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本创业吧 关注:1,114,250贴子:6,848,786
  • 3回复贴,共1

战略不是定目标,重要的是选路径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来源:清华MBA
作者:张川
我2001年入学清华MBA,二十年前也是在这个教室里上课,这应该是我二十年来第一次回到这个教室给大家讲些什么。
“实战中的战略和管理陷阱”这个标题写得很“玄乎”,原因在于我们在实战中很难总结成功的案例,但失败的案例很容易总结,而且可以形成Stop Doing List。
没有人是圣人,包括我做产品也不是圣人,唯一的特点可能是失败的概率比别人低一点——别人10次找到一个成功路径,你也许3次就找到。所以今天我把这些年来总结的战略案例、管理案例分享给大家。
我当时读MBA和大家现在挺不一样的。今天很多互联网行业同行到清华读MBA,都是追求职业的进步和发展。
当年我们读MBA的时候,老师问大家读书的第一愿望是什么?80%都回答“想换工作”。当年考MBA是换职业、换城市的一条路径,而今天大家读MBA是为了职业提升、学习管理,是更为求真地读书。
读清华MBA之前,我是一个研发工程师,毕业后开始做产品经理,开始做管理。我的经历非常简单,离开清华后短暂地在一个IT公司工作过1年,之后陆续在百度(联盟产品总监5年)、58同城(执行副总裁5年)、美团工作(高级副总裁,到店事业群总裁)。


深思熟虑不轻信,陌生卡里不打钱!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3-02-23 15:55回复
    管理的B面,商业模式三要素
    在毕业的前10年,我觉得清华带给我的是对管理、财务、营销等知识的理解。但最近几年我发现了更深的影响——对底层认知的影响。
    从底层的视角,“管理”可以分为AB两面。
    A面:如何激励人,做好文化、做好组织建设。
    B面:科学管理体系的建设和持续的发挥。现在中国公司常常讲的“管理”很多是A面,但实际上只做好A面的公司往往不能把企业做好,基业长青公司往往是做好B面、AB兼具的。
    我们判断商业模式的核心三要素:
    1.用户价值:用户是谁?你给用户创造的独特价值是什么?
    2.核心能力:公司的核心能力是什么?往往大家会用 BML(Business Leadership Model业务领先模型)来表述核心能力。
    图片
    注:BLM,全称为业务领先模型。2006年从IBM引入华为时,它还只是销服体系用来提升中高层管理者领导力的一个模型,只有到了研发体系,将它与IPD(集成产品开发)体系中的MM(Marketing Manage市场管理)工具相结合,才形成了华为的业务战略规划工具。
    3.收入模式:所有的实体都需要收入模式。有些企业所在的行业不需要收入,也还是需要创造用户价值。但其实,创造用户价值特别难。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3-02-23 15:55
    回复
      2025-07-29 04:33:32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陈三角:机会、资源、组织能力
      1.机会。机会的第一部分是“选赛道”。有大产业机会的赛道没那么多条。
      以餐饮为例,面条是唯一的不用加太多菜、太多肉,品尝下来也还有味道的食品,所以体验的性价比极高,而如果做火锅,就很难做到万店规模。所以真正的机会没有那么多。
      大家看美国的上市公司,超过500亿美金规模的几乎都是抓住了市场本身的大机会,你说这些企业做得好吗?也不一定好。
      机会的第二部分是要把握住天时。大家去数数汽车公司,奔驰、通用、福特、宝马……基本上都是在这个行业的早期进入的,只有先做的人才能把握住机会。
      大家看产业的时候,当然也会看到一些后来者居上的例子,但基本上只有前几个入场的才能留在游戏圈里,尽管第二个入场可能和第一个差了好几年。机会就是天时地利人和,我就不细讲地利和人和了。
      2.资源。其实很多核心能力是可以买、可以学的。世界上真正好的公司,在经历2-3个增长曲线后,核心能力几乎全部是买的。
      大家都知道微软的Excel也是买的,但如果能够把买来的资源树立起来,建立好核心能力,发展就会变好。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3-02-23 15:57
      回复
        陷阱1
        把战略和业务问题,
        变成组织和文化问题
        1.没有找到用户价值。我们会看到很多公司往往陷入CEO和HR负责人拼命学组织、学文化的错误中。一个公司面临生死的时候,从来不是组织和文化的问题,而是战略和业务的问题。
        你得先确立你的战略——你的用户是谁?你怎么服务用户?你的核心能力是什么?然后才能建立你的文化。
        大家去看看Salesforce、IBM这些美国做To B业务的企业,他们的文化就是和其他公司不一样。真正应该先讨论的是自己如何提供服务,给用户创造的价值是什么,不把这个想清楚是不行的。
        当然这也涉及一系列问题,包括我用什么来服务?服务的是痛点还是痒点?你需要非常清晰自己所创造的用户价值。
        2.没有找到核心竞争力/能力。怎么建立核心能力?“用户增长”“研发/算法”“产品体系”,到底哪项才是我的核心能力?
        所有To B技术公司的核心能力是“研发体系”,例如IBM当年那套IPD(Integrated Product Development 集成产品开发)的能力,代表了它能组织2万个工程师编程还不会经常出错。
        而To C的互联网公司通常没有这个能力。同样是出bug,To C公司紧急修复下就好了,但To B的公司出错了可能就再也回不去了。
        3.陷入文化解决论。文化就是以客户为中心、团结协作、共享未来云云,其实来来去去就那几条。其实这些都没用,当你做好了用户价值和管理,正向循环起来以后,价值就会产生。
        华为为什么会以客户为中心?很大原因是因为To B业务不服务好客户就没饭吃。
        好的互联网公司有几十万个用户,这个用户不来还有下一个,我有流量。空谈文化解决论,是中国管理的惨痛失败。
        4.股权解决论。还有一些公司陷入了“股权解决论”,认为给下属分股权就能解决一切问题,这也是很荒谬的理论。
        大家知道船的理论吗?一名船长的任务不是保证船上的每个人能生存,而是保障船能开到目的地。你觉得股权就一定能激励人,但这是很虚幻的,管理者需要思考的是生死和赢的问题。
        中国的管理总是喜欢把A面——文化强调得特别大,但真正好的公司是AB双雄的公司。
        以华为为例,在国内华为的管理(IPD)是最好的。我认为中国能组织几万工程师编代码还不编出大错的只有华为,其他互联网公司是做不了的。我自己也在学,但离华为还远着呢。而华为“以奋斗者为本”的文化与它的管理是合一的。
        借用小米同学的一个故事来看华为把指标看得有多细:华为有个指标叫“1个手机1年内重启时间不超过3分钟”,小米拿到这个指标时据说是500多分钟。
        指标管理非常重要,大家千万别把战略和业务问题考虑成文化问题,觉得是我的人不够勤奋导致业务不够好,没有指标在那里,他不会做好的。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3-02-23 15:5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