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功吧 关注:96,538贴子:1,346,827
  • 9回复贴,共1

打坐中的胀感与热感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身体出现胀感,主要是因为气滞,即气运行不畅或停滞。而气滞的原因是:
1、不正确的意守:刻意意守某个身体部位,如丹田、眉心,或用意念引导气脉流动(即以意领气),这些做法可能使气过度聚集在特定部位,不易流通,然后产生胀满感。因此,正确的意守方法至关重要,或可直接放弃意守身体部位,改用其他止观/存想方法。
2、气冲病灶:对于那些本来身体经络就不够畅通,体内有病邪的人来说,当打坐一段时间后,气血逐渐充足,更多的气血会滞留在病灶或经络不通畅的部位(即气功界所说的“气冲病灶”),就会产生胀感。


IP属地:广东1楼2024-06-26 23:28回复
    二)身体感受热感,主要原因包括实火炽盛、阴虚火旺及气郁化火等。
    实火,指体内阳气过于亢盛,引发火热症状;
    阴虚火旺,则是因为体内的阴液(包括精、血、津液)不足,失去了对阳气的正常滋养与制约作用,导致阳气相对偏盛,从而产生内热;
    气郁化火,是气机不畅,局部气机壅滞及阳气积聚,最终转化为火,引起局部的热感反应。


    IP属地:广东2楼2024-06-26 23:31
    回复
      下面进一步详细分析:
      1、实火:打坐时用意过紧,或不当的呼吸方法、勉强/刻意控制呼吸,导致阳亢/阳气偏盛而发热。或自身本来已经有阳亢/阳气偏盛的问题


      IP属地:广东3楼2024-06-26 23:32
      回复
        2、气滞气郁化火:打坐时意守身体一些部位、穴位、经脉,或以意领气,导致气郁滞在某一处,便会化火生热;或者在打坐时,身体中的一些经络不通畅、有病邪的部位也会气滞气郁,容易(但不是必定会)生热,等经络疏通后,相应的气滞、胀热感便会消退。


        IP属地:广东4楼2024-06-26 23:32
        回复
          3、阴虚火旺:首先,长期的阳气亢盛、实火实热或因气机郁结而生的内热(郁热),均可能大量消耗人体的精、血、津液,进而发展为阴虚发热。其次,不恰当的生活习惯,如频繁的性行为(包括遗精),或是过度劳累,同样易于损伤阴液,导致阴虚发热。漏精之后打坐,如果身体的胀热感受比平常更加显著,这可能存在阴虚火旺的情况,即体内精血津液亏损,导致阳气相对偏盛,气不和缓。不要把这种胀热感强烈、气不和缓的身体状态,误以为是好的练功状态。漏精后出现了阴虚火旺或气不和缓的症状,就先休息几天,之后再继续打坐;或者,如果还能放松入静的话可以继续打坐,要以静功、静养为主。如果不能放松入静,就不要勉强打坐练气。


          IP属地:广东5楼2024-06-26 23:32
          回复
            4、某些特定的止观方法或打坐意念,可能意守存想不当而引发脏腑精气的失衡,导致诸如阴虚、阳亢、阴盛、阳虚等体质偏差。例如,频繁练习观想火球等带有强烈阳性质的意象,或意守时过于执着,易于造成阳气过剩(阳亢)、实火实热或阴液亏损(阴虚),导致身体发热。
            《摩诃止观》对此有着深刻阐述,指出在坐禅修习中,观想不当可能损耗五脏,引发疾病。具体而言,不同的意守存想对象,会相应地触动并影响特定脏器的功能与精气血:
            - 视觉意象:如专注于色彩(或观想的景象中包含某种色彩)。观想青色会触动肝脏(肝属木,青色入肝),红色则触动心脏(心属火,红色入心),白色涉及肺脏(肺属金,白色入肺),黑色影响肾脏(肾属水,黑色入肾),黄色则关联脾胃(脾属土,黄色入脾)。
            - 听觉想象:过多观想存想呼唤、言语、哭泣、吟唱或歌唱的声音,分别对应肝、心、肺、肾、脾,触动相应脏腑的精气。
            - 嗅觉与味觉:观想存想气味与味道的联想,同样能刺激相应的脏器,如腥味动肺、臭味动肾、香味悦脾等。
            - 身体感觉:存想触感中的坚、暖、轻、冷、重,亦各自关联肝、心、肺、肾、脾,过度存想某一感受觉受同样可能导致脏腑机能失衡。


            IP属地:广东8楼2024-06-26 23:42
            回复
              5、丹道修炼时出现的热感,暂不进行深入的分析。丹道修炼的门槛很高,需要到心死神活、玄关开、真阳生之后才能修的。一些自认为在修习丹道的人,以为自身出现的胀热感是丹道证验,但其实他们只是在修习观想、存想、调息,或在妄采妄炼(意想采炼“元精元气”),期间出现的胀热感,仍然是阳亢、阴虚、气郁等原因导致的。


              IP属地:广东9楼2024-06-26 23:43
              回复
                感恩楼主慷慨分享这么宝贵的经验,一口气读完,说得非常在理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4-06-27 07:20
                回复
                  参考资料:
                  《中医基础理论》——火热内生
                  《中医内科学》——内伤发热
                  (以上,请自己搜索,查资料)


                  IP属地:广东11楼2024-06-27 23:00
                  回复
                    定期置顶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25-01-03 13:1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