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吧 关注:160,586贴子:2,996,267

道德经是唯物主义哲学~~白话道德经第二十一章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第二十一章】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
。窈(yǎo)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阅众甫。吾何以知众甫之
状哉?以此。
第二十一章
[原文]
孔①德②之容③,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④。惚兮恍兮,其中有象⑤;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⑥,其中有精⑦,其精甚真⑧,其中有信⑨,自今及古⑩,其名不去,以阅众甫⑾。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⑿。


IP属地:湖南1楼2025-02-01 09:44回复
    烤鹰翅、宝磋、二B密山青年. . . 被楼主禁言,将不能再进行回复
    翻译:大德是个什么样子呢?大德是只遵循道。道是物,是看不见的物。道虽然看不见,但有表象;道虽然看不见,但有物的特征。道深远昏暗(看不见),但有精华(实质)。 道的精华是真实的,是可信的。从古到今,道的名字一直存在,由道再到万物。我怎么万物的情况呢?就是根据这个推理。


    IP属地:湖南2楼2025-02-01 09:47
    回复
      解读:


      IP属地:湖南3楼2025-02-01 09:48
      回复
        一,孔德之容,惟道是从。
        孔,大,形容词。孔德,即大德。
        容,容貌。样子。讲容貌、样子,就是描述。
        孔德之容,就是大德的样子,就是对大德的描述,就是给大德一个概念,就是给大德下定义。给大德下定义,就是给德下定义。
        那么,什么是大德,什么是德呢?
        惟,唯,只是,仅仅,唯一。
        从,跟从,遵从,遵循。
        什么是大德?
        就是一直遵循道,就是一直遵道而行,是永远遵道而行。
        什么是德?
        从大德的定义,就可以得出德的定义。
        德,就是遵道而行。
        有大德,就有小德。有上德,就有下德。
        要有大德,前题条件就是知道道是什么,就是对道有全面的、清晰的、准确的认知。
        有个这个前题条件,然后才能一直遵道而行,才能凡事都遵道而行。
        没有这个前题条件,只对道有一点认知,只认知到道的一部分,然后按照认知到的道来做事,这也是有德,但这只是小德。
        小德,是有时候遵道而行,有时候不遵道而行;是有的地方遵道而行,有的地方不遵道而行。
        大德,是任何时候都遵道而行,是任何地方都遵道而行。
        德,是遵道而行。
        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遵道而行,就是大德,就是有大德。
        不能做到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遵道而行,只能做到有的时候、有的地方遵道而行,就是小德,就是只有小德。


        IP属地:湖南4楼2025-02-01 09:48
        回复
          二,道之为物,惟恍惟惚。
          第一句说了,大德是一直遵道而行。
          既然大德是一直遵道而行,那么道是什么呢?
          之后就是对道进行描述,就是讲道是个什么东西。
          为,是。
          物,物体,物质。
          道是什么?
          道是物,是物体,是物质。
          惟恍惟惚
          恍惚,看不见。
          道是物,是看不见的物。
          万物是物,是看得见的物。比如,山川河流、大地、动物、植物、日月星辰,都是看得见的。
          这是道与万物的区别。
          道包含有、无。
          无,没有,看不见。
          道的无的特点,道的看不见的特性,道德经专门花了一个章节进行描述、讲解。这就是第十四章。
          这一章,专门讲述、描述道的有。
          什么是有?
          有,就是客观存在,就是客观实在。
          物,就是客观存在,而且是客观实在,是实实在在的东西。
          客观实在,包含客观存在。客观实在的东西,一定是客观存在。
          而客观存在的,不一定是客观实在。
          比如,过程、规律,是客观存在,不是客观实在。比如,意识、精神、思想,是客观存在,不是客观实在。


          IP属地:湖南5楼2025-02-01 09:49
          回复
            三,惚兮恍兮,其中有象。
            象,形象,表象,外形。
            凡是物,都是有表象的。
            可见的物体,可以看见它的样子。
            看不见的物、物质,有些可以感受到它。比如能量,热。比如,光。
            很小的物体,肉眼看不见的物体,比如细菌,也是有表象的。现在可以通过科学仪器看见。
            道是物,虽然是看不见的,同样是有表象的。因为道是物。
            凡是物,都是有本质和表象的。
            这一句,就是说道作为物,同样有表象,尽管道的表象是看不见的。


            IP属地:湖南6楼2025-02-01 09:49
            回复
              四,恍兮惚兮,其中有物。
              物,物体,物质。
              这里是指物的本质。
              凡是物,都有表象和本质。
              上一句,说道有表象、外形、形状,这一句说道有本质(本体)。道的本质是物。


