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修行吧 关注:11贴子:462
  • 0回复贴,共1
“空性”是修行的成果,不能再入禅定时,一有平静的感觉,就认为已进入空性,这样是会耽误修行的
特别是在入初禅时,心本散乱,很多人就进不去,问题不是这些修行者不精进,可能原因在于注意力向内,也就是观心,观心不只是单纯的观,也还有认识它,能真正知晓自己的内心,就会明白世间很多烦恼都来自妄念,就会渐入寂静,直到心地一沉,如水波澜不惊,不生涟漪,心才算是真正的静下来了,对于明心见性,很多人有不同理解,就来于此,也有人认为是大光明空性
观心能识而能明,就是明心,此时已入清净地,明心就能见性,这是自然的,转识调心,从入圣流就开始了,不同的果位是净心的效果显现,这时的正自性就会不断被感知知晓,也因为心体还未完全无量
识到无明处,也就会有去觉悟,这也是明心见性,顿悟成佛,一句话总结了这个修行过程,如果能做到明心见性,就是已经成了别于尘客的贤者,觉悟的瞬间是刹那的,也是每个亲证者在经历后印象最深刻的“悟”
就如禅宗南派所推崇的顿悟,这样的顿悟不一定就要去打坐,可以通过奢摩他毗婆舍那,这些起缘的观察,去知晓内心,觉到这颗真心,这是体现在智慧的参禅上,让内心自然的有了定力,而入静,不用刻意的去做
六祖是顿悟,不过他的静心部分,却没人提及,事实上,也可说是参禅的理悟让心能明,心又入静,他在离开人世时,是打坐离开的,所以不能说他不打坐,心在绝静时入的三摩地,就会入的比较深,所以机缘好智慧通达,几次就能解脱,是有这样的可能性


IP属地:贵州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4-10-28 15:39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