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看到封面图片了吗?是不是很难想象一个坐拥一线城市医疗资源的痛风患者,可以让病情发展到如此严重的程度。当我向他建议可以去广州某三甲医院预约“尿酸酶疗法”的时候,他告诉我说,最近喝了朋友推荐的蒲公英茶,感觉好了很多。结果一查,尿酸还是800多。多么令人无语。
可以这么说,所有我遇见的,痛风病发展到重度症状的人,比如慢性痛风,大关节痛风,痛风石,痛风性肾病等等,究其原因,都不是因为痛风不好治,而是没有好好治,错过了治疗窗口。
他们就像在天然气入户的时代还去研究如何钻木取火一样不可思议。这就是战略方向出了问题。每次我打开贴吧,都会收到许多条私信,问的问题大多是战术问题,比如“我要吃什么药啊?我要吃多久药啊?x革阿里有没有用啊?xx风酸灵有没有用?xx益生菌有没有用?乌鸡白凤丸有没有用?”…之类的问题。
这些通通都是战术问题,说好听的是细节,说不好听的就是盲人摸象。有句话叫“细节决定成败”,其实它前面还应该加一句话:在方向正确的前提下。如果方向错误的情况下抠细节,无异于缘木求鱼。所以今天我不讲战术,只讲方向,讲逻辑。
痛风怎么治疗?核心目标只有两个,缓解症状(红肿热痛)和避免痛风再发作。如何实现这两个目标呢?我们先来讨论三个逻辑问题,把这三个问题搞清楚,答案自然就有了。
这三个问题是:
1、人为什么会痛风?
2、得了痛风要不要吃药,吃什么药?
3、如果吃药,要吃多长时间?
第一个问题,人为什么会痛风?原因很简单——因为尿酸高。为什么尿酸高呢?很多人都在纠缠这个问题:“我尿酸高,总是有原因的啊。”
好吧,人类遇到的大多数疾病,究其原因都可以用一句话概括——先天基因的遗传性和后天环境的获得性。通俗点说,就是祖先给你的基因和你自己的生活习惯不好。
你可能会问:“为什么某某人天天和我喝酒吃肉,怎么人家没事类?”因为人家基因好啊。你上学的时候,小伙伴们一起上课读书,老师和教材都一样,成绩也是有高有低的对不对?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智商有高有低,习惯有好有坏。
你和学霸一起玩耍,你考试不及格人家还是优等生。尿酸高了就是高了,如果你目前痛风发作的不频繁,没有累及大关节,没有痛风石,你可以忌口一段时间,看看尿酸有没有明显下降。如果你努力了三个月,尿酸只降了一丢丢,你要接受这个现实。
你可能还会问:“为什么有的人尿酸高却没有痛风呢?”因为痛风发生的前提是尿酸盐结晶的析出。没有尿酸盐结晶,多高的血尿酸浓度都不会发生痛风。这个逻辑反过来依然成立,只要痛风发作,必然有尿酸盐结晶析出。
为什么同样高尿酸,有的人会析出结晶而有的人不会呢?我告诉你,这个问题在医学上还没有研究透彻,但是在逻辑上可以讲通。
我们都知道,气温降到0度以下水会结冰。那是不是所有的水在零度以下都会结冰呢?当然不是。比如流动的水在零度以下也可能不结冰,而30%浓度的盐水在零下20度左右才会结冰。
高尿酸和痛风的关系,在逻辑学上称之为:高尿酸是痛风的必要非充分条件。尿酸高不一定痛风,但痛风的前提必须是尿酸高。
也许你又问:“弄明白这个逻辑关系有什么用啊?”当然有用啊!我们要改变某一事件的结果,必须改变导致这一结果的必要因素。举个例子:比如你想期末考个好成绩。想得到这个结果需要什么条件呢?我们随便列举几个,你脑瓜聪明,你平时用功,你认真复习,你运气不错,你参加了考试。你看,这几个条件里,参加考试是考个好成绩的必要条件,如果考试你都没参加,即便你其他条件做的再好,也不会有成绩。
上面讲了这么多,无非是想让大家认清这个重要的规律:一切不以降尿酸为目的的,治疗痛风的手段都是耍流氓!
对于降尿酸我也要多说两句。有的人说:“我用了某某方法(包括但不限于念咒语、练气功、吃保健品、吃中药、吃西药,忌口等等)尿酸降了,是不是意味着这个方法有效呢?”
