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8月27日消息 (姜廷玉)功勋武器,是在革命战争中立过功或有特殊贡献的兵器。这些兵器沐浴着抗美援朝战争的硝烟,经过抗美援朝战争战火的洗礼,为夺取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它们见证着抗美援朝战争的历史,其背后都有一些动人的故事。
这是一支普通的步马枪,是苏联1944年制造的。它枪管长520毫米,瞄准基准线长420毫米,闭锁方式为机头回转,瞄准具为弧形表尺,圆柱形准星,弹仓可装5发子弹。它确实是一把普通的步马枪,但它又有着极不普通的经历。抗美援朝战争中,它的主人使用它,曾在32天内以436发子弹打死、打伤214名敌人,创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冷枪杀敌的最高纪录。这一切的不平凡,还要从其主人——优秀狙击手张桃芳说起。

狙击手张桃芳使用的步枪
张桃芳,江苏兴化人,农民出身,1952年9月赴朝参战。当时,前沿部队在毛泽东主席“零敲牛皮糖”作战方针指导下,广泛开展冷枪冷炮杀敌活动。张桃芳所在的连队响应上级的号召,开展了争创杀敌“百名狙击手”活动。张桃芳渴望获得这一称号,便暗下决心,刻苦学习射击要领,学习兄弟部队的狙击经验。
然而,对于他这个入伍不久,打靶曾剃过“光头”的初战者来说,要想打着敌人并非易事。他第一天上狙击台,两个敌人在距他不到100米的地方走动,他连打12枪,结果连敌人的衣服边都没擦到。初战的失利并没有使他气馁。团里送他去射击训练班。他苦练真功,白天一趴一整天,晚上对着香火瞄,反复琢磨步马枪的性能和使用方法。他还特别注意向队里优秀的狙击手学习射击方法。
他知道,冷枪杀敌,最难把握的就是提前量。敌人不是傻子,不会站在那儿等着你打。有一次3个敌人急急火火地往山下跑,他瞄准第一个开枪,可倒下的却是第二个。班长告诉他,打下山的敌人要瞄膝盖,瞄着头打自然是第二个倒霉。班长的话给了张桃芳很大启发。他自己也总结出一套方法,例如上山的敌人该怎么打,下山的敌人怎么打,横着跑的敌人怎么打,跑得快、跑得慢的敌人又怎么打。不久他的狙击技术有了飞快的进步,并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了。
回到部队的张桃芳仍旧没有放弃训练。他刻苦钻研狙击技术,抓紧时间观察地形,研究敌人的活动规律,加修射击台,改善射击环境,将敌人难走的道路和经常走的地方统统测好距离、编好号,做固定封锁点,实战中不断总结经验。
正因此,张桃芳的狙击战绩越来越大,很快就成了团里有名的神枪手。他在18天的时间里,用250发子弹歼灭了71个敌人,并在团里第一个突破百名大关,被授予“百名狙击手”称号。团里的“阵地快报”上登载他冷枪杀敌113名的事迹,并号召全团狙击手向他学习。

张桃芳刻苦钻研狙击技术
这时的张桃芳已经是一个出色的狙击手,并成为许多新狙击手的老师了。他所在的班,在他的帮助和带动下,平均每人杀敌五六十名,他们全班共杀敌760名。
然而荣誉面前的张桃芳并没有放松。他仍在一次又一次的战斗中和战友们摸索研究新方法,创造了诸如“打等枪”、“打游击”、用子弹“点名”等许多方法,将敌人打得晕头转向。军官不敢到前沿来,士兵在工事里抬不起头,连大小便也只好用罐头筒解决,然后再扔到工事外。美联社记者曾这样描述士兵换班的情况:“联军兄弟匍匐在地,爬向他们的阵地,而后背时时透出股凉气,不知什么时候敌人的炮弹就落到了身上。他们在胸口上划着十字,祈望上帝保佑他们平安地爬进地堡。”真是吃尽了苦头。
张桃芳以他突出的战绩被载入抗美援朝战争史册,被志愿军领导机关授予“二级战斗英雄”称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授予他一级国旗勋章。而这支同样立下战功、和张桃芳的名字密不可分的步马枪作为一级文物被陈列在军事博物馆展厅中,向人们展示着它不同寻常的经历。
这是一支普通的步马枪,是苏联1944年制造的。它枪管长520毫米,瞄准基准线长420毫米,闭锁方式为机头回转,瞄准具为弧形表尺,圆柱形准星,弹仓可装5发子弹。它确实是一把普通的步马枪,但它又有着极不普通的经历。抗美援朝战争中,它的主人使用它,曾在32天内以436发子弹打死、打伤214名敌人,创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冷枪杀敌的最高纪录。这一切的不平凡,还要从其主人——优秀狙击手张桃芳说起。

