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民科吧 关注:19,001贴子:425,962
  • 12回复贴,共1

二类永动机应尽快出头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二类永动机应尽快出头
这是人类解决能源问题的重大项目,研究证明,热力学第二定律是错的,二类永动机已经实现,或在自然界中就存在。
搞清永动机,永动机分一类的于二类的。
一类的理论上会利用一些物理现象,如:
利用原理的,磁力、毛细现象、反渗透压、热电偶、电场力、气化潜热、 浮力、杠杆、 等方面,都是一种势能。利用这种方法,是循环不起来,都属于一类永动机。能量守恒定理是正确的,这类永动机,表面上看上有道理,实际都隐藏着基本的错误,也是做不出来的。见下图:

上图造一类永动机利用的物理现象。
二类永动机主要是而利用的:布朗运动、 费曼棘轮、地球引力导致大气温差使得天上下雨、麦克斯韦妖、水中微生物生存于涌动 、生物内部的细胞单向行驶、植物的吸水、微观电流二极管的及其它能量的单向通、红外线散射光聚焦等范畴,属于二类永动机,热力学第二定律是错误的,由此是可能做出来,一些已经做出来了,或者在自然现象中就存在。见下图;

关于二类永动机,国内外都有突破的报答。但是,由于传统认识,根深蒂固,暂时很没有被正统接纳。
我突破方向,主要是散射红外线聚焦而产生的逆熵。
我进行了反复多次的理论验证,于几百次的装置试验,确信,是对的,真实的。
由此我希望尽快的出头,让这块金牌中国先拿到。
下面介绍我的几个试验模型:
一,可见光的试验证明
主要解决散射光聚焦的问题。该装置主要是一块发光板,是面光源,类似一面发光墙,而不是灯泡的‘点’源。该装置下面有一块太阳能电池板(光电池),链接一个电表(测量电流电压都可)。
图下图左的实验,这个面光源照射下面的一块太阳能电池板。这时观察电表,显示有电压,可到,45%。之后,开始,第二步的实验,见下图中:该实验,是该装置,在面光源照射下, 加了一个反光碗(当时用手电筒的反光碗代替),观察电表,显示结果,有电压,但是电压,没有明显变化,还是45%。见下图中。

之后,开始,第三步的实验,见上图右,中间加了一个圆锥的透明体,测量显示,有电压,但是电压,没有明显变化,还是到,45%。
之后,开始,第再步的实验,见上图左下,中间加了一个圆锥的透明体与反光碗组合。测量显示,有电压,但是电压明显增加,可到,60%。
这个实验,由此说明了,散射光面,经过本装置的特定的光学结构,会有聚焦作用。辐射强度,可以高于,原来的,面光源。 说到这里,读者会问,这个过于简单了吧,为什么,前人没做到。这个实验看上去简单,但是找到它,也不那么容易,这个题目,十多年才找到了,从理论证明可行的方法。
二、在红外线热辐射方面的证明
上面的这个实验,只是在可见光方面得到了证明,但是放到,红外线范围内,是否一样呢,还需要确认。由此我继续研究。后我在网上,(天津邮购),买了一块溴化钾晶体,进行手工成型,打磨,抛光。进行在黑体辐射的红外线,下实验。
这是我多年前的实验,将能透过可见光的材料(有机玻璃,即亚克力材料),换成了‘’溴化钾晶体。因为有机玻璃,对物体常温发射的红外线,基本是不透明的,即是黑体。而溴化钾晶体,对物体常温发射的红外线波长,有很好透过性质,即透明体。
实验在一个恒温系统中,力求重新产生温差。我也称《热辐射二极管温差器》的一种结构。
见下图说明:
用的是,电子体温计,由于体温计要在人的体温范围内,这样是放到一个大的保温箱中,一开始就加的是温水,还加了一个电热坐垫,来增加温度,在37度左右时候。开始测量。

上图为,该装置的结构图,主要是一块圆锥的溴化钾晶体,在反光的周壁中,聚拢红外线,向一面集中。
图下该实验装置,还有个细节。就是温度计。要涂层黑色,用最薄的聚氯乙烯薄膜(最薄的在用手撕成最薄的),包上5层。达到透过红外线还保温作用。可使温度升高。测量结果,两口得到0.1度左右的温差。
二、开拓应用
上面装置,经过改进,图11是经过改进,可以增大温差,这个改进的,可以得到0.3度左右的温差。
一光学实验,证明了永动机存在.见下图。

