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作为试点,陕西更改了13个含有所谓“生僻字”的县的名称。其中醴泉县改为了礼泉县,沔县改为了勉县。但是,湖南醴陵市至今未改,湖北沔阳县一直到1986年建立仙桃市才被改名(非生僻字原因,与计划但并未实施的天门、沔阳、潜江3市行政区划调整有关)。
不知道为什么“醴”、“沔”在湖南、湖北不是生僻字,在陕西就成了生僻字。难道是醴泉县和沔县群众不知道自己的县名?其实,只是当年陕西的领导们对本省“群众、儿童学习和使用地名文字的能力”没有信心而已。
湖南醴陵湖北沔阳未改名、陕西鄠县在改为户县多年之后又重新改回鄠邑、“陕西式地名更改”未在全国大规模推广,由此可以看出,当年陕西的县名更改试点是失败的。陕西对省内一些县名的更改太过随意,也太过急近,严重割裂了地名本身所传承的厚重的历史文化,其代价巨大,影响深远。
不知道为什么“醴”、“沔”在湖南、湖北不是生僻字,在陕西就成了生僻字。难道是醴泉县和沔县群众不知道自己的县名?其实,只是当年陕西的领导们对本省“群众、儿童学习和使用地名文字的能力”没有信心而已。
湖南醴陵湖北沔阳未改名、陕西鄠县在改为户县多年之后又重新改回鄠邑、“陕西式地名更改”未在全国大规模推广,由此可以看出,当年陕西的县名更改试点是失败的。陕西对省内一些县名的更改太过随意,也太过急近,严重割裂了地名本身所传承的厚重的历史文化,其代价巨大,影响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