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夫卡绝大多数小说我有读过了,七十几篇中短篇除了最早的那个什么什么飞机有点读不进去其它的都读了,一次斗争的描述有两个版本我也都读了,美国读完了,但说来惭愧城堡和审判都只读了一半。不过我还是先总结了一下我到目前为止读卡夫卡的感想
卡夫卡的创作方式按我的理解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观察》的那几篇,比如《公路上的孩子》,和几十年后波兰作家布鲁诺舒尔茨的小说有相似之处,正如书名“观察”,更多的是从外部状态着手描写,对世界的观察。
另外一个阶段以《变形记》为首,卡夫卡似乎喜欢先把一个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当作已经发生了,然后再用常理的角度解读。就以《变形记》为例,格力高尔变成虫这个过程就没有任何描写,只有结果,再之后的任何事情都是可以用常理考虑的,比如说父亲为什么打他,拿苹果丢他,其实代入一下父亲,家里有一只巨特么大的蟑螂不揍它难道还拥抱它吗?
除此之外,《判决》《给科研院的报告》《饥饿艺术家》其实都是同样的手法,只是细节上稍有区别。比如红彼得猴变人,就是一个不可能发生的事情,超现实情节,卡夫卡在已经要让这件事发生的情况下在展开来描写。饥饿艺术家是已经假设了有这个职业,再设身处地地用常理来思考饥饿艺术家的困境
搞清楚了这件事以后,第二阶段的小说其实就变得很易懂了
拼命地用象征来思考每个情节迟早把头想破,在这件事上纳博科夫似乎和我有相同观点
所以与其拼命去思考为什么格力高尔变成了虫子、有什么象征(当然这种思考方式也没错),作为一个偷懒主义者,我会更在意“变形”这件事所引发的矛盾,之后就是这个矛盾暴露出来的人性和真相
第一阶段的小说读起来就比较复杂了
不知道是我太逊了还是本来就那么难懂。《一次斗争的描述》根本就不能用逻辑思维去看,注定头昏脑涨。如果结合我读布鲁诺舒尔茨的经验的话,我会说,这些文章可能就没有什么特别想要表达的内容,重点是去体验那种感觉,比如《公路上的孩子》在字里行间表现出的童趣,像喝鸡尾酒,喝完了就多跑一趟厕所而已,重要的是喝的时候那种回味
《一次斗争的描述》也是这样吧,刚认识的朋友其实看作是“我”的分身就好了,与其拼命地去思考文章想表达什么,不如体验一下这种自我斗争的矛盾和混乱,时不时包含对自己的另一部分的恐惧。当然,我也不是说拼命去思考文章主旨就是错的,因为确实可以思考出一些东西。比如《一次斗争的描述》里就明显有写出卡夫卡对恋爱的一些思考,要说具体是什么就有点复杂了,恐惧?也不止,还有一些酸酸甜甜的幸福感,却始终没能逃脱巨大的孤独感
有什么和我意见不一样的地方请不吝指教
我作为一个学者(自称),如果连合理的反驳都听不进去,我不如洗洗睡了




卡夫卡的创作方式按我的理解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观察》的那几篇,比如《公路上的孩子》,和几十年后波兰作家布鲁诺舒尔茨的小说有相似之处,正如书名“观察”,更多的是从外部状态着手描写,对世界的观察。
另外一个阶段以《变形记》为首,卡夫卡似乎喜欢先把一个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当作已经发生了,然后再用常理的角度解读。就以《变形记》为例,格力高尔变成虫这个过程就没有任何描写,只有结果,再之后的任何事情都是可以用常理考虑的,比如说父亲为什么打他,拿苹果丢他,其实代入一下父亲,家里有一只巨特么大的蟑螂不揍它难道还拥抱它吗?

搞清楚了这件事以后,第二阶段的小说其实就变得很易懂了



第一阶段的小说读起来就比较复杂了


《一次斗争的描述》也是这样吧,刚认识的朋友其实看作是“我”的分身就好了,与其拼命地去思考文章想表达什么,不如体验一下这种自我斗争的矛盾和混乱,时不时包含对自己的另一部分的恐惧。当然,我也不是说拼命去思考文章主旨就是错的,因为确实可以思考出一些东西。比如《一次斗争的描述》里就明显有写出卡夫卡对恋爱的一些思考,要说具体是什么就有点复杂了,恐惧?也不止,还有一些酸酸甜甜的幸福感,却始终没能逃脱巨大的孤独感
有什么和我意见不一样的地方请不吝指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