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咏麟,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名字,熟悉是因为很多人听过她的歌,陌生是因为很多年轻人都不认识他,似乎“他”代表着一个已消失的过去-属于粤语歌曲辉煌的年代。要不是这两年到国内开演唱会,恐怕真的被人遗忘到某个角落里了。
每次想到他这个名字,不免感慨万千,因为我12岁就听他的歌了,歌名叫“青春梦”,那时住在外婆家,隔壁邻居貌似他的歌迷,天天把音量调到最大,“青春梦已老,青春梦已老”反反复复简短两句歌词深深感染了我,由此一发不可收拾。他的歌有五六百首之多(还有说一千多首)我只听过其中几十首,还有许多歌没有听过,最近突然发现哼了几年的一段曲子居然也是他的,叫“痴迷的心”,这么多年来一直以为是自己原创呢!
他每唱一首歌都能很好切中歌中所表达的风格和意义:唱爱情(难舍难分,一生中最爱),低缓而深情,唱年华岁月(青春梦)又表现得伤感婉转等等,都能把歌曲所表达的情感拿捏得很到位。题材也极丰富,秋天就听爱在深秋,与人离别就“讲不出再见”或“朋友”,深夜回家路上耳畔响起“don't say goodbye,年纪大回想往事“珍惜的珍惜”“水中花”,心情低潮时“暴风女神”可以让情绪变得亢奋,要表达对身边人感激就“无言感激”等等,每首歌都在存在价值,不像现在歌曲只唱爱情,显得乏味而单调。
我不算合格的追星族,对他本人相貌记忆仅停留在mv里,只在读书时听过他的个唱,离得很远看不清面容。回想年轻时候,还在杭州读书,手上揣着磁带机,带着耳机坐在公交车第二层,一边听歌,一边隔着车窗望向路上行人,不知不觉陷入音乐的情感里,至今那种美妙而又有点彷徨感觉,仿佛就在昨天似的。
以前只是听歌,现在有更多的了解,他是横跨多个时代歌手,七十年代通过乐队出道,一直唱到九十年代末,直到00后还出过新歌“回赠”和“日落时分”,这时已经51岁了,老天赋予他极有感染力的嗓子,以及其他歌手无法企及的体力,当然还有很强的心理素质(和他同时代歌手都已离去)让他能奔奔跳跳唱到现在,同时也要感谢那些词曲作者和编曲给我带来无比充实的精神食粮,没有他们,音乐也不会变得如此美妙动人。
最后,感谢宝丽金(Polygram),我最挚爱的唱片公司!
时至今日,世界在变,社会也变得越来越物质,但留给我的依旧还是年轻时挥之不去的记忆。
每次想到他这个名字,不免感慨万千,因为我12岁就听他的歌了,歌名叫“青春梦”,那时住在外婆家,隔壁邻居貌似他的歌迷,天天把音量调到最大,“青春梦已老,青春梦已老”反反复复简短两句歌词深深感染了我,由此一发不可收拾。他的歌有五六百首之多(还有说一千多首)我只听过其中几十首,还有许多歌没有听过,最近突然发现哼了几年的一段曲子居然也是他的,叫“痴迷的心”,这么多年来一直以为是自己原创呢!
他每唱一首歌都能很好切中歌中所表达的风格和意义:唱爱情(难舍难分,一生中最爱),低缓而深情,唱年华岁月(青春梦)又表现得伤感婉转等等,都能把歌曲所表达的情感拿捏得很到位。题材也极丰富,秋天就听爱在深秋,与人离别就“讲不出再见”或“朋友”,深夜回家路上耳畔响起“don't say goodbye,年纪大回想往事“珍惜的珍惜”“水中花”,心情低潮时“暴风女神”可以让情绪变得亢奋,要表达对身边人感激就“无言感激”等等,每首歌都在存在价值,不像现在歌曲只唱爱情,显得乏味而单调。
我不算合格的追星族,对他本人相貌记忆仅停留在mv里,只在读书时听过他的个唱,离得很远看不清面容。回想年轻时候,还在杭州读书,手上揣着磁带机,带着耳机坐在公交车第二层,一边听歌,一边隔着车窗望向路上行人,不知不觉陷入音乐的情感里,至今那种美妙而又有点彷徨感觉,仿佛就在昨天似的。
以前只是听歌,现在有更多的了解,他是横跨多个时代歌手,七十年代通过乐队出道,一直唱到九十年代末,直到00后还出过新歌“回赠”和“日落时分”,这时已经51岁了,老天赋予他极有感染力的嗓子,以及其他歌手无法企及的体力,当然还有很强的心理素质(和他同时代歌手都已离去)让他能奔奔跳跳唱到现在,同时也要感谢那些词曲作者和编曲给我带来无比充实的精神食粮,没有他们,音乐也不会变得如此美妙动人。
最后,感谢宝丽金(Polygram),我最挚爱的唱片公司!
时至今日,世界在变,社会也变得越来越物质,但留给我的依旧还是年轻时挥之不去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