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如今香蕉应该是最寻常不过的水果,量大也不贵,而且一年四季都有,价格基本也属于比较便宜的档次。但直到2000年左右,在北方地区,香蕉都是高档水果的存在。上世纪80年代,在



北京的商店里,是不常看到香蕉的,有也是很贵,一般都在一元钱以上一斤,按当时普通水果都是一毛,甚至不到一毛一斤的价格对比,绝对是天价了。记得小学时,班里有个女孩是独生子女,那时可以有5元每月的独生子女补贴,一次看见她和她妈妈一起逛商店,正好有香蕉卖,她们买了一串,当时看了真眼馋,她们好像也看到我,但就那么提着走了。。。那个年代,北京普通家庭,一年能吃上一次香蕉就很不简单,像刘心武在《钟鼓楼》里描绘的,普通家庭吃根香蕉,要举着在院子里吃,那绝对带着一点炫耀。
后来上了大学,是92年,班里有个同学考试没及格,就去水果摊买了一大串香蕉,去找老师。。。那个年代,不仅北京,应该是整个北方地区,香蕉都是很高档的水果;至于更高档的荔枝,见的更少;而山竹、榴莲别说见,都没听过。
随着农业科技发展,交通发展,香蕉已经走下神坛,进入进入寻常百姓家




北京的商店里,是不常看到香蕉的,有也是很贵,一般都在一元钱以上一斤,按当时普通水果都是一毛,甚至不到一毛一斤的价格对比,绝对是天价了。记得小学时,班里有个女孩是独生子女,那时可以有5元每月的独生子女补贴,一次看见她和她妈妈一起逛商店,正好有香蕉卖,她们买了一串,当时看了真眼馋,她们好像也看到我,但就那么提着走了。。。那个年代,北京普通家庭,一年能吃上一次香蕉就很不简单,像刘心武在《钟鼓楼》里描绘的,普通家庭吃根香蕉,要举着在院子里吃,那绝对带着一点炫耀。
后来上了大学,是92年,班里有个同学考试没及格,就去水果摊买了一大串香蕉,去找老师。。。那个年代,不仅北京,应该是整个北方地区,香蕉都是很高档的水果;至于更高档的荔枝,见的更少;而山竹、榴莲别说见,都没听过。
随着农业科技发展,交通发展,香蕉已经走下神坛,进入进入寻常百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