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私心滤镜加得最厚的一张专辑,没有特别的原因,就是特别地喜欢
最初这张专辑5毛特效般质感廉价的封面引起过我些许怀疑,外加引进版把“过敏世界”删了改名叫“离开以后”,两种标题加深了我的疑惑,导致有一小段时间我还以为这是什么地摊特产,没想到里面的歌曲整体听起来都很洋气,而且似乎自带一种更闷更柔和的音效,听起来电量⚡没有94年的三张专辑那么高,能感觉到那个时期学友哥在想办法去尝试一些不一样的东西,唱法也变得更皮更自如了一些,此专辑之后又接连有了“爱与交响曲/音乐无疆界”和“雪狼湖”这种颇具个人想法的作品
开局第一首“刹那爱”,虽然比“爱与交响曲”版本稍逊色一些,但还是格调满满,明明内容上就是一首平平无奇的苦情歌,却编排得气势恢宏,奢望中的短短刹那被拉伸得无比绵长,令爱而不得的折磨也被放大
“我哭了”的配乐非常立体,小细节音效很多,反衬出整体的寂静,突出那孤零零的人声,副歌中反复而急促的升降道出了太多纠结不舍,这首歌把委屈与要哭的心情演绎得极为逼真,以至于我不是太喜欢听这首歌,特别是粤语版,故事的主角太过卑微,反倒难以共情
比较意外的是“过敏世界”,学友哥给人感觉一向不喜欢显露棱角,话都很少往满了说,竟然在这里丢出一首直言批评媒体乱象的歌曲,还通过自己作曲来表明他在立意上的主动性,在“爱与交响曲”的现场演绎中,学友哥更是往里面添加了一声叹息,可谓画龙点睛
“过敏世界”和“这么近,那么远”两首学友哥自己的原作曲目之间有一点相似,都是主歌部分音节细细密密,然后断两下,到了副歌一下子爆发拉长,不过最终成色差别还是很大,这种音节“疏与密”对比鲜明的构造和以“远与近”为主题的“这么近,那么远”十分契合,即使在粉丝范围之外这首歌也可称得上主流审美中的好听,而“过敏世界”虽然很有意思,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张学友,还顺手玩了一把city pop,但歌曲本身还达不到客观意义上的好听
“无心恋”是我很偏爱的一首歌,我喜欢这首歌就像之前我说我喜欢这张专辑一样,毫无特定的理由,第一次听这首歌听的是国语版,当时是一边摸鱼一边顺序播放了一遍“忘记你我做不到”,仅仅是这么漫不经心地听了一遍,就让我记住了“枕边月亮”的旋律,虽然我先接触国语版,但听过粤语版之后我便立马转向了后者,两版歌词内容我不多做点评,单说听感,粤语版就是听着比国语版更舒服点,可能跟韵脚有关系,粤语版的“o”听着更收,国语版的“ang”听着更放,本来这歌副歌连续几个相近的音之间反复摩擦就很难唱得有美感,容易产生一种向外甩音的感觉,再押个“ang”的韵,便更难把握了,估计国语版是意识到这歌收不住了,于是选择彻底放飞自我,编曲也跟着热闹了起来,完全用另一种态度去表达情感
“离开以后”则比较简单,属于传唱度保障曲,大脑完全放空时,随便想一首学友哥的歌,很容易让这首歌当先钻入脑海,它并不难上口,但旋律的跳动和转折比较丰富,让它唱起来不难,听起来却不简单
“友情歌1985-1993”的大串烧不能算很有新意,毕竟早在八十年代就已经有歌曲串烧,并引起过争相模仿,但“友情歌”作为学友出道后第一个十年的总结,意义还是很特殊的,那句“Smile again ~”一出就把情怀拉满,把故事拉回歌坛征途的开端,“太阳星辰”的插入既和谐又意外,让氛围变得莫名神圣起来,而“只愿一生爱一人”与“Cry”的混搭也十分契合,一定程度消解了彼此原曲副歌重复的单调,之后歌曲转入宁静舒缓,直到“爱.火.花”重新擦上火花,最终把歌曲引向“只想一生跟你走”的高峰,画下完美的句点,动静的交迭非常合理,单曲时长更是给了学友哥大量现场炫技炫体力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