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航空买的淡季折价票往返约1000元,淘宝找的签证办理公司,旅游签只需要一些简单的身份和资产证明,费用200元不到,再买一张出国使用的电话卡35元。准备的部分就是这些。
订的酒店是东京大学附近的青旅,我天性对学校更为信任,但即使是胶囊式的床位一晚的费用也是200元。
17点半的航班,我在12点出发,乘地铁坐过了一个站,又折返回去,14点半抵达值机办理柜台,加上安检排队和身份验证的时间,大约在15点半左右在登机口等待。我曾经错过飞机和高铁,悔恨不已,使我之后对相关的时间谨慎,都会尽可能提早1至2小时等待。
我在等待区给充电宝充电,跟一些天南海北的网友聊天。我戴着棒球帽和口罩,背后是机场巨大的落地窗,夕阳西下,金黄色的光线把我们包围,使这一幕肃穆而壮丽。美的反面是孤独。我的嘴唇总是容易干燥起皮,换季更是严重,我不得不随时准备着唇膏。我去洗手间涂抹嘴唇,长久地看着镜子里的自己。
我是什么样的人,我可以做什么样的事。我喜欢什么样的人,我讨厌什么样的人,我该和什么样的人共度余生?我不停地在人群里挤压确认,通过观察和融入,显出我真正的形状。别人眼里的我和自己眼里的我。
行李架边,我要把我的背包放上去,一位男士自觉地帮助我。他比我高,轻轻松松。这是不是一种男性的本能?起飞之后,我靠在窗边看翻腾的墨色云海,奇怪,才下午五点半,天空就已经全黑仿若深夜。最近不算冷,我还穿着连帽棉布外套,里面一件薄薄t恤,没意识到已经冬季时令末期。上海离我越来越远,建筑已经分不出轮廓,整座城变成黑色幕布上几条璀璨蜿蜒的灯河,
9点30降落成田机场,此时还不算到东京,在千叶,需要购买去东京的巴士或者地铁票。我在很多日漫里看过千叶市的名字,此刻终于有了实感,没想到和浦东新区的定位差不多,偏僻郊区,周边的房屋也较低矮,毗邻海峡。
因为我走错通道,没看到地铁,就将错就错在出口的low cost bus(LCB)买了去东京的巴士车票,花费1500元日币,约人民币70元,时刻写着21:45。结果我又走错路,错过了这班巴士,本来我心里很焦急,但当我回去重新买票时,工作人员只是把我的车票收回去,重新撕下一张21:55的票给我。我才知道可以免费改时间,心情舒展一些。我在6号terminal等车,10分钟一班。上车后司机把我的车票沿着锯齿撕掉,对我说谢谢。我坐在第一排,发现每个上车的人都主动对司机说谢谢,使我对世界闻名的"日本人的礼貌"有了更深刻的印象。下车的时候我也主动说了阿里嘎多。
坐完地铁还有10多分钟的路程,我一边走一边观察这座我从小在日剧里看到过的陌生又熟悉的城市,此刻心里多了别的滋味。如果说前一份陌生而熟悉是穿透时间和记忆的覆盖从二次元走出来,那现在的陌生和熟悉就是我长期住在上海的经验和这座城市高度的重叠了。这里的街道、高楼、绿化,还有遍地可见的全家和罗森,跟上海几乎一模一样。这是我的第一次震惊。我走到一个十字路口,看着街角的小店已经布置着圣诞装束,这也跟上海差不多,在我离开之时,附近的商店就已经在橱窗贴出Merry Christmas的雪花了。连路边的甜品店、寿司店、咖啡馆的品牌也能在上海找到对应。
我跨越几千公里,却有种在小区附近踱步的感觉。我当时心想,这跟我去了一趟古北徐汇有什么区别?难怪我在上海总是遇到日本人,原来他们喜欢居住在上海是回家啊。
到达住所已经是筋疲力尽,楼上是一间小图书室,有许多排列整齐的漫画书和自助式饮料机。我打了一杯可尔必思,周围都是背包客。我在浴室洗了澡,顺便洗了内衣和袜子。这里的梳妆台除了吹风机之外,还配备了卷发棒。这倒是新奇。日本整体对女士的外貌确实太注重。盥洗室附近有"防狼按钮",如果发生紧急情况,马上有警卫过来,这是对女性权益的保护,包括地铁和巴士也有女士专用车厢座位等。我在网络看到过这样的辩题,关于这些保护措施的影响,此时我不太想去思考。
整理好背包之后我在附近溜达,冷风凛冽,行人很少,这跟我在上海的体验也差不多。我到全家买了一份麻婆豆腐盖饭,好奇跟上海有什么区别,结果连味道都一样,不过价格不一样,约27元,上海只要14元,这更令我失望,感觉东京是物价贵了两倍的上海。
