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论吧 关注:26,709贴子:211,630
  • 1回复贴,共1

赵磊:卷空气是一种宿命——评《虚拟资本》(二)下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续上帖:赵磊:卷空气是一种宿命——评《虚拟资本》(二)中
五、凭啥欺负老实人
迪朗概括的深刻变化意味着,金融化允许与虚拟资本相关的收入增加,但却偏偏要欺负老实巴交的实体经济。怎么欺负实体经济?就是不允许与实体经济相关的收入增加。
这让我想起了马克思的名言:“资本主义生产的动机就是赚钱。生产过程只是为了赚钱而不可缺少的中间环节,只是为了赚钱而必须干的倒霉事。”
如果我们进一步追问:为什么金融化偏偏要欺负老实巴交的实体经济,却不允许与实体经济相关的收入增加呢?
答曰:既然生产过程“只是为了赚钱而必须干的倒霉事”,那么不欺负你实体经济,又欺负谁呢?所以马克思说:“因此,一切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国家,都周期地患一种狂想病,企图不用生产过程作中介而赚到钱。”
问题是,想欺负老实人是一回事,有没有实力欺负老实人又是另一回事。揭示虚拟资本欺负实体经济的实力,我想并不会出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预料,但却一定会出乎庸俗经济学的预料。
在《虚拟资本》的前言的末尾,迪朗给出了如下判断:“金融的日益复杂化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生产活力的枯竭与资本需求和民众愿望之间日益严重的脱节。”
迪朗的这个判断,其实已经很接近马政经预料中的答案了。至于如何理解这个答案,我将在后面给读者详细解读。
六、幸存者偏差
在书中,迪朗还提到了现代经济学最为常见的一个观点,这个观点是:“危机更多是由错误的信念而非蓄意欺诈所致吗?各种基于经验的著作都支持这种观点。”
在我看来,危机究竟是错误信念惹的祸,还是蓄意欺诈惹的祸,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所谓“各种基于经验的著作都支持这种观点”,不过是“幸存者偏差”的结果而已。
迪朗虽然十分留意这个观点,却并未被这些错误信念绑架,所以他的问题导向始终聚焦于资本主义制度本身:“由此推论,金融的不稳定性并不是一个道德问题……。相反,问题在于允许和鼓励这种行为的自由化金融框架本身。”
(未完待续)
【注:拙文以《金融化的奥秘》为题,已发表于《天府新论》2025年第1期。如需核对相关论述,请以《金融化的奥秘》为准。】
(作者系西南财经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来源:昆仑策网)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5-01-24 20:53回复
    楼主保留层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5-01-24 20:5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