境。扬州二十四桥之所以出名,全凭唐朝杜牧的诗句: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而此联的下比中就带出了这个意象。


                  IP属地:湖北9楼2022-09-18 17:02
                  回复
                    十七、嵌名联的创作,颇为有趣。此种对联,以不露雕琢为高,刻意嵌入者,则略逊一筹。
                    如嵌胡适联
                    胡复何言,当年假设太大胆
                    适可而止,来生求证要小心
                    胡适有句名言:大胆假设,小心求证。这个嵌名联不但把胡适的名字嵌入,还囊括了他的理论名言,构思巧妙。
                    又如嵌张大千联
                    八大到今真不死
                    半千而后又何人
                    这副对联,不但嵌入了张大千的名讳,还带入了八大。上联中的八大,指明末清初著名画家八大山人,意思是张大千传承了八大山人的绘画天份。下联中的半千,指清初画家龚贤,龚贤字半千。意思是张大千的绘画水平已经超越了龚贤这个半千了。
                    再如敝人赠联友 轻浮清风 联
                    情郁付飞舞文花,任残留襟上轻痕,笔洒鸿章浮剑气
                    清宵恰来归海客,便一掷胸中块垒,杯交浊酒慰风尘
                    因为是网名,所以比较容易嵌入。嵌入容易,但要做到既完全嵌入,又不影响联意,同时读起来又不显得嵌入的刻意,则需要费些工夫。


                    IP属地:湖北10楼2022-09-19 19:26
                    回复
                      十八、开篇说过,无题的联比有题的联要容易写。同是有题,亦有难易之分。同为自然景观,雪就比天空好写,因其有洁净,苍茫,纷扰等切入点。同为生活用品,洗衣粉就比桌子好写,因其有去污除垢,能舍清白等切入点。同为动物,老虎就比猴子好写,因其有狐假虎威,虎落平阳等相关成语可以贴靠。同为人物,海瑞就比郭德纲好写,因其有无私,清正廉洁,冒死谏言,见高官不跪拜等相关事迹可以贴靠。


                      IP属地:湖北11楼2022-09-20 18:55
                      回复
                        十九、诗词不忌用典,对联也同样不忌。但上佳的用典,是恰如其分。更须注意的是,对联中的用典,当同诗钟中的用典一样,不可跛脚,要么上联用,下联也用,要么就都不用,切不可一联用,一联不用,如此读起来颇为怪异,有头重脚轻或头轻脚重之感。


                        IP属地:湖北12楼2022-09-21 18:55
                        回复
                          二十、诗不厌改,如春风又绿江南岸、僧敲月下门 等句,皆是经改动而得佳句的典型。对联也是如此。
                          大学开学前忽念高中生活
                          梦将醒,忽觉一瞬纳三年,熟宣多少,能载此等岁月
                          神已清,当感四时藏半刻,笔墨有些,可留过往光阴
                          此联问题还是比较大的,句式架构不稳,行文也不够舒畅。后经指导老师改为:
                          一瞬叹三年,大梦醒来,且敞心怀听岁月
                          寸阴珍四季,流光过往,犹凭笔墨写年华
                          经改动后,基本保留了原作者的联意,但读起来就顺畅多了,也更增添了些联味。


                          IP属地:湖北14楼2022-09-22 19:12
                          回复
                            二十一、诗之优劣,虽与诗人之学养息息相关,但未必全然如此。如韩退之之学养超孟襄阳远甚,而诗却不及,可为反例。对联亦如此,其好处既须学养,又须联感,更需要一种联味。其个中滋味,多揣摩方能体会。
                            如联都马小望联作
                            陈晓旭
                            大梦谁先觉?尽洗却凡尘,红粉不因春泪瘦
                            秋风独自凉,只吹来寂寞,青灯曾照鬓花残
                            戊戌变法
                            有心杀贼,无力回天,血泪洒穷途,未向强权轻俯首
                            去则图存,留犹取义,行藏虽异路,已然青史各垂名
                            从此二联即可看出,佳作未必全靠学养。好的联作与用典无关,与是否有生僻字无关,甚至与联句是否古朴无关,它注重的是行文脉络是否顺畅,衔接是否合理,最重要的是,是否蕴含联味。


                            IP属地:湖北16楼2022-09-25 09:26
                            回复
                              二十二、对联仅为一种文学体裁,与诗词散文一样,为的是体现出生活中或历史长河中的真善美,批挞假丑恶,一言以蔽之:要宣扬正能量。否则别说高格,连最基本的小我情怀都伸发不出来,沦为下品。
                              如中楹一脉花香联作
                              合挽戊戌六君子
                              睡狮未醒,刍狗多哀,值虎狼环伺神州,肝胆示人闻鹤唳
                              万马齐喑,从龙不遇,悲骐骥难驰暗夜,头颅掷地换鸡鸣
                              此联体现了戊戌变法失败后六君子杀身成仁,哀其不幸,怒群众不争的味道,以时代进步的眼光窥看历史事件,批判晚清政府的反动统治,带有痛惜,伤感之情,这就是从反面鞭挞负能量事件,从而达到宣扬进步思想的目的。


                              IP属地:湖北17楼2022-10-29 12:1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