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吧 关注:33,736贴子:111,672
  • 3回复贴,共1

腰椎间盘突出症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概述】
     腰椎间盘突出(图154)症是由于椎间盘组织的退变、损伤、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从破裂的纤维环处向后外侧或正后方膨出、突出,压迫脊神经或马尾神经,产生下腰部疼痛和下肢坐骨神经痛。本病好发于20~45岁的青壮年,男性多于女性。临床上最常见的是腰4、5椎间盘和腰5骶1椎间盘病变。
    
     椎间盘退变是导致本病的主要因素。解剖方面后纵韧带变窄和纤维环后外侧薄弱也是一种致病的内因。外因方面主要有外伤史,长期从事体力劳动,其负荷已超过椎间盘所承受的极限,这一类的慢性损伤史,或腰部受凉后,引起椎间盘内压增高等诸因素均可使椎间盘膨出、突出,产生临床症状。
    
     在以上种种致病的外因中,都必须在椎间盘本身已有退变的基础上才起作用。
【临床表现】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症状是下腰痛和下肢坐骨神经痛。当咳嗽、打喷嚏、大便等腹压增高时其腰腿疼痛可呈阵发性加剧。其疼痛有一定规律,一般清晨较轻,午后因椎间盘的承重、受压而加重,卧床休息后能有所缓解。除此,还有腰部活动受限,步行困难,日久患侧下肢肌肉出现萎缩。若属巨大型中央突出压迫马尾神经时,还可出现马鞍区的麻木、刺痛和二便障碍现象。
    
     跛行步履,腰椎生理弧度消失、侧突改变,腰部运动障碍,骶棘肌痉挛,棘旁压痛伴患肢放射痛,直腿抬高试验明显低于健侧(请两侧对比,并记录出各自的抬腿高度),膝、踝反射的减弱甚至消失,(足母)伸或(足母)屈肌力减弱,下肢皮肤知觉的减退等。
    
     对有二便失禁,马鞍区麻木,刺痛的患者,还必须对会阴作皮肤知觉的测定和肛门反射的检查。若出现鞍区皮肤知觉减退及提肛反射消失,则提示马尾肿瘤或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此类疾病不适宜作手法推拿治疗,应及早手术治疗。
    
     腰部X线检查,可排除腰椎其他器质性病变,又可为腰椎间盘突出症作出提示诊断的依据。
    
     腰部X线常见阳性征象有:腰椎平坦、侧突,腰椎间隙变窄或椎间隙左右不对称,椎体上下缘骨质增生,椎间隙后方有小骨块脱出,游离于椎管内,及腰椎不稳等。
本文来自1so.org
【诊断和鉴别】
     1.诊断要点
     (1)有腰部外伤或慢性损伤史。
    
     (2)除腰痛外伴下肢放射痛,呈阵发性加剧。
    
     (3)腰腿疼痛晨起尚可,午后加重,休息后可缓解。腹压增高息肢疼痛加重。
    
     (4)腰椎平坦、侧突、运动受限,骶棘肌痉挛。
    
     (5)棘突旁压痛,叩击痛伴患肢放射痛。
    
     (6)直腿抬高低于60°,加强试验阳性。
    
     (7)下肢腱反射消弱或消失,皮肤感觉减退和肌力减弱等,病程长者,患肢出现废用性肌肉萎缩。
    
     (8)腰椎X线平片可见腰椎间隙变窄,骨质增生等征象。
    
     (9)CT和   MRI(磁共振)检查,可明确椎间盘突出的大小、形态、部位和与神经组织的关系。



IP属地:河北1楼2010-08-20 14:12回复
        
         2.鉴别诊断
         (1)肿瘤:持续性腰部疼痛,且有夜痛,经对症处理其病痛不能缓解,同时出现消瘦,要高度怀疑本病。
        
         腰椎平片,椎管造影,CT,MRI均有助于明确诊断。
        
         (2)腰椎化脓性感染:腰痛剧烈,运动障碍,脓肿形成可出现截瘫。血白细胞数升高,红细胞沉降率增快,血液细菌培养阳性。
        
         (3)腰椎结核:腰部疼痛呈持续性或间歇性,腰脊椎运动障碍或强迫体位,呈“板状腰”保护姿式。同时可伴有低热、贫血、消瘦、午后潮热、夜间盗汗、体重减轻等症状J线可见椎体破坏、椎间隙狭窄和腰大肌脓肿。
    内容来自1so.org
    【治疗】
         1.推拿适应证
         (1)初次发病,年龄较轻,病程较短者。
        
         (2)病程虽较长,但症状和体征均较轻者。
         (3)无严格手术指征者。
        
         2.推拿禁忌证
         (1)巨大中央型椎间盘突出症。
        
         (2)患有严重高血压病、心脏病、糖尿病等全身性疾病者或有严重皮肤病者。
        
         3.治疗原则 改变突出物与神经组织之间压迫和被压迫的关系。
        
         4.常用穴位及部位 阿是、肾俞、居髎、环跳、承扶、殷门、委中、阳陵泉、昆仑、解溪等穴,及腰腿部。
        
         5.常用手法 滚法、按揉法、挤压法、点法、拿法、斜扳法、搓法、擦法,热敷法及腰腿被动运动法。
        
         6.操作方法 患者取俯卧位,医生立于其患侧。先从腰部施以滚法,沿膀胱经,经臀部、大腿后部、小腿后部而下至跟腱,如此上下往返2~3次以腰部为重点约5分钟左右。继而对阿是穴、肾俞、大肠俞、环跳诸穴施以按法或点法;在患侧腰肌施掌根按揉法2~3分钟;并可将滚法和掌根按揉法交替使用。目的使痉挛的腰肌得以放松。
        
    


    IP属地:河北2楼2010-08-20 14:12
    回复
      要多久才能好啊,


      IP属地:福建4楼2015-03-29 17:14
      回复
        首页传送过来的,文字稍微看了一下,没什么问题。这个鉴别诊断我就想说了,你说的这些一般人不懂的。CT,DR只是参考,并不是可以拿来下诊断的依据。依据应该是直腿抬高试验和加强试验,腰部叩击痛和按压痛阳性并且向下肢放射。这些是诊断学的内容。而且只是做保健的推拿话,没什么改善的。


        IP属地:湖南5楼2015-03-29 17:5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