是,也不是。
关键降了多少?比如750降到700或者650,甚至再低一些550,意义都不大。为什么呢?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搞明白另一个问题,治疗痛风为什么要降尿酸?因为只有尿酸足够低,新的结晶才不会产生,旧的结晶才能够溶解。
如果你还不理解,我们可以把尿酸盐结晶看做是一块冰。你想把一块冰溶解,温度是不是要升到零度以上?温度从零下四十度升到零下五度,即使你感觉暖和多了,冰也是不会溶解的。
这是物理定律,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
尿酸盐结晶的物理特征是,血液尿酸浓度每升低于420微摩尔,新结晶不会产生;低于360微摩尔,已经产生的结晶会逐渐溶解。所以,血液尿酸360微摩尔/升,就是降尿酸的目标浓度。讲到这里,我们应该基本搞清了第一个问题“人为什么会痛风”。痛风是因为尿酸高,尿酸高的原因是因为基因遗传和后天生活习惯。而治疗痛风只有一个方向,就是降尿酸,而且要把尿酸降至可以持续融晶的水平以下。

可以这么说,所有我遇见的,痛风病发展到重度症状的人,比如慢性痛风,大关节痛风,痛风石,痛风性肾病等等,究其原因,都不是因为痛风不好治,而是没有好好治,错过了治疗窗口。
他们就像在天然气入户的时代还去研究如何钻木取火一样不可思议。这就是战略方向出了问题。每次我打开贴吧,都会收到许多条私信,问的问题大多是战术问题,比如“我要吃什么药啊?我要吃多久药啊?x革阿里有没有用啊?xx风酸灵有没有用?xx益生菌有没有用?乌鸡白凤丸有没有用?”…之类的问题。
这些通通都是战术问题,说好听的是细节,说不好听的就是盲人摸象。有句话叫“细节决定成败”,其实它前面还应该加一句话:在方向正确的前提下。如果方向错误的情况下抠细节,无异于缘木求鱼。所以今天我不讲战术,只讲方向,讲逻辑。
痛风怎么治疗?核心目标只有两个,缓解症状(红肿热痛)和避免痛风再发作。如何实现这两个目标呢?我们先来讨论三个逻辑问题,把这三个问题搞清楚,答案自然就有了。
这三个问题是:
1、人为什么会痛风?
2、得了痛风要不要吃药,吃什么药?
3、如果吃药,要吃多长时间?
第一个问题,人为什么会痛风?原因很简单——因为尿酸高。为什么尿酸高呢?很多人都在纠缠这个问题:“我尿酸高,总是有原因的啊。”
好吧,人类遇到的大多数疾病,究其原因都可以用一句话概括——先天基因的遗传性和后天环境的获得性。通俗点说,就是祖先给你的基因和你自己的生活习惯不好。
你可能会问:“为什么某某人天天和我喝酒吃肉,怎么人家没事类?”因为人家基因好啊。你上学的时候,小伙伴们一起上课读书,老师和教材都一样,成绩也是有高有低的对不对?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智商有高有低,习惯有好有坏。
你和学霸一起玩耍,你考试不及格人家还是优等生。尿酸高了就是高了,如果你目前痛风发作的不频繁,没有累及大关节,没有痛风石,你可以忌口一段时间,看看尿酸有没有明显下降。如果你努力了三个月,尿酸只降了一丢丢,你要接受这个现实。
你可能还会问:“为什么有的人尿酸高却没有痛风呢?”因为痛风发生的前提是尿酸盐结晶的析出。没有尿酸盐结晶,多高的血尿酸浓度都不会发生痛风。这个逻辑反过来依然成立,只要痛风发作,必然有尿酸盐结晶析出。
为什么同样高尿酸,有的人会析出结晶而有的人不会呢?我告诉你,这个问题在医学上还没有研究透彻,但是在逻辑上可以讲通。
我们都知道,气温降到0度以下水会结冰。那是不是所有的水在零度以下都会结冰呢?当然不是。比如流动的水在零度以下也可能不结冰,而30%浓度的盐水在零下20度左右才会结冰。
高尿酸和痛风的关系,在逻辑学上称之为:高尿酸是痛风的必要非充分条件。尿酸高不一定痛风,但痛风的前提必须是尿酸高。
也许你又问:“弄明白这个逻辑关系有什么用啊?”当然有用啊!我们要改变某一事件的结果,必须改变导致这一结果的必要因素。举个例子:比如你想期末考个好成绩。想得到这个结果需要什么条件呢?我们随便列举几个,你脑瓜聪明,你平时用功,你认真复习,你运气不错,你参加了考试。你看,这几个条件里,参加考试是考个好成绩的必要条件,如果考试你都没参加,即便你其他条件做的再好,也不会有成绩。
上面讲了这么多,无非是想让大家认清这个重要的规律:一切不以降尿酸为目的的,治疗痛风的手段都是耍流氓!
对于降尿酸我也要多说两句。有的人说:“我用了某某方法(包括但不限于念咒语、练气功、吃保健品、吃中药、吃西药,忌口等等)尿酸降了,是不是意味着这个方法有效呢?”
是,也不是。
关键降了多少?比如750降到700或者650,甚至再低一些550,意义都不大。为什么呢?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搞明白另一个问题,治疗痛风为什么要降尿酸?因为只有尿酸足够低,新的结晶才不会产生,旧的结晶才能够溶解。
如果你还不理解,我们可以把尿酸盐结晶看做是一块冰。你想把一块冰溶解,温度是不是要升到零度以上?温度从零下四十度升到零下五度,即使你感觉暖和多了,冰也是不会溶解的。
这是物理定律,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
尿酸盐结晶的物理特征是,血液尿酸浓度每升低于420微摩尔,新结晶不会产生;低于360微摩尔,已经产生的结晶会逐渐溶解。所以,血液尿酸360微摩尔/升,就是降尿酸的目标浓度。讲到这里,我们应该基本搞清了第一个问题“人为什么会痛风”。痛风是因为尿酸高,尿酸高的原因是因为基因遗传和后天生活习惯。而治疗痛风只有一个方向,就是降尿酸,而且要把尿酸降至可以持续融晶的水平以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