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ghfleet吧 关注:1,035贴子:2,560
  • 16回复贴,共1

【设计分享】正常战役向炮击舰队设计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主力舰镇楼:雷神之锤(Mjolnir)级火炮重巡


IP属地:四川1楼2024-11-07 22:48回复
    两座全向MK-6-180+双层装甲+上半球4层/下半球5层APS足以轻松手撕两个甚至更多打击群,4座AK100可以快速削APS和扫荡小船,6座2A37用于拦截R5,接近250kph的速度甚至能够执行突袭任务,也可以在超视距交战中闪避导弹。
    设计思路就是围绕两个主炮位为核心设计船体,合理设计船体将炮位垫高三层并且拉开两个炮位间距使两座主炮塔都可以360°全向开火(虽然1.163版本射界限制实际上没生效,但是设计中还是考虑一下增强代入感);然后在周边各台阶处视情安装AK100和2A37,实现任意方向有2~3座AK100和3~4座2A37可以开火。
    防御方面,上方侧方覆盖双层装甲,下方采用便于防护的RD-51固定发动机并尽量布置单层装甲;每个方向均安装有4层APS,下方额外加强1层,所有APS均有装甲保护以避免APS被近炸弹和小口径机炮损伤,配合本舰高机动性手撕打击群甚至装甲都不用红。

    机动火力防护三强的代价就是昂贵的采购和运行费用,全舰造价21w+(主炮和APS就占了40%总价),虽然在近战舰艇中940km的航程不算短,但是全舰满油需要2260吨,千公里油耗达到2400吨……


    IP属地:四川2楼2024-11-07 23:08
    收起回复
      另外由于起落架和引擎的安装配合方式导致离地间隙有点小,接地速度过快容易下沉量太大容易杵坏发动机或者周围的装甲组件。
      如果不考虑射界限制也可以考虑把主炮和副炮全部换成100或者130,由于弹药需求减少,稍微调整一下布局可以塞下16座100或者130,前者适用与手比较残或者喜欢近战的塔可汗,也便于洗小船,后者则有利于远距离向目标投掷密集的板砖……或者说,向敌人脸上吐出一口浓痰(
      以下为雷神之锤130版本(Mjolnir-130):

      由于重量减轻,航速提升到接近260kph,机动性能够达到和角斗士相当或者更好的程度;同时哪怕稍微减少了一点载油航程还能稍微增加几十公里,百公里油耗下降100t。


      IP属地:四川3楼2024-11-07 23:18
      回复
        虽然炮战能力非凡,但是但是二十多万的主力舰——比塞瓦还贵——对于战役初始资金来说实在有点难以承担,因此更实用的型号则是基于类似思想设计的轻量化选手……比如雷霆级(Thunderbolt)突击巡洋舰和暴雪级(Blizzard)炮战巡洋舰。两级巡洋舰同样围绕中央的全向射击六管180主炮设计,考虑吨位副炮仅保留4座2A37用于拦截R5和补刀,同时均装有2~3层带装甲防护的APS。
        雷霆级突击巡洋舰具有单层装甲和较高的航速(~260kph),APS上3下2,可以用于突袭城镇,在遭遇单个打击群时也可以轻松处理;价格相对亲民(10w+,如果刨掉APS仅需8w+),足以作为战役初始舰船采购(但是注意,如果剧情中放达乌德离开则会带走除旗舰外的所有初始舰船),1200t的千公里油耗在战役中也容易承担。使用中主要是注意单层装甲对R5还是不够保险,尽量使用近防炮进行拦截,如果善用加力也可机动规避,或找地方塞几个诱饵发射器。
        典型的雷霆级,比如使用D-30S作为主要固推的雷霆Mk.Ia(Thunderbolt Mk1a)如下所示:

        也有将两侧各2台D-30S换为1台RD-51的设计,即雷霆Mk.Ib(Thunderbolt Mk1b),改进了下方防护但速度略慢;雷霆Mk.2(Thunderbolt Mk2)则进一步增加了2台NK-25将航速提到280kph以上,但续航和战斗时间进一步下降,略显极端。


        IP属地:四川4楼2024-11-08 01:05
        收起回复
          暴雪级炮击巡洋舰则用于在战役中处理打击群,具有上、侧方双层装甲、APS上2下3,航速225kph左右可以支持舰队在干扰支持下规避超视距导弹;增加的装甲也带来了更高的价格(11w+,不计APS为9w+)和油耗(千公里约1350t)。靠谱的防护使暴雪级能够连续处理多个打击群,战斗中仅需注意下方的R5即可——其他方向的双层装甲吃R5如吃糖豆,大大提高了拦截容错度。当然,交战中间还是尽量快速处理掉低空对手,然后自己进入低空以免防护不完善的下方被对方小口径机炮洗澡或者连续炮击……
          典型的暴雪级,暴雪Mk.IIb(Blizzard Mk2b)使用RD-51作为主要固定发动机以提供更完善的下方防护,如下图所示:

          唯一的小问题是双层装甲进一步加大了舰体宽度(92m),因此如果需要入坞(最大的C类船坞宽100m)修理的话,降落操作对塔可汗的操舰手艺有些要求……


          IP属地:四川6楼2024-11-08 01:17
          回复
            其实没必要必须使用六联180,又重又大,并且需要相当多的弹药供给。考虑作战环境,反小船任务反而更多,带高射速高毁伤的100其实不错,需要高点精度就用130。这个设计比较紧凑,抗导弹打击能力不太够,但价格相对合理,战斗力也相当轮椅。防护是全向,重点区双层装甲和全向APS。可惜就是要能塞70米坞的船确实没有足够空间,这个也只能停C坞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4-11-08 03:02
            回复
              楼主太执着于全向射界了吧……
              已知1门6联180口径炮可以换8门100口径炮,当8门100炮射界都被挡住一半时,也还有相当于4门100炮的稳定输出,而4门100炮的火力已经可以媲美6联180炮了,甚至在打带APS的船的时候比180炮还好使。
              假设船只的预期火力是4门全向100炮,直接装8门被遮挡一半射界的100炮既能在射界实装前体验双倍火力,又能在射界实装后达到预期火力,还不用为垫方块的问题大幅影响船体布局。
              总督的座驾瓦良格就是个例子,火力充沛到即使4门180炮的射界都被遮挡了一半,也不用担心射界的实装会让自己没法暴打中小型船只。


              IP属地:江苏8楼2024-11-08 11:59
              收起回复
                猜你喜欢这样的


                IP属地:江苏9楼2024-11-08 19:1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