狙击手张桃芳使用的步枪
张桃芳,江苏兴化人,农民出身,1952年9月赴朝参战。当时,前沿部队在毛泽东主席“零敲牛皮糖”作战方针指导下,广泛开展冷枪冷炮杀敌活动。张桃芳所在的连队响应上级的号召,开展了争创杀敌“百名狙击手”活动。张桃芳渴望获得这一称号,便暗下决心,刻苦学习射击要领,学习兄弟部队的狙击经验。
然而,对于他这个入伍不久,打靶曾剃过“光头”的初战者来说,要想打着敌人并非易事。他第一天上狙击台,两个敌人在距他不到100米的地方走动,他连打12枪,结果连敌人的衣服边都没擦到。初战的失利并没有使他气馁。团里送他去射击训练班。他苦练真功,白天一趴一整天,晚上对着香火瞄,反复琢磨步马枪的性能和使用方法。他还特别注意向队里优秀的狙击手学习射击方法。
他知道,冷枪杀敌,最难把握的就是提前量。敌人不是傻子,不会站在那儿等着你打。有一次3个敌人急急火火地往山下跑,他瞄准第一个开枪,可倒下的却是第二个。班长告诉他,打下山的敌人要瞄膝盖,瞄着头打自然是第二个倒霉。班长的话给了张桃芳很大启发。他自己也总结出一套方法,例如上山的敌人该怎么打,下山的敌人怎么打,横着跑的敌人怎么打,跑得快、跑得慢的敌人又怎么打。不久他的狙击技术有了飞快的进步,并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了。
回到部队的张桃芳仍旧没有放弃训练。他刻苦钻研狙击技术,抓紧时间观察地形,研究敌人的活动规律,加修射击台,改善射击环境,将敌人难走的道路和经常走的地方统统测好距离、编好号,做固定封锁点,实战中不断总结经验。
正因此,张桃芳的狙击战绩越来越大,很快就成了团里有名的神枪手。他在18天的时间里,用250发子弹歼灭了71个敌人,并在团里第一个突破百名大关,被授予“百名狙击手”称号。团里的“阵地快报”上登载他冷枪杀敌113名的事迹,并号召全团狙击手向他学习。

张桃芳刻苦钻研狙击技术
这时的张桃芳已经是一个出色的狙击手,并成为许多新狙击手的老师了。他所在的班,在他的帮助和带动下,平均每人杀敌五六十名,他们全班共杀敌760名。
然而荣誉面前的张桃芳并没有放松。他仍在一次又一次的战斗中和战友们摸索研究新方法,创造了诸如“打等枪”、“打游击”、用子弹“点名”等许多方法,将敌人打得晕头转向。军官不敢到前沿来,士兵在工事里抬不起头,连大小便也只好用罐头筒解决,然后再扔到工事外。美联社记者曾这样描述士兵换班的情况:“联军兄弟匍匐在地,爬向他们的阵地,而后背时时透出股凉气,不知什么时候敌人的炮弹就落到了身上。他们在胸口上划着十字,祈望上帝保佑他们平安地爬进地堡。”真是吃尽了苦头。
张桃芳以他突出的战绩被载入抗美援朝战争史册,被志愿军领导机关授予“二级战斗英雄”称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授予他一级国旗勋章。而这支同样立下战功、和张桃芳的名字密不可分的步马枪作为一级文物被陈列在军事博物馆展厅中,向人们展示着它不同寻常的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