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吧 关注:12,443贴子:109,515

【一代词宗】【整理】常见词牌普及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整理的古董比较多,主要是为了大家能够写出更优秀的作品


1楼2010-07-23 11:39回复
    词谱常用符号:
    流传下来的词牌有成百个,不可能一一列举
    这里挑选一些比较常见的词牌解说一下
    让人大致了解其格式、字数、格律,韵脚
    知道哪里该押韵,押什么韵。哪里该几言句,如何断句
    以及适合抒发怎样的情绪,也就是了
    还是从单调小令开始吧。虽然短小并不意味着易写,并不适合当作填词的入门
    但用来当词牌格律格律的入门倒是可以
    后主涉及到的词牌有专门的帖子了,这里就不再重复了
    词谱常用符号:
    ○:平声; ●:仄声; ◎:可平可仄 ;△:押平韵; ▲:押仄韵
    


    2楼2010-07-23 11:41
    回复
      一、十六字令
      ○     ◎●○○◎●○     ○○●     ◎●●○○
      天!休与/圆蟾/照客眠。人何在?桂影/自婵娟。
      十六字令,别名《苍梧谣》、《归字谣》。因有十六个字,故名《十六字令》
      是现存最短小的词牌之一。
      单调,十六字。四句,三平韵
      十六字令,首句为一字句,一般用来点名主旨,限定内容。后几句,则紧紧围绕着首句的这个字来抒写。共四句,正好用来“起承转合”。每句的字数虽长短不一,但并不影响其作用。因短小,所以是个主题性很强的词牌,以一气贯通为常规写法。不适合在内容、情绪上作过多转折。
      如词例,首句仅一“天”字,但将主旨一语道破,点名主题,足以起到“起”的作用。二句七言,承接首句进一步阐述,由“天”写到“月”,此为“承”。三句三个字,不再写天,转而写人,看似离题,此为“转”。末句因人不在,想到月宫里徒留桂影。将“天”“月”“人”合而为一,由此可见,第三句并未离题,依旧紧紧围绕着“天”这个主题。此为“合”。一阕词四句话,起承转合俱全。是小而全的典型范例。
      因短小精干,故须字字有所指,一处浪费不得。对语言的把握能力要求极高。令虽小,却难工。
      


      3楼2010-07-23 11:41
      回复
        二、荷叶杯
        格一
        ◎●◎○○▲。○▲。●○△。◎○◎●●○▲。○▲。●○△。
        别有/伤心/无数。谁伫。落花天。薄情/明日/正相忘。何况。是他年。
        (注:别,薄,古音为仄)
        格二
        ◎●◎○○▲。     ○▲。     ◎●●○△。     ◎○◎●●○△。     ◎●●○△。
        帘卷/落花/如雪。烟月。谁在/小红亭?玉钗/敲竹/乍闻声。风影/略分明。
        ⊙●◎○○▲。     ○▲。     ⊙●●○△。     ◎○◎●●○△。     ◎●●○△。
        化作/彩虹/飞去。何处?不隔/枕函边。一声/将息/小寒天。肠断/又今年!
        (注:竹,隔,息,古音为仄)
        《荷叶杯》共三种格式。今选较为常见的两格说一下。
        格一, 单调,二十三字。六句,两仄韵,换一平韵,后换两仄韵,再依前平韵。
        格二,双调,五十字。上下片各五句。两仄韵,换三平韵。过片换两仄韵,后换三平韵。
        荷叶杯为小令,但句式散乱多变,且换韵频繁。主题简单明了基础上,要以若即若离的笔法写来。既要保持通篇主题的连贯性,又不能一气贯通,而需以点染的手法来渲染。布局上宜跳跃,但又要避免跳得太过而脱离了主题。篇短,句散,韵繁,是比较难工的词牌之一。
        常见的花间风格《荷叶杯》,字句华丽精妙,但比较隔。所以这里选了比较清新淡雅,情真意重,时代上也较近的作品(例一为现代发初覆眉作,例二为清纳兰性德作),便于情绪上和布局上的理解与把握。


        4楼2010-07-23 11:41
        回复
          三,忆王孙
          ◎○◎●●○△。◎●○○◎●△。◎●○○◎●△。●○△,◎●○○◎●△
          萋萋/芳草/忆王孙。柳外/楼高/空断魂。杜宇/声声/不忍闻。欲黄昏,雨打/梨花/深闭门。
          忆王孙,别名《怨王孙》、《忆君王》等。共三格,今仅选最为常见之正格。此格为单调,三十一字。五句五平韵,中途不换韵。
          忆王孙句式较为整齐,篇幅短小,且一韵到底。适合简单明确的主题和贯穿的情感。不宜过多转折。
          如此例,咏的是调名本意,主题是思人。再具体一些,就是一个女子,思念远行未归的爱人。她看到芳草,便想起他,因为芳草总是和远道紧密相联。听到杜鹃声,也想起他。因为杜鹃声听来像是“不如归去”。因心有所想,于是芳草,杨柳,高楼,杜宇,黄昏,细雨,梨花,这一系列的意向,都带有了思念的色彩,无一不让她难过。从头至尾,皆紧紧围绕着“思人”这一主题。
          


