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百度百科有原文,请自行搜索标题,以下节选部分
1948.08胖帅对中野4个纵队的讲话
······去年华野部队执行这一战略行动时,也是有些怪议论。一个同志跑来说:“我看很严重。最近这样搞法,历史的惩罚等待我们。共的长征没有哪一次不失败,如井冈山突围,朱毛万里长征,徐海·从鄂豫皖到陕北,李先·到陕南,都是不得了,基本上是脱离了党政军民的帮助,孤军深入,焉得不败?这次为什么不在内线作战?内线作战伤兵好安置,炮弹能补充,一个仗打不好跑到大别山,我看刘邓到大别山要倒霉!现在把我们也送去,这一定要受到历史的惩罚!”自然你说这个议论完全没有道理也是不对的,但他最大的毛病是没有看到一年多来的战争变化。·······那个同志和我谈到天亮时,他还是半信半疑,临走时说:“你信你的,我信我的。”我们是充分估计了困难,五、六、七月粟兵团的一、四、六纵队准备过江,像你们头年一样先到那边。
理由如下:
1. 这段里提到几个行动,加入红7北上没有违和感,反而更完整,如果是粟总和胖帅谈,必然会提到红7,而胖帅是转述,并且没有提及姓名,那么隐去粟的红7经历也就很合理了,当然如果是其他人不提红7也说得过去。文中前面还有一段:
头年七、八、九三个月,刘邓大军前头,转入大别山,其次陈谢转入豫西,陈粟转入豫皖苏·······毛向来是极关心部队的,只要你一讲部队困难,他就要你休息几天。这次就不管,不准讲这些,并且追问不过河的是哪一个,“请立即查明予以处分,报告本部为要。”这个官司直到现在还未打清。
打完南临,粟要求胖帅同去鲁西南,磨蹭了些日子,就显得落后于中野了,君威追问“不过河”,怕是只有粟才能不了了之。 读出了胖帅对粟总有点酸啊
2. 大决战中,大家印象最深的大概是粟总说话重复强调,“杜聿明不会走两淮,不会的呀,绝不会的”。粟总回忆录中没有“历史的惩罚”这个词,这词说得很重,也就私底下说一下,能和胖帅就华野乃至全局战略谈到天亮,还能用这么语气这么重的词,恐怕只有粟总了。此同志总结几次行动失败的原因,可以直接用在红7上,粟总的回忆录就有与这几乎一模一样的观点。46年粟总就向中央坚决要求内线作战,这是他一贯的认识。
3. 胖帅总结这位同志最大的毛病是没有看到一年多来战争变化。明明形势不容乐观才让粟南渡以图破局,胖帅倒是挺乐观的。而7月分兵南临之后的战役总结,粟认为失利的原因既有战役指挥方面的,也有战略和过于乐观上的,导致陈谭狂批粟总。陈粟打完沙土集后,主动要求给自己划了豫皖苏这块地盘,怕是也担心君威嫌华野还不够南。“你信你的,我信我的”,这与粟总斗胆直陈态度是一贯的,有些人拿出粟总在濮阳整训准备渡江时给渡江南进打气当做其态度转变,完全是没有常识。那时能不能说服中央改变战略还未知,不鼓气怎么稳定军心,别忘了中野跃进时逃了两万多俘虏兵。
豫东中,粟总直到胡长官到了太康,才放弃继续围歼黄百韬,战后上报一四六纵伤亡很大,粟总这一点很高明,部队残了,就不可能马上又要渡江,起码可以拖。济南战役中结束前一天,粟总就要求举行淮海战役,甚至被总结为“小淮海”,这不过也是粟总的谋略——大打中央未必痛快同意,小打可以。而一旦打起来,他是有临机处置权的。这些举措都是为了避免君威又要让一四六提前南渡。
粟总的故事越品越有味,又想起他老人家那句话“我相信我几十年的g命实践足够说明我自己”。
1948.08胖帅对中野4个纵队的讲话
······去年华野部队执行这一战略行动时,也是有些怪议论。一个同志跑来说:“我看很严重。最近这样搞法,历史的惩罚等待我们。共的长征没有哪一次不失败,如井冈山突围,朱毛万里长征,徐海·从鄂豫皖到陕北,李先·到陕南,都是不得了,基本上是脱离了党政军民的帮助,孤军深入,焉得不败?这次为什么不在内线作战?内线作战伤兵好安置,炮弹能补充,一个仗打不好跑到大别山,我看刘邓到大别山要倒霉!现在把我们也送去,这一定要受到历史的惩罚!”自然你说这个议论完全没有道理也是不对的,但他最大的毛病是没有看到一年多来的战争变化。·······那个同志和我谈到天亮时,他还是半信半疑,临走时说:“你信你的,我信我的。”我们是充分估计了困难,五、六、七月粟兵团的一、四、六纵队准备过江,像你们头年一样先到那边。
理由如下:
1. 这段里提到几个行动,加入红7北上没有违和感,反而更完整,如果是粟总和胖帅谈,必然会提到红7,而胖帅是转述,并且没有提及姓名,那么隐去粟的红7经历也就很合理了,当然如果是其他人不提红7也说得过去。文中前面还有一段:
头年七、八、九三个月,刘邓大军前头,转入大别山,其次陈谢转入豫西,陈粟转入豫皖苏·······毛向来是极关心部队的,只要你一讲部队困难,他就要你休息几天。这次就不管,不准讲这些,并且追问不过河的是哪一个,“请立即查明予以处分,报告本部为要。”这个官司直到现在还未打清。
打完南临,粟要求胖帅同去鲁西南,磨蹭了些日子,就显得落后于中野了,君威追问“不过河”,怕是只有粟才能不了了之。 读出了胖帅对粟总有点酸啊
2. 大决战中,大家印象最深的大概是粟总说话重复强调,“杜聿明不会走两淮,不会的呀,绝不会的”。粟总回忆录中没有“历史的惩罚”这个词,这词说得很重,也就私底下说一下,能和胖帅就华野乃至全局战略谈到天亮,还能用这么语气这么重的词,恐怕只有粟总了。此同志总结几次行动失败的原因,可以直接用在红7上,粟总的回忆录就有与这几乎一模一样的观点。46年粟总就向中央坚决要求内线作战,这是他一贯的认识。
3. 胖帅总结这位同志最大的毛病是没有看到一年多来战争变化。明明形势不容乐观才让粟南渡以图破局,胖帅倒是挺乐观的。而7月分兵南临之后的战役总结,粟认为失利的原因既有战役指挥方面的,也有战略和过于乐观上的,导致陈谭狂批粟总。陈粟打完沙土集后,主动要求给自己划了豫皖苏这块地盘,怕是也担心君威嫌华野还不够南。“你信你的,我信我的”,这与粟总斗胆直陈态度是一贯的,有些人拿出粟总在濮阳整训准备渡江时给渡江南进打气当做其态度转变,完全是没有常识。那时能不能说服中央改变战略还未知,不鼓气怎么稳定军心,别忘了中野跃进时逃了两万多俘虏兵。
豫东中,粟总直到胡长官到了太康,才放弃继续围歼黄百韬,战后上报一四六纵伤亡很大,粟总这一点很高明,部队残了,就不可能马上又要渡江,起码可以拖。济南战役中结束前一天,粟总就要求举行淮海战役,甚至被总结为“小淮海”,这不过也是粟总的谋略——大打中央未必痛快同意,小打可以。而一旦打起来,他是有临机处置权的。这些举措都是为了避免君威又要让一四六提前南渡。
粟总的故事越品越有味,又想起他老人家那句话“我相信我几十年的g命实践足够说明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