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以同步到校长信箱,希望各位热心于我校学科发展的同学多多评论)(建议加精)
……前略
1.合并成立微电子学院是国家和重庆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需要。
集成电路是国之重器,事关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推动集成电路产业健康发展,是我国最终实现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和产业安全的必由之路。重庆是国内发展集成电路产业最早的城市之一,也是我国的集成电路产业重镇和西部集成电路产业中心,对于人才的需求极大,北京理工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校纷纷在重庆设立集成电路研究院。重庆大学秉承“佑启乡邦,振导社会”的办学宗旨,合并成立新的微电子学院既可以给国家和重庆的微电子行业提供大量的人才,促进产业发展;又可以提升我校工科就业质量,树立就业标杆,增强我校的招生吸引力。
2.现有的行政架构制约了我校集成电路学科科研能力和人才培养水平的提升。
从科研能力上,我校集成电路学科人员分散,缺乏大型科研平台,无法形成有效合力。
我校集成电路学科主要分散在如下几个学院和专业:集成电路设计学科主要在微电子与通信工程学院集成电路与集成系统系,微电子器件和传感器等领域分属光电工程学院的电子科学与技术系,而进行理论研究的学科在物理学院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系。此外在电气学院、材料学院也有部分参与功率器件、半导体材料的专家教授。过于分散的学科架构,不利于我校半导体/集成电路学科协同发展,相互交流,共同进步。
目前我校集成电路的大型学科平台稀缺,主要有光电学院下属的微纳系统及新材料技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重庆市微光机电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通信学院下属的高性能集成电路重庆市工程研究中心,此外光电学院的光电技术及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也进行有关方向的研究。大型学科平台稀缺的主要原因就是微电子领域都不是各学院的主要科研方向,无法形成合力进行大型学科平台的建设,制约了我校集成电路领域的发展。
从人才培养上来看,过于分散的学科制约了我校集成电路相关专业的教学水平和招生水平。
在教学上,三个集成电路相关的专业规模过小,部分专业教师不足。例如物理学院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模数电由电气学院老师代上,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等由光电工程学院代上,还有部分课程由微电子与通信工程学院代上。
在招生上,首先,集成电路相关学术学位的缺失制约了研究生招生水平。集成电路的学位点主要有学术学位电子科学与技术,集成电路科学与技术,专业学位电子信息。2021年我校动态裁撤了电子科学与技术的学位点,且并没有申请交叉学科集成电路科学与技术的学位点,因此目前集成电路相关的学位点只有电子信息专硕。学科动力不足,对于推免和考研学生的吸引力也不足。其次,考研专业课科目影响了研究生报考我校专业意愿。如通信学院集成电路学科考研专业课为信号与系统,而面试中会涉及通信原理、数字信号处理等科目,这些课程在集成电路相关专业中不学或者不是重点学习科目,在后续研究中也很难用到,这样的专业课设置也大大降低了考生的报考意愿。
综上,本人建议:
1.合并微电子与通信工程学院集成电路与集成系统系、光电工程学院的电子科学与技术系、物理学院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系和电气学院、材料学院的部分学科,成立新的微电子学院/集成电路学院。
2.增添学位授予点,恢复电子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学位点,组织申请集成电路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完善电子信息专硕学科设置。
3.组织申请大型学科平台。如国家集成电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国家示范性微电子学院,相关省部级重点科研平台等,提升科研实力。
……前略
1.合并成立微电子学院是国家和重庆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需要。
集成电路是国之重器,事关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推动集成电路产业健康发展,是我国最终实现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和产业安全的必由之路。重庆是国内发展集成电路产业最早的城市之一,也是我国的集成电路产业重镇和西部集成电路产业中心,对于人才的需求极大,北京理工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校纷纷在重庆设立集成电路研究院。重庆大学秉承“佑启乡邦,振导社会”的办学宗旨,合并成立新的微电子学院既可以给国家和重庆的微电子行业提供大量的人才,促进产业发展;又可以提升我校工科就业质量,树立就业标杆,增强我校的招生吸引力。
2.现有的行政架构制约了我校集成电路学科科研能力和人才培养水平的提升。
从科研能力上,我校集成电路学科人员分散,缺乏大型科研平台,无法形成有效合力。
我校集成电路学科主要分散在如下几个学院和专业:集成电路设计学科主要在微电子与通信工程学院集成电路与集成系统系,微电子器件和传感器等领域分属光电工程学院的电子科学与技术系,而进行理论研究的学科在物理学院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系。此外在电气学院、材料学院也有部分参与功率器件、半导体材料的专家教授。过于分散的学科架构,不利于我校半导体/集成电路学科协同发展,相互交流,共同进步。
目前我校集成电路的大型学科平台稀缺,主要有光电学院下属的微纳系统及新材料技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重庆市微光机电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通信学院下属的高性能集成电路重庆市工程研究中心,此外光电学院的光电技术及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也进行有关方向的研究。大型学科平台稀缺的主要原因就是微电子领域都不是各学院的主要科研方向,无法形成合力进行大型学科平台的建设,制约了我校集成电路领域的发展。
从人才培养上来看,过于分散的学科制约了我校集成电路相关专业的教学水平和招生水平。
在教学上,三个集成电路相关的专业规模过小,部分专业教师不足。例如物理学院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模数电由电气学院老师代上,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等由光电工程学院代上,还有部分课程由微电子与通信工程学院代上。
在招生上,首先,集成电路相关学术学位的缺失制约了研究生招生水平。集成电路的学位点主要有学术学位电子科学与技术,集成电路科学与技术,专业学位电子信息。2021年我校动态裁撤了电子科学与技术的学位点,且并没有申请交叉学科集成电路科学与技术的学位点,因此目前集成电路相关的学位点只有电子信息专硕。学科动力不足,对于推免和考研学生的吸引力也不足。其次,考研专业课科目影响了研究生报考我校专业意愿。如通信学院集成电路学科考研专业课为信号与系统,而面试中会涉及通信原理、数字信号处理等科目,这些课程在集成电路相关专业中不学或者不是重点学习科目,在后续研究中也很难用到,这样的专业课设置也大大降低了考生的报考意愿。
综上,本人建议:
1.合并微电子与通信工程学院集成电路与集成系统系、光电工程学院的电子科学与技术系、物理学院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系和电气学院、材料学院的部分学科,成立新的微电子学院/集成电路学院。
2.增添学位授予点,恢复电子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学位点,组织申请集成电路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完善电子信息专硕学科设置。
3.组织申请大型学科平台。如国家集成电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国家示范性微电子学院,相关省部级重点科研平台等,提升科研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