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世界吧 关注:82,764贴子:2,046,992
  • 33回复贴,共1

休闲品鉴《抽取游戏》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发这个就几个原因:它写的不错,它挺耐人,它又让人有所遗憾。
鉴于吧内可能有人不了解,简单介绍:《抽取游戏》为银河奖中篇,分上中下三部,分别位于6,7,8月上半刊。
由于我也没列提纲,所以赏析只是当作闲笔,并不会有过于成完整结构的论述吧。


IP属地:福建1楼2024-09-22 14:23回复
    首先吧,得从整体结构上拆解故事。既然能分上中下,就能看出它的一般结构了。上 算是摸索,实际上,主要矛盾并不突出。写出主角的生活情况。我记得我看的时候,觉得设定的世界观虽然不违和,但似乎也不突出。总的来说,前期的剧本,是一个小猪乱拱的样貌,但并无绝对的缺点。


    IP属地:福建2楼2024-09-22 14:27
    回复
      其次是 中。这部分我直观的回想是主角二人的各种巧思。怎么翘家,怎么整bug,怎么突破,细节很真实,贵在真实。唯一在情节上不太理想的是:我知道,既然主角入室行窃,就一定会被抓。这是剧情上的可预见性。
      .
      但是,这种可预见性中夹杂着某种信息知晓的差距,所以它能带来悬念。希区柯克的电影理念中,经人们系统研究,最妙的无非所谓的爆炸理论。简单说,观众知道的比角色多,但观众无法影响角色,只能眼睁睁看着角色走进危险。这便是引人的悬念。
      这么说来,文中各种合理的作案道具,时间细节,实际上是为了危险能继续的“麦高芬”,它们合理就可以了,它们是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故事能因此更顺利地进行。
      .
      再次,文中的环环相扣也是至少的。解决一个矛盾,下一个矛盾应运而生,好似拆东墙落西墙。一点引出一点,又借助中短篇小说的断,避免了这种事件的过多重复,让读者尚未疲倦,或者,即将疲倦,文 中 戛然而止,只留下恰到好处的未完待续,充分地避开了读者的疲劳,迎合了读者的兴趣起伏,保留了读者对 下 篇的阅读欲望,十分令人感叹。


      IP属地:福建3楼2024-09-22 14:39
      回复
        下 的话,总体上是不错的。
        这里先讲一下,上篇是都市风格般的背景,中篇 是黑客罪犯的思路,下篇来到富贵的殿堂,三篇各有“平常间与未知 冒险的地下世界 收官的富丽堂皇”对应,是比较典型的三部曲结构,不会带来审美疲劳,场景也能对应主题,让人影响深刻。
        诚然,下 的生日聚会是不错的冒险故事,既承接了中的惊险,又代友似乎就要结束的使命感。但是,作者似乎这种聚会去的并不多,没能把他所喜爱的尽数写出,而我这位读者,也就没感觉到他文笔间的真切,少了些许共鸣。当然了,这并不会影响全文的优秀,所以我也就笑笑了。
        对于最后突如其来的真相揭露,一开始莫名其妙溺水,我也是晕头转向,这里对求生的比拼似乎令人有点不解,应该是文字给少了的原因。而后嘛,ERIC的展现还不错,最后发现重叠的指纹,告诉自己:要舍弃的记忆,必须包含这一秒。这虽为反转,却完成了读者心里的反转。算是留白,留下了想向,留下了惊叹。
        总体上,作为推理冒险故事,剧情3/5,细节4/5,印象深刻4/5吧(强调,我倾向于严格一点,所以也是采用了最模糊的五分计数)