          6楼2010-07-23 11:42
          回复
            五,如梦令
            ◎●◎○◎▲,◎●◎○◎▲。◎●●○○,◎●◎○◎▲。◎▲,◎▲,◎●◎○◎▲。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注:昨,古音为仄)
            如梦令,别名《忆仙姿》、《如意令》等。为唐庄宗所创,因其有“如梦,如梦”之句,故名《如梦令》。单调,三十七字,七句六仄韵。习惯上,两个两言句作叠句(即文字完全相同的句子,如例所示)处理,此为正格。亦可叠韵但不叠句(如“烟淡,霜淡,月在画楼西畔”),或句、韵皆不叠(如“花萼,人约,在水之湄忘却”。注:萼、约、却,古音为仄,且押韵),此皆为别格。另有平韵《如梦令》,仅存一例,故不录词谱。
            这个词谱中,可平可仄处也比较多,容易出现错误。◎●◎○◎▲,虽然一三五位皆是可平可仄,但平仄要尽量平衡,尤其要避免●●●○●▲的格式。单调不换韵,篇幅亦短的小令,不宜抒写比较复杂的内容。另外由于没有可用来过度、转圜的空间,所以情绪和布局不宜太过转折。


            8楼2010-07-23 11:43
            回复
              六、江城子
              格一:
              ◎○◎●●○△。●○△,●○△。◎●◎○,◎●●○△。
              湿云全压数峰低。影凄迷,望中疑。非雾非烟,神女欲来时。
              ◎●◎○○●●。○●●,●○△。
              若问生涯原是梦,除梦里,没人知。
              格二:
              ◎○◎●●○△。●○△,●○△。◎●◎○,◎●●○△。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 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注:湿、压、没、十、得古音为仄。不思量,此处量字读平声。忘,古音为平。)
              江城子,别名《江神子》。单调,三十五字。七句五平韵。中途不换韵。另有双调《江城子》,七十字,格律为单调《江城子》重复而成。七言句之◎○◎●●○△,要避免●○●●●○△的格式。两个可平可仄处,如一个为仄声,另一个就要以仄声来平衡。单调的江城子,布局以简要为宜。但双调格,由于过片有过度的空间,所以可以作转折处理。如词例之苏词,上片言现实,下片转言梦境,上下片并非顺接,但主题不离悼亡。
              


              9楼2010-07-23 11:43
              回复
                十,鹊桥仙
                ◎○◎●,◎○◎●,◎●◎○◎▲。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注:词例押七遇韵)
                鹊桥仙,别名《鹊桥仙令》、《广寒秋》等。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五句,两仄韵。中途不换韵。◎●◎○◎▲,要避免写成●●●○●▲的格式。三个◎,应平仄交替。相邻的两处,如一处用了仄声,另一处就应以平声来平衡。而◎○◎●●○○,因为◎仅有两处,且其余位置平仄已达到平衡的效果。所以无论怎样处理都是可以的。可双平,可双仄,一平一仄更佳。调名取七夕鹊桥相会之典,多用来咏其本意(如词例)。句式多短小,且押仄韵。通常用来抒发低沉、悲咽的情绪。不适合承载较为温柔旖旎的内容,宜不适合抒发轻松欢快或慷慨激昂的情绪。
                


                13楼2010-07-23 11:46
                回复
                  十一,一剪梅 李清照
                  ◎●○○◎●○。◎●○○,◎●○○。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     ◎●○○。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注:词例押十一尤韵。)
                  一剪梅,别名《玉簟秋》、《腊梅香》。双调,六十字。上下片各六句三平韵。中途不换韵。几个四言句,可作对仗处理(如词例“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亦可不对(如词例“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可两两叠韵(如刘克庄“挑得诗囊,抛了衣囊”),亦可如词例不叠韵。词中可平可仄处均可随意处理。因◎●○○◎●○句,◎间隔较远。而◎○◎●●○○句,◎之外的位置上平仄又已达到均衡。所以不会出现孤平或四连的情况。句式较为整齐,每段皆一七言句后两四言句且平韵通押。这种格式的词牌,布局宜递进,情绪亦宜递进,如上回旋楼梯,一步一扬,步步递转。因转圜较多,故不宜抒发较为激昂的情绪,因缺乏一气呵成的气势。
                  


                  14楼2010-07-23 11:46
                  回复
                    估计柳吧以前有过类似的帖子,不过没找到...........大家学习奥


                    15楼2010-07-23 11:49
                    回复
                      。。。。。。
                      这是我原创的,柳永吧怎么会有类似的擦汗
                      表示要求版权费


                      16楼2010-07-23 17:11
                      回复
                        谢了姐姐、幸苦~


                        17楼2010-07-23 18:24
                        回复
                          回复:16楼
                          表示版权费可以参照张纪中版射雕给你。


                          18楼2010-07-24 00:55
                          回复
                            回复:18楼


                            IP属地:重庆19楼2010-07-25 14:42
                            回复
                              取消此帖精品,理由:转载他人作品未注明出处及作者。
                              ——颜


                              IP属地:吉林20楼2010-07-26 09:4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