睡前我调好闹钟,做未来3日的行程,晚安世界。
订的酒店是东京大学附近的青旅,我天性对学校更为信任,但即使是胶囊式的床位一晚的费用也是200元。
17点半的航班,我在12点出发,乘地铁坐过了一个站,又折返回去,14点半抵达值机办理柜台,加上安检排队和身份验证的时间,大约在15点半左右在登机口等待。我曾经错过飞机和高铁,悔恨不已,使我之后对相关的时间谨慎,都会尽可能提早1至2小时等待。
我在等待区给充电宝充电,跟一些天南海北的网友聊天。我戴着棒球帽和口罩,背后是机场巨大的落地窗,夕阳西下,金黄色的光线把我们包围,使这一幕肃穆而壮丽。美的反面是孤独。我的嘴唇总是容易干燥起皮,换季更是严重,我不得不随时准备着唇膏。我去洗手间涂抹嘴唇,长久地看着镜子里的自己。
我是什么样的人,我可以做什么样的事。我喜欢什么样的人,我讨厌什么样的人,我该和什么样的人共度余生?我不停地在人群里挤压确认,通过观察和融入,显出我真正的形状。别人眼里的我和自己眼里的我。
行李架边,我要把我的背包放上去,一位男士自觉地帮助我。他比我高,轻轻松松。这是不是一种男性的本能?起飞之后,我靠在窗边看翻腾的墨色云海,奇怪,才下午五点半,天空就已经全黑仿若深夜。最近不算冷,我还穿着连帽棉布外套,里面一件薄薄t恤,没意识到已经冬季时令末期。上海离我越来越远,建筑已经分不出轮廓,整座城变成黑色幕布上几条璀璨蜿蜒的灯河,
9点30降落成田机场,此时还不算到东京,在千叶,需要购买去东京的巴士或者地铁票。我在很多日漫里看过千叶市的名字,此刻终于有了实感,没想到和浦东新区的定位差不多,偏僻郊区,周边的房屋也较低矮,毗邻海峡。
因为我走错通道,没看到地铁,就将错就错在出口的low cost bus(LCB)买了去东京的巴士车票,花费1500元日币,约人民币70元,时刻写着21:45。结果我又走错路,错过了这班巴士,本来我心里很焦急,但当我回去重新买票时,工作人员只是把我的车票收回去,重新撕下一张21:55的票给我。我才知道可以免费改时间,心情舒展一些。我在6号terminal等车,10分钟一班。上车后司机把我的车票沿着锯齿撕掉,对我说谢谢。我坐在第一排,发现每个上车的人都主动对司机说谢谢,使我对世界闻名的"日本人的礼貌"有了更深刻的印象。下车的时候我也主动说了阿里嘎多。
坐完地铁还有10多分钟的路程,我一边走一边观察这座我从小在日剧里看到过的陌生又熟悉的城市,此刻心里多了别的滋味。如果说前一份陌生而熟悉是穿透时间和记忆的覆盖从二次元走出来,那现在的陌生和熟悉就是我长期住在上海的经验和这座城市高度的重叠了。这里的街道、高楼、绿化,还有遍地可见的全家和罗森,跟上海几乎一模一样。这是我的第一次震惊。我走到一个十字路口,看着街角的小店已经布置着圣诞装束,这也跟上海差不多,在我离开之时,附近的商店就已经在橱窗贴出Merry Christmas的雪花了。连路边的甜品店、寿司店、咖啡馆的品牌也能在上海找到对应。
我跨越几千公里,却有种在小区附近踱步的感觉。我当时心想,这跟我去了一趟古北徐汇有什么区别?难怪我在上海总是遇到日本人,原来他们喜欢居住在上海是回家啊。
到达住所已经是筋疲力尽,楼上是一间小图书室,有许多排列整齐的漫画书和自助式饮料机。我打了一杯可尔必思,周围都是背包客。我在浴室洗了澡,顺便洗了内衣和袜子。这里的梳妆台除了吹风机之外,还配备了卷发棒。这倒是新奇。日本整体对女士的外貌确实太注重。盥洗室附近有"防狼按钮",如果发生紧急情况,马上有警卫过来,这是对女性权益的保护,包括地铁和巴士也有女士专用车厢座位等。我在网络看到过这样的辩题,关于这些保护措施的影响,此时我不太想去思考。
整理好背包之后我在附近溜达,冷风凛冽,行人很少,这跟我在上海的体验也差不多。我到全家买了一份麻婆豆腐盖饭,好奇跟上海有什么区别,结果连味道都一样,不过价格不一样,约27元,上海只要14元,这更令我失望,感觉东京是物价贵了两倍的上海。
睡前我调好闹钟,做未来3日的行程,晚安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