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铭章(1893年7月4日—1938年3月17日),字之钟,汉族,四川省新都县泰兴乡(今成都市新都区新都街道)人。抗日名将,革命烈士,国民革命军陆军第41军122师师长。
1905年,王铭章考入新都县立高等小学,后得资助继续学业。1909年,毕业于四川陆军小学堂第五期。1911年,参与保路同志军反清作战。二次革命时,参加上海讨袁军战斗。返川后,入四川陆军军官学校第三期学习,1914年毕业,后入职川军刘存厚部。1916年,参加护国运动,升任连长。1917年,川滇战争爆发,功升营长。1918年,调往越西县任职。1920年,川滇之战再起,升任团长、旅长。1924年,川战平息,晋升师长。北伐战争开始后,任国民革命军第29军第4师师长。
1935年,赴峨嵋山军训团受训,晋升少将,后改任41军122师师长。1936年,王铭章部移防多地,后晋升中将,获四等云麾勋章。年底,西安事变爆发,奉调入陕,行至汉中时事变和平解决。1937年夏,回师广元,移防德阳。1938年3月17日,在山东滕县与日军激战中壮烈牺牲。1938年4月,国民政府发出褒奖令,追赠王铭章为陆军上将。11984年9月1日,四川省人民政府追认王铭章为革命烈士,同月14日,国家民政部颁发了烈士证书。2014年9月,王铭章将军名列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著名抗日将领##抗日民族英雄##抗日英烈#

1905年,王铭章考入新都县立高等小学,后得资助继续学业。1909年,毕业于四川陆军小学堂第五期。1911年,参与保路同志军反清作战。二次革命时,参加上海讨袁军战斗。返川后,入四川陆军军官学校第三期学习,1914年毕业,后入职川军刘存厚部。1916年,参加护国运动,升任连长。1917年,川滇战争爆发,功升营长。1918年,调往越西县任职。1920年,川滇之战再起,升任团长、旅长。1924年,川战平息,晋升师长。北伐战争开始后,任国民革命军第29军第4师师长。
1935年,赴峨嵋山军训团受训,晋升少将,后改任41军122师师长。1936年,王铭章部移防多地,后晋升中将,获四等云麾勋章。年底,西安事变爆发,奉调入陕,行至汉中时事变和平解决。1937年夏,回师广元,移防德阳。1938年3月17日,在山东滕县与日军激战中壮烈牺牲。1938年4月,国民政府发出褒奖令,追赠王铭章为陆军上将。11984年9月1日,四川省人民政府追认王铭章为革命烈士,同月14日,国家民政部颁发了烈士证书。2014年9月,王铭章将军名列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著名抗日将领##抗日民族英雄##抗日英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