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词吧 关注:145贴子:638
  • 3回复贴,共1

《箧中词》评注(2)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钟景,生卒年不详,字嵩生,浙江嘉兴海宁人。诸生。官直隶东光县(在河北沧州)知县。著有《红芜词钞》】
高阳台
痩竹敲凉,破蕉卷梦,斜阳独自凭楼。红豆歌馀,沉吟燕侣莺俦。无情双雁传书懒,替西风、只带新秋。数从头、如水韶华,尽付东流。
当年彩笔缄情处,记翠屏暖贮①,银烛春留。密意欢悰②,都成别后闲愁。花前心绪知何似,似杨丝、难绾难收。晚飔③柔、怕睹飞英,休上帘钩。
评注:
①暖意贮藏。王恽《木兰花慢·赋芙蓉杏花》:“爱活色生香,芙蓉标格,暖贮春光。”
②欢乐。悰,cóng,心情、情绪。
③飔,sī,凉风。
瘦竹敲响凉风,破芭蕉卷起残梦。“瘦”“破”已带有消极情感,“凉”“梦”更是虚拟概念,一递进便给全词定下悲伤的基调。“双雁”既“无情”,便“懒”“传书”,反而还带来伤感的“秋”天,让词人感受到了被全世界针对的恶意。下阙写旧事只选取了一个记忆深刻的场景,便收回眼前景物,详略分明,不拖泥带水,是篇不错的触景生情范文。
青玉案
栖鸦垂柳河桥路。浑不见、帆来处。黯黯柔情谁与诉。大江东去,夕阳西下,不为愁人住。
征鸿过尽书都误。早旧约、归期阻。眼底山川添别绪。西风败叶,寒烟蓑草,一幅悲秋赋。
评注:
小令不似长调,没有留足铺叙的空间,缺点一暴露就会显得句子打磨不够精致出彩。还是塞些“西风败叶”“寒烟蓑草”这样的套语就会显得很呆滞平庸。
八声甘州·秋意酿寒,夕阳弄暝,登楼眺远,影物凄其,旅思乡愁,毫端毕集①
听迷离渔唱起斜阳,长空笛音哀。看烟屯衰草,风梳败叶,霜信先催。懒上危楼独倚,雁影正南来。踪迹年年滞,怕说秋归。
寂寞银笺彩笔,恨双鱼都杳,书也慵裁。问故园篱畔,丛菊向谁开。料今宵、天寒酒醒,有秋声、和梦落江隈。还怊怅、更无人处,自劝螺杯②。
评注:
①笔端全部集聚。
②螺壳所作的酒杯。后亦为酒杯的美称。
惟“屯”“梳”两字醒目。


IP属地:江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4-12-14 02:00回复
    【刘炳照(1847—1917),字光珊,号语石,江苏常州武进人。县学生出身。捐纳得五品衔候选训导,诰封奉政大夫。以工诗词知名,著有《留云借月盦词》】
    柳梢青
    又是今宵。孤檠作伴,灯影风摇。寒怯衾单,病嫌裘重,睡也无聊。
    能禁几度魂销。尽肠断、红牙紫箫①。春浅愁深,夜长梦短,人近情遥。
    评注:
    ①紫色的竹做的箫。古人多截紫竹为箫笛,因称箫笛为紫玉。
    “病嫌裘重”把生病时无力感形象道出。“人近情遥”把梦的虚幻委婉点明。
    清平乐
    韶光虚度。黯黯添愁绪。砌下落梅红似雨。莫对逋仙说与。
    年年泪湿青衫。路遥归梦难酣。自恨不如芳草,随春绿到东南。
    评注:
    上下阙的结语都很出彩。一是活用林逋“梅妻鹤子”典,写落梅之多,不忍告知爱梅花的林逋,与历史人物形成互动。一是化用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名句,加上“不如芳草”的弱喻修辞,道尽归家不易之感。
    喝火令
    酒醒诗魂瘦,灯昏旅梦残。孤眠已觉客衾单。底事东风,犹作十分寒。
    陌上兰期缓,堤边柳色闲。谁教孤负艳阳天。惆怅花开,惆怅月将圆。惆怅无人携手,同倚画阑看。
    评注:
    《喝火令》词牌精髓就在下阙三叠句。这篇一般般。
    梅子黄时雨
    无数楼台,镇①梅雨酿寒,庭院如水。和湿雾浓烟,作成秋意。不管孤眠人怕听,空阶滴得秋心碎。深闺里,望远有人,欹枕垂泪。
    犹记。堤杨凝翠。自纤腰瘦后,今更憔悴。只燕子知人,相思情味。不是花魂呼不醒,近来天亦愁如睡。浑无计。替侬把花扶起。
    评注:
    ①长久。褚亮《咏花烛》:“莫言春稍晚,自有镇开花。”又如:镇长(经常;常);镇常(经常)。
    前几句用“庭院如水”“作成秋意”夸张写出梅雨弥漫带来的影响尚佳。后面又通过想象深闺恋人的场景转到庸俗的传统“闺怨词”模式了。前后略微有些割裂。
    贺新凉·雪意酿寒,雨声惊梦,终宵不寐,赋此遣怀
    雪意浓于酒。坐深宵,愁人不寐,客怀僝僽①。老我温柔乡无分,忍把香衾孤负。却胜似,空床独守。只有孤灯怜孤影,怅儿时、情味今难又。思往事,漫回首。
    天涯沦落寻常有。算古今,伤心第一,问天知否。造物生才非无意,卅载青衫依旧。任血泪,年年殷透。欲向梦中寻佳境,奈邯郸、仙枕无人授。判独自,数残漏。
    评注:
    ①chán zhòu。有憔悴、责骂、埋怨、折磨、烦恼之义。
    怀才不遇,漂泊异乡的老生常谈。“雪意浓于酒”和“怅儿时”没有前后文接应,略显突兀。最后反用黄粱一梦典,写美梦也难做,只好独自数夜漏声,以哀衬哀。


