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讲的不只是钱的问题,更多的是关于人的问题,是关于社会的问题。202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是有关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这个经典问题。“包容型制度”(Inclusive Institutions),在这种制度下,政治和经济权力高度分散,大多数人都可以参与经济活动,政府则可以提供有效的法律和制度保障体系。相对的制度则被称为“攫取型制度”(ExtractiveInstitutions),在这种制度下,权力集中在少数人手中,所有制度安排的目的就是为了剥削大多数人、维护精英利益的制度。显然“包容型制度”更能促进经济发展。经济学不能让我们创造理想世界,但能告诉我们哪些事不可行! 诺贝尔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在2009年对东大经济进行了预测,他认为当下的经济高速增长不可持续,因为全世界都不可能毫无节制的接受一个大量廉价商品冲击本国产业,而当其它国家联合起来抵制时,这种依靠廉价商品出口将会受到很大的冲击。保罗克鲁格曼建议改变目前经济策略,由出口型转为消费型,提高工人工资来扩大内需刺激消费。而被问道人民币国际化的问题时,他却斩钉截铁的说道:在他有生之年看不到了。 十五年前出口扩张,基础设施大规模投资拉动经济高速发展时期,我们面对保罗克鲁格曼的意见是持反对意见的。但是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当大家都涌向一个行业或者一个方向的时候,就注定了发展拐点已经到了。地产等基础设施投资总会饱和,外贸和货币扩张会冲击其他国家的产业也不可能无节制的扩张,2017年国家提出了高质量发展,重点是增加人民收入,提高工人的消费能力,通过消费市场的扩张抵消基础投资和出口减缓的影响,实现经济增长软着陆。 什么时候经济好转?工人收入显著增长的时候就会好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