        IP属地:福建4楼2024-09-22 14:51
        收起回复
          然后,关于“致敬”。
          由于我手上的6月没了,也就只能找出7、8刊里的大概了。
          阿斯加德雪糕令我没搞懂。这好像是北欧神话,反正我没查到牌子。
          《双人成行》,是一个不错的生活例子。符合主角二人状态。
          《阿甘正传》怎么你了
          L2D的取名非常符合现实。
          《银河帝国》没啥说的《活着为了讲述》是马尔克斯自传,也算是作者表明自己的阅读量以避免被喷。《法国喜剧经典》一查,发现是文学理论的好东西,但我感觉一般粗心的读者get不到。或许找个19实际名著更好?《控制论》没话说。。。
          《索多玛120天》咳。。。
          《发条橙》你没听过差不多等于你没听过三体。(开个玩笑
          Aerosmith,这个,反正读者得知道才写的出来嘛
          还有,电击枪是管制品,电击棍不是。这么看,主角买小东西挺厉害的。
          Andy的说话令人摸不着头脑。至少我觉都,大领导不至于此。
          然后举了个《教父》,例子不太好。
          IPHONE 13 PRO MAX,这算是简单点明了时间是吧。
          冬佩妮香槟,这绝对取材于作者经历。
          NIO ET11,经查证是蔚来的幻想车型。
          尼尔·戴蒙德,Neil Diamond,自己查吧。我的解释不如不解释。
          onirii是个跟自行车有关的东西。
          莫奈 法国印象主义大师


          IP属地:福建5楼2024-09-22 15:13
          收起回复
            对于这些“致敬”,我的几个感受。
            直接带牌子带书名号的引用确实让读者上手快。但是当读者有了一定水平,这样的细节反而是累赘。
            最理想但最不商业化的方案是像福克纳一样《喧哗与骚动》脱胎于《麦克白》。类似的,有《苔丝·德伯》的各种圣经意象,佐拉书中对当时某种代表性事物的引用。
            总的说,就是这些细节应该能更有机化一点,直接插入太过生硬。化用成句,或者化为熟知的意象,是最柔和舒适的。


            IP属地:福建6楼2024-09-22 15:18
            收起回复
              简单讲讲文笔。
              一般
              这个作品强在细节与牵拢读者,文笔一般也就一般咯。
              修辞一般,或者不多,中学水平。
              对于意象与意境的营造,没有。
              写作手法:如虚实结合,心理等,极少。
              特殊方法:这是品析科幻,不是现代文学,不讲
              人称:第三人称。
              若说追求什么,加入一点象征主义的切片、定格,就行了。一点全面的环境描写,一点点的借助心理描写完成虚实结合,或许就能体现主角内心的忐忑,完善主角的圆形形象了。


              IP属地:福建7楼2024-09-22 15:23
              收起回复
                再补充一点个人感觉:
                女主好恐怖,找女朋友别找这么强的。感觉要不是跟男主同一立场,就可怕了


                IP属地:福建8楼2024-09-22 15:25
                回复
                  最后,讲点哲学吧。
                  “科幻作品最后的境界应该是落到人文关怀和哲学思考上的。”科幻也只是激发思考的工具嘛。
                  这书的结尾,虽震撼,却少了点冥冥中的宿命般。
                  我觉都,比较好的结尾,像《终结者2》《银翼杀手》,它们的结尾就深刻引出了哲学思考。
                  一开始看故事时,就感觉到这种记忆切片可以讲认识自我啊、讲“人不可以同一次踏入同一条河”啊、讲对自我的不重视啊。
                  很明显,结尾的交易循环也是可以印证这些的。这种反复重来很不错。我还想过如果它能像《命运石之门》一样寻找解救呢。
                  关键就在于,没有写主角如何逃脱,或者产生逃脱循环质变的心理时刻。这样似乎就成了一个永远无法和解的死结了。或许,主角应有最后一刻的象征性举动,至少得完成对这一切的总结与反思。


                  IP属地:福建9楼2024-09-22 15:31
                  回复
                    时间有限,论述混乱,望见谅。以后很能没法补了,就当个小短文看看就行了


                    IP属地:福建10楼2024-09-22 15:32
                    回复
                      很好,一点都没剧透,完全没看出来讲了什么故事。为什么叫抽取游戏。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4-09-22 18:23
                      收起回复
                        上篇极度精彩,中篇也是,但下篇直接就烂尾了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24-09-22 21:49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