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上是去年8月份写的,只是拿出来重新再吐槽一下,之前评分4星,哪怕3.5星,现在觉得还是虚高了一些,评分有相当的主观性,自己评价本身没有变动的情况下,可以是3-4星,换个角度,也可以是1-2星。
本书研究的缺陷与不足,上文也已经说过,没多少好补充的,在现在这个男女矛盾空前激化的情况下,有一些之前觉得无伤大雅的偏向,在现在看来或许大有问题。我也陆续看过一些女性学者的发言,类似文中的一些对于女性的偏向性,并不是什么个例,这让我很有些吃惊。
不过仔细想想倒也觉得顺理成章,法律层面跟社会舆论的偏向早就彰显,现在也是对立中比较热的话题了,所以没理由没有影响或者说没有被影响。“在尖锐的矛盾冲突中,最容易展示人物的性格。”矛盾未激化之前,有些问题没有那么容易看得清楚。
有关性别议题的研究,我倒挺感兴趣,只是,假如这种偏向性是普遍存在的,那么就有相当部分的内容读了还不如不读。有些学科的书我没有特意去找,比如心理学社会学,除了读过的几本教材之外,没有碰上几本满意的书。性别研究方面,大火的那些畅销书更是觉得不堪入目。至于现状如何,我无法评价,毕竟读得太少,不过不报过高期望,不带乐观心态。
本书研究的缺陷与不足,上文也已经说过,没多少好补充的,在现在这个男女矛盾空前激化的情况下,有一些之前觉得无伤大雅的偏向,在现在看来或许大有问题。我也陆续看过一些女性学者的发言,类似文中的一些对于女性的偏向性,并不是什么个例,这让我很有些吃惊。
不过仔细想想倒也觉得顺理成章,法律层面跟社会舆论的偏向早就彰显,现在也是对立中比较热的话题了,所以没理由没有影响或者说没有被影响。“在尖锐的矛盾冲突中,最容易展示人物的性格。”矛盾未激化之前,有些问题没有那么容易看得清楚。
有关性别议题的研究,我倒挺感兴趣,只是,假如这种偏向性是普遍存在的,那么就有相当部分的内容读了还不如不读。有些学科的书我没有特意去找,比如心理学社会学,除了读过的几本教材之外,没有碰上几本满意的书。性别研究方面,大火的那些畅销书更是觉得不堪入目。至于现状如何,我无法评价,毕竟读得太少,不过不报过高期望,不带乐观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