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症
好医生加安慰剂大于平庸医生加正式(活性)药物?
~~~
不用怀疑,这不是什么骗子营销号写的文章,而是有正规资质以正规名义推出来的文章。
这也正是目前精神领域既可笑、又可悲的现状。
这篇文章写的情况,在实际临床上有没有?真的有,而且恐怕还不少。那么,为什么会这样,真实情况是什么呢?
记得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叫做《不是焦虑症乱吃药,可能会吃出一个焦虑症》,就是对精神科临床普遍存在的、居高不下的误诊率的一种担心。
我还一再提到过一个资料,尽管出处的历史有点悠久,但恐怕仍然不过时,就是说精神科临床上的神经症,即使不做任何治疗,两年内明显缓解或痊愈的几率,高达72%。
这72%里的一大部分人,吃正式的活性药物恐怕就是不太好使,心理支持式的安慰剂效应可能对他们更有效。
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
说明了精神科误诊率居高不下,说明了精神科存在滥用药物。比如,他们会把严重一些的焦虑情绪、焦虑状态,都误诊为焦虑症。
再回到本文的标题,你是否有点明白了呢?
某些研究人员,发现了精神科临床的一些现象,比如本文的标题所说的问题,好的医生加安慰剂,那就是一种心理支持治疗,居然大于平庸的医生加正规的活性药物。这当然不是什么新情况,如前所述,这其实是长期存在的一种现象了,只是他们貌似刚刚才发现。但发现了问题以后,结论呢?
他们竟然只看到表象,对背后深层次的原因视而不见!他们把导致这种现象的所有患者都当成了真正的精神障碍患者,根本就没有考虑误诊因素!
实际上,他们也没有办法、没有能力去排除误诊因素。怎么去排除?用什么方法?但这不是情有可原的理由,因为,他们对于误诊方面因素对研究可能导致的影响,根本提都没有提。那些研究人员,他们的脑子根本就想不到这个层面,他们能力有限、思维浅薄,只能做些浮于表面的研究。
挣些稿费而已。
好医生加安慰剂大于平庸医生加正式(活性)药物?
~~~
不用怀疑,这不是什么骗子营销号写的文章,而是有正规资质以正规名义推出来的文章。
这也正是目前精神领域既可笑、又可悲的现状。
这篇文章写的情况,在实际临床上有没有?真的有,而且恐怕还不少。那么,为什么会这样,真实情况是什么呢?
记得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叫做《不是焦虑症乱吃药,可能会吃出一个焦虑症》,就是对精神科临床普遍存在的、居高不下的误诊率的一种担心。
我还一再提到过一个资料,尽管出处的历史有点悠久,但恐怕仍然不过时,就是说精神科临床上的神经症,即使不做任何治疗,两年内明显缓解或痊愈的几率,高达72%。
这72%里的一大部分人,吃正式的活性药物恐怕就是不太好使,心理支持式的安慰剂效应可能对他们更有效。
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
说明了精神科误诊率居高不下,说明了精神科存在滥用药物。比如,他们会把严重一些的焦虑情绪、焦虑状态,都误诊为焦虑症。
再回到本文的标题,你是否有点明白了呢?
某些研究人员,发现了精神科临床的一些现象,比如本文的标题所说的问题,好的医生加安慰剂,那就是一种心理支持治疗,居然大于平庸的医生加正规的活性药物。这当然不是什么新情况,如前所述,这其实是长期存在的一种现象了,只是他们貌似刚刚才发现。但发现了问题以后,结论呢?
他们竟然只看到表象,对背后深层次的原因视而不见!他们把导致这种现象的所有患者都当成了真正的精神障碍患者,根本就没有考虑误诊因素!
实际上,他们也没有办法、没有能力去排除误诊因素。怎么去排除?用什么方法?但这不是情有可原的理由,因为,他们对于误诊方面因素对研究可能导致的影响,根本提都没有提。那些研究人员,他们的脑子根本就想不到这个层面,他们能力有限、思维浅薄,只能做些浮于表面的研究。
挣些稿费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