继续改进,串联温差墙的方案。多级叠加,可以得到很大温差。

把这多个并联、串联,就可以得到,能量大,高温差的装置,见上图。

上图图,是可以利用温差,产生电流装置,装置发电示意。 由于在一个恒温系统中,产生温差,加个温差电池,就可以发电。电流输出后,系统降温。但是环境的温度又补充进来。即把环境(如空气)的热能量吸收,变成了电能。周围的空气降温。可以做到如空调,把装置放到室内,吸收空气热量,房间降温,而向外输出电能。这也是二类永动机,利用单一热源的原理。
另外我还设计了多种构造,例如下图,这些有的试验证实,有的没有能力做出来。

上图可以很多级别,来拉大温差 ,产生比较高的电压。
综上所述,二类永动机,问题,通过理论到实验的验证,已经做实。正统承认,时间不会长。希望有识之士,能共同研究二类永动机,为人类更好的解决能源问题而努力。


IP属地:广东1楼2024-02-27 09:57回复
    那就赶紧的样机出炉


    IP属地:山东2楼2024-02-27 21:49
    收起回复
      一类永动机没戏,
      二类永动机好戏登场。


      IP属地:广东3楼2024-02-29 08:11
      回复
        这篇文章,是网友给的。我一打眼就知道他说的是什么,因为我研究过椭圆问题。读者能看懂吗?这个与永动机有什么联系?




        IP属地:广东4楼2024-03-01 12:02
        回复
          帖子讨论了二类永动机的概念,并声称已经通过理论和实验验证了其可行性。作者提出了一种基于散射红外线聚焦产生逆熵的装置,并声称这种装置能够实现能量的单向流动,从而违反热力学第二定律。然而,根据目前的科学理论和实验证据,这种观点存在几个问题:
          热力学第二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是物理学中的一个基本定律,它指出在封闭系统中,熵(一种度量系统无序程度的物理量)总是倾向于增加。这意味着能量转换总是伴随着能量的分散和熵的增加,不可能有一个完全高效的能源转换过程。尽管作者声称热力学第二定律是错误的,但目前没有科学证据支持这一点。
          一类和二类永动机:作者区分了一类和二类永动机,其中一类永动机违反能量守恒定律,而二类永动机则不违反能量守恒但违反熵增原理。然而,根据热力学定律,两类永动机都是不可能实现的。
          实验证据:作者提到进行了多次实验,但没有提供详细的实验数据、控制变量、实验条件或可重复性验证。科学实验需要严格的设计和验证过程,以确保结果的有效性和可靠性。没有这些信息,很难评估作者的实验结果。
          权威鉴定:作者提到找不到权威鉴定单位来验证其装置。在科学界,一个重要的发现需要经过同行评审和独立验证。如果一个装置或理论不能被其他科学家验证,那么它通常不会被接受为有效的科学成果。
          科学共识:目前科学界的共识是,永动机(无论是一类还是二类)是不可能实现的。这个共识基于广泛的理论和实验研究。作者的观点与科学共识相悖,需要提供强有力的证据来推翻现有的科学理解。
          综上所述,尽管作者提出了一些有趣的想法和实验,但在没有充分的科学证据和理论支持的情况下,这些观点不能作为反驳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有效论据。科学理论的接受是基于严格的实验验证和逻辑推理的,而目前这些条件尚未满足。


          IP属地:英国5楼2024-03-05 11:33
          收起回复
            回复上文:
            上文曰:作者提到进行了多次实验,但没有提供详细的实验数据。
            答曰;我做了几十个实验装置。有的试验有温差,是成功的,有的没有温差,是失败的,最好的装置,温差已经到了1度。我是民科,不是在规范的实验室,记录比较潦草,大部分没有记录。即是拿出来记录,隔着视频,人家也不容易信。这里只能说,我负法律责任,确信的确有温差,由此证明,在一个系统中,在特定情况下,可以得到熵减。


            IP属地:广东6楼2024-03-05 15:22
            回复
              上文曰:科学共识:目前科学界的共识是,永动机(无论是一类还是二类)是不可能实现的。
              答曰:科学共识,只是主流部分人的认识,往往真理是在少数人手里。以前公认为是对的,以后发现是错误的而改正有很多。热力学第二定理,从初始到现在,一直都有人在反对。如麦克斯韦,恩格斯,钱学森等人。
              我从理论到试验都证明的很清楚,热力学第二定律是错的,二类永动机是已经实现的。


              IP属地:广东7楼2024-03-05 15:33
              回复
                力求今年出头。


                IP属地:广东8楼2024-06-26 08:18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