    IP属地:江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4-12-14 02:03
    回复
      【徐珂(1869-1928),字仲可,浙江杭州人。光绪十五年(1889)举人。后任商务印书馆编辑。参加南社。曾担任袁世凯在天津小站练兵时的幕僚,不久离去。1901年在上海担任《外交报》《东方杂志》的编辑。1911年接管《东方杂志》的“杂纂部”。与潘仕成、王晋卿、王辑塘、冒鹤亭等友好。编有《清稗类钞》,著有《纯飞馆词》】
      采桑子
      黄昏几阵潇潇雨,绮阁疏棂。孤馆寒更。付与春宵各自听。
      红鹃啼瘦清明节,飞絮冥冥。嫩叶青青。一样东风两样声。
      评注:
      构思颇为精巧,写出了不同场景、心境下的清明节。
      疏帘淡月·梅花为彝斋赋
      罗浮春暖。正一片随流,和梦都远。赚得檐前独笑,为谁帘卷。淡黄月色回栏底,认眉痕、旧时曾展。佩环声悄,啼残翠羽,尽容凄恋。
      漫冷却、芳心一半。有空际仙云,流照亭院。忍着横斜双影,镜澜清浅。东风消息还宜准,怕高楼、玉笛吹怨。夜寒人静,相偎素被,冷香熏遍。
      评注:
      咏梅词来来回回就“罗浮”“翠羽”“佩环”“疏影暗香”“玉笛”这些典故,过于公式化。二道贩卖姜词,不如直接温习姜夔的《暗香》《疏影》。


      IP属地:江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4-12-14 02:04
      回复
        【程承澍,生平不详,有《甘园匏笙词》】
        六州歌头·残夏夜忆
        乳鹅屏①底,碧簟展吟床。新浴起,缄罗帔②,卸银珰③。褪残妆。半亸④华蕤枕⑤,壶漏罄,炉烟烬,衣露冷,钗云整,夜烧香。步屧伶俜,立尽芭蕉影,隔住红墙。竹摇窗烛暝,苔衬袜罗凉。拾翠⑥回廊。没思量。
        旧时湖舫,鸥吹浪,菱歌唱,入斜阳。拈荇带⑦,擎荷盖,覆鸳鸯。梦魂忙。怅梦回亭榭,晶帘外,月昏黄。兰棹⑧转,人去远,忆横塘。粉袖瑶筝已罢,调冰⑨席,欢会难忘。但鱼钲⑩破寂,二十五声⑪长。辗转柔肠。
        评注:
        ①绣有幼鹅图案的屏风。鸟兽为古代屏画常见的题材。
        ②丝织的披肩。缄,捆扎。元稹《莺莺传》:“瑶钗行彩凤,罗帔掩丹虹。”
        ③妇女的银质耳饰。纳兰性德 《丁香》:“紫胜心中结,银珰耳上星。”
        ④duǒ。下垂。
        ⑤绣有葳蕤花朵的枕头。
        ⑥拣拾翠鸟羽毛以为妆饰。曹植《洛神赋》:“或采明珠,或拾翠羽。”
        ⑦荇草排列如带。杜甫《曲江对雨》:“林花着雨燕脂湿,水荇牵风翠带长。”
        ⑧即兰舟,兰木做的船。任昉《述异记》卷下曰:“木兰川在寻阳江中,多木兰树。昔吴王阖闾植木兰于此,用构宫殿。”又曰:‘’七里洲中有鲁班刻木兰为舟,至今在洲中。诗家所云木兰舟出于此。”
        ⑨用冰调制冷饮之水。杜甫《陪诸贵公子丈八沟携妓纳凉,晚际遇雨二首》:“公子调冰水,佳人雪藕丝。”
        ⑩钲,亦名“丁宁”,见下图。中国古代打击乐器。铜制,其形状与小型的钟相似,又似鱼尾。可执柄敲击,几个大小不同的钲组合在一起,成为“编钲”,可用于祭祀和宴乐。史达祖《燕归梁·独卧秋窗桂未香》:“秋钲二十五声长。”
        ⑪二十五声,古时的五更。古代一夜分五更,一更分五点(每一点是24分钟),击钟鼓报时,故称五更为“二十五声”。
        此词借歌女视角,回忆过去宴会。用词虽典雅内容实无可观之处。
        月下笛
        脱叶收萤,凉波回雁,画桥横笛。斜阳柳色。隐带池台金碧。凭雕栏,吹落玉梅,鹤楼①听雨馀浪迹。想渔讴水调,龙吟天籁,韵传遥夕。
        重寻郢曲②,奈泪满铜驼,断肠尘陌。哀腔裂石。枨触柯亭③词客。夜苍茫,飞鸿唳秋,芦花露点渔火白。黯思量,问晓风残月里,谁按拍?
        评注:
        ①即黄鹤楼。孟浩然《送元公之鄂渚寻观主张骖鸾》:“岘首辞蛟浦,江中问鹤楼。”
        ②楚地歌曲,也可泛指乐曲。鲍照 《玩月城西门廨中》:“ 蜀琴抽《白雪》, 郢曲发《阳春》。”
        ③蔡邕柯亭笛典。枨触,感触、触动。
        此词为重游武昌,思念往事之作。首句从萤到雁,暗写由夏入秋,颇见炼字功力。后面陆续铺展开楼台江面之景,下阙自然转到触动回忆,最后收回现实。在“芦花”映衬下“渔火白”很是新奇,其馀皆为古代慢词常规手笔。


        IP属地:江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4-12-14 02:0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