              IP属地:湖南7楼2025-02-01 09:50
              回复
                五,窈(yǎo)兮冥兮,其中有精。
                窈,深远。太远了,看不见。
                冥,昏暗。昏暗,看不见。
                窈(yǎo)兮冥兮,就是惚兮恍兮,和惚兮恍兮是同一个意思。
                精,精华,精髓,本质。
                比如,一个铁块。铁块是物,就是其中有物。铁块的精华、本质,就是铁元素、铁原子。那么,铁元素、铁原子,就是铁块的精。也就是说,铁块,其中有物,其中有精。
                道也是这样,其中有物,其中有精。
                这一句,进一步讲述道的本质。


                IP属地:湖南8楼2025-02-01 09:50
                回复
                  六,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真,真实,实在。
                  信,可信,信实,实在。
                  实实在在的东西,才是真的,才是可信的。
                  这是讲道的客观实在性。
                  物、物质的定义就是:客观实在。


                  IP属地:湖南9楼2025-02-01 09:50
                  收起回复
                    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yǎo)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这一段,都是描述道的有。这个有,是物、物质。
                    物,物质,有三个属性:表象、本质、客观实在。
                    这一段,将物质的三个属性都描述了出来。
                    道德经是唯物主义,从这一段就能很明显地看出来。
                    我为什么说,要读懂道德经必须要有唯物主义哲学的基础,就是因为道德经的世界观(宇宙观)就是唯物主义。
                    不是我臆想道德经是唯物主义,而是道德经本身就是唯物主义,而是老子本身就是唯物主义思想。


                    IP属地:湖南10楼2025-02-01 09:51
                    回复
                      七,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阅众甫。
                      名,名字,概念。
                      阅,看。或通于。
                      甫,一说通父,指开始。父母是孩子的开始,没有父母就没有孩子。
                      另,甫,或通物。
                      众甫,即众物,也就是万物。
                      以阅众甫,或为以于众物。
                      这一句的意思是,从古到今,道一直存在。由道到万物,道产生万物。
                      道产生万物。道是物,那么被道产生的万物也是物。
                      物生物,有生有。
                      而不是无生有,不是无中生有。


                      IP属地:湖南11楼2025-02-01 09:51
                      回复
                        八,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
                        状,形状,状态,样子。
                        以此,指的是前一句,或指前一段: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
                        。窈(yǎo)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阅众甫。
                        我怎么知道万物的形状、状态是什么样子的呢?就是根据前面所说的。
                        万物的形状、状态是什么样子的呢?
                        就是前面说的道的三个物质的属性:表象,本质,客观实在。
                        万物都有物质的三个属性,因为道本身就有物质的三个属性。


                        IP属地:湖南12楼2025-02-01 09:51
                        回复
                          这一章,重点是详细解说道的有。道包含无、有。第十四章讲道的无(看不见)。这一章讲道的有(物,物质、客观实在)。


                          IP属地:湖南13楼2025-02-01 09:52
                          回复
                            另,粘贴道德经网里的道德经第二十一章的译文、注释、及王弼、苏辙的注解如下。
                            我学的就是道德经网的原文及译文。


                            IP属地:湖南14楼2025-02-01 09:58
                            回复
                              【第二十一章】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
                              。窈(yǎo)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阅众甫。吾何以知众甫之
                              状哉?以此。
                              第二十一章
                              [原文]
                              孔①德②之容③,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④。惚兮恍兮,其中有象⑤;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⑥,其中有精⑦,其精甚真⑧,其中有信⑨,自今及古⑩,其名不去,以阅众甫⑾。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⑿。
                              [译文]
                              大德的形态,是由道所决定的。“道”这个东西,没有清楚的固定实体。它是那样的恍恍惚惚啊,其中却有形象。它是那样的恍恍惚惚啊,其中却有实物。它是那样的深远暗昧啊,其中却有精质;这精质是最真实的,这精质是可以信验的。从当今上溯到古代,它的名字永远不能废除,依据它,才能观察万物的初始。我怎么才能知道万事万物开始的情况呢?是从“道”认识的。
                              [注释]
                              1、孔:甚,大。
                              2、德:“道”的显现和作用为“德”。
                              3、容:运作、形态。
                              4、恍惚:仿佛、不清楚。
                              5、象:形象、具象。
                              6、窈兮冥兮:窈,深远,微不可见。冥,暗昧,深不可测。
                              7、精:最微小的原质,极细微的物质性的实体。微小中之最微小。
                              8、甚真:是很真实的。
                              9、信:信实、信验,真实可信。
                              10、自今及古:一本作“自古及今”。
                              11、众甫:甫与父通,引伸为始。
                              12、以此:此指道。


                              IP属地:湖南15楼2025-02-01 09:5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