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吧 关注:116,254贴子:770,211
  • 9回复贴,共1

唐诗《春雨》的审美意蕴分析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春雨
唐 · 唐彦谦
绮陌夜来雨,春楼寒望迷。
远容迎燕戏,乱响隔莺啼。
有恨开兰室,无言对李蹊。
花欹浑拂槛,柳重欲垂堤。
灯檠昏鱼目,薰炉咽麝脐。
别轻天北鹤,梦怯汝南鸡。
入户侵罗幌,捎檐润绣题。
新丰树已失,长信草初齐。
乱蝶寒犹舞,惊乌暝不栖。
庾郎盘马地,却怕有春泥。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23-06-02 23:25回复
    初步解读:
    本诗以“春雨”为题,起首写春夜来雨、春楼迷望(雨中的氤氲阻碍了远望的视线)。随后,从视觉、听觉两个角度描摹雨的情状,并加入了动植物的元素(燕、莺、兰、李、花、柳),春雨在与动植物的交互之中,显得更有“情”和生动。
    随后,画面从室外(自然界)转向室内(人的居所)。在女子的闺房之中,陈设精美:“灯檠昏鱼目,薰炉咽麝脐。”蜡烛静静地燃烧、垂泪,香炉中旖旎的麝香幽幽弥散。整体的色调趋于昏沉和幽暗——这也与雨天的整体氛围相呼应,显现出闷乏和无聊。
    闺中女子在雨天春睡,梦见与意中人的别离——他就像远天孤鹤那样,一去不返。(“当时轻别意中人,山长水远知何处”!)春梦依稀,又被嘹亮的鸡鸣啼破。帘外的春雨丝丝未断绝,落在门房与屋檐。
    随后两句用典,写人物怅然若失的心境:昔日的欢乐之地,如今都已荒芜。(汉高祖刘邦因为父亲不习惯都市生活,喜欢市井环境,故特设新丰邑,又将父亲的故友迁居此邑,以供其父游乐。)凄清、寂寥的长信宫,因无人造访,绿草如茵。(汉代班婕妤失幸后,于长信宫侍奉太后)。
    蝴蝶不惧新寒,在空中翩然飞舞。(“蝶犹舞”,侧面写雨势之细小);乌鸦在雨中叫个不停。年轻人(借代,不一定就是庾信本人。也或许就是庾信)轻快地打马而过,想要纵情游乐,又怕雨后的春泥沾污。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23-06-02 23:43
    回复
      2025-08-02 11:01:55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最后的结尾句好在含蓄蕴藉,美好的人(庾郎),面对生命中的“爱”(盘马)与“怕”(春泥)应该怎样取舍?索性就放弃“盘马”、或者执意前往,都不失为一种选择。当然,这里的庾郎大约还是那个出入东宫的庾信,而不是“暮年诗赋动江关”的庾信(是《春赋》、而不是《哀江南赋》)——担心春泥陷马这样的小事(在当时看来是遗憾)老了以后回想起来,应该还会觉得那时的幸福。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3楼2023-06-02 23:50
      回复
        一、语言层面
        本诗是一首五言排律,押韵:上平八齐。除首、尾二句以外,每联对仗工稳,词句华美、精巧。如“花欹浑拂槛,柳重欲垂堤”、“新丰树已失,长信草初齐”,动、名、实、虚词,字字对应,典故与典故相对。
        二、意象层面
        本诗选取的意向具有浓郁的花间意味,多与闺中女子的生活相关,如“春楼”、“兰室”、“灯檠”、“薰炉”、“罗幌”、“绣题”,细腻与雅致并重。这与作者师从李商隐的创作风格不无关联。花间意象的解读,参见《唐五代诗词名物专题研究》《花间词意象研究》《花间词意象特色论》等。
        三、意蕴层面
        以“春雨”为题的作品众多,或以情味取胜、或以才思见长。本诗的意蕴集中体现在思想感情的丰富性。意象绵密而互不重复、堆叠。句与句之间错落有致,形成一种雨丝般细密、跳跃的质感。清雅秀丽、绵长动人。这样的情致在诗人的另外一些诗歌作品之中同样有所体现,如《春草》《春风四首》。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4楼2023-06-02 23:54
        收起回复
          这是南风自己分析的吗?


          IP属地:河南5楼2023-06-03 07:57
          收起回复
            好厉害好厉害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3-07-30 17:51
            回复
              突然理解了那首《春泥》的意思了


              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4-04-13 21:3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