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时至今日没有宣传配机线材材质的产品是比较少的了,但是如果看一下Void的详情页就明白了,这次的重点在这颗动圈上,高效率的磁路,优异的振膜搭配,简而言之,这颗50mm动圈,是一颗自研的旗舰级动圈。而Void也没有像之前那些经典大耳一样推出多个阻抗选项或者保留一个高阻抗选项,而是65Ω这样一个在大耳中比较容易驱动的参数,也只有这样才符合水月友希带着播放器出门听Void的场景嘛。
相较于其他成熟产品来说,Void作为水月雨第一次涉足大耳产品的最入门款,我很是好奇这次又会是什么样的调音,是继续自己的经典调音,还是去做一个更适合大耳,更加能让自己站稳脚跟的声音。
本次测评主要使用便携播放器和台机作为前端。耳机已进行50小时例行煲机,试听曲目参考《趣听耳机评测试音集》。

(飞傲 M11Plus)

(奥莱尔X1s GT)
听感与风格印象:就和我当时听到水解2的声音的时候一样,Void给出的声音我也是比较惊喜的,它的声音和之前水月雨入耳式产品的声音并不相同,整体的力量感会更为得明显一些。三频也是均衡那一卦的,在我听过的大耳中,Void的声音算是那种不是非常特色鲜明,但是会留下印象的那种,会成为一个对比对象的声音。
开放式结构带来的自然声场体验肯定也是有的,而且Void本身也不是很难驱动,如果是千元耳塞用户第一次尝试Void的话就用自己最熟悉的设备也都能处理几分。不过在瞬态和动态表现上都还有些差距,使用推力足够的设备也能保证更加好的细节表现。

三频表现:这次先首先讲讲低频,蛮多人不喜欢水月雨的声音都是因为低频,要么是量不够,要么是质感不行,而Void确实是不用担心这些,下潜明显,回弹也不错。拿经典的K701来比的话,要我说就是完胜K701那个在现在完全过时的低频,算了K701现在也就是手办一个……不过无论怎样,Void在低频上的表现是很适合刚接触大耳的用户,能让人一下就感受到大耳和耳塞的不同,细节表现也是满满,就是稍糊了一点点。
人声并没有我预想中那么明亮突出,甚至略收敛一些,结像基本在正中的位置,厚度处在无论男声还是女声都不错的一个分界线上,还是以强调细节表现为主,以此来保证自身又有内容又能杂食的能力。器乐音色足够准确,定位也不错,辅以声场表现,可以满足一些编制要求。

高频也同样没有给人很明显的冲劲,而是能够一点点慢慢地感受到,无论是在人声泛音上还是高频乐器上,高频给足了细节,也很大程度地提升了整体声音的自然感。这其实是有点让我意外的,我以为Void会在高频上让人留下一些很深的印象,但是实际上却是用自然和谐的方式让用户感受到这个高频的存在,是一个很健康的存在。
Void可能会成为很多人的第一个大耳选择,手里有平衡设备的花加200就能买到一条4.4的官升Line-V,之后也会有条价格亲民的升级线。在前端搭配上Void的要求没有那么高,相比同价位那些经典款动辄要上百欧姆阻抗才能出好声的要求不同,Void在本身这个阻抗下的声音就很足够了,同时也给用户降低了入门的门槛,如果手里有一些500~1000价位的优质小尾巴,完全可以听了之后再考虑要不要升级前端,当然我还是更推荐搭配一个小一体机,这对Void的高频发挥有更好的表现。

总结:这几年其实国产大耳的发展也是有的,各家也都在做尝试,但是反馈都不算好,所以只要是看见有人愿意好好做,我也是很乐意看见的。水月雨这次一次性推出了三个价位三个水平的大耳产品,而Void正好是在一个很多人想尝试大耳的初始价位,从声音表现上来说,足够让很多初入大耳的用户满足。
我认为Void唯一是致命伤的缺点可能也就只是佩戴问题了,这个也得自己试试看才知道。如果手里有个小尾巴,耳塞的声音腻了,只有一千元的预算的话会是很不错的选择。
优点:前端要求低,重量轻
缺点:佩戴一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