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个寻常的夏日,炎陵的山风裹挟着黄桃的甜香。我正忙着给一位老客户打包黄桃,他突然问起:"你们这儿有粽叶吗?要一点包粽子用。"我愣了一下,随即想起村里荒田垄那片野生的粽叶林。踩着露水去摘了一娄子,翠绿的叶片上还沾着晨露,散发着淡淡的清香。 随手拍了几张照片发在朋友圈,配文:"炎陵野生粽叶,有需要的联系。"没想到,这条朋友圈像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层层涟漪。订单如雪片般飞来,短短几天竟接到了近两万斤的需求。望着那片野生的粽叶林,第一次认真思考起这门生意。 起初,我发动乡亲们上山采摘野生粽叶。清晨的山林里,露珠在叶片上滚动,像撒了一地的珍珠。我们小心翼翼地采摘,生怕伤了来年的新芽。渐渐地,野生粽叶供不应求,我开始琢磨着人工种植。 第一年试种,选了老房子山脚下向阳的坡地。春雨绵绵,新栽的粽叶苗在雨水中舒展着嫩叶。我蹲在地头,看着它们一天天长高,心里满是期待。粽叶种植是个精细活,要掌握好遮阴的度,太晒了叶子会发黄,太阴了又长不壮实。我和乡亲们像照顾孩子一样,精心侍弄着这些绿色的希望。 粽叶一年四季能采摘,春叶清香,夏叶肥厚,秋叶韧性好。每到采摘时节,村里农户就背着背篓,说说笑笑地去粽叶林。她们的手指在叶片间翻飞,像在弹奏一曲绿色的乐章。采下发货的粽叶要一片片擦净,按大小分好,十片一扎,百扎一捆,大部分都打真空包装。打包好的粽叶堆起了一座座绿色的小山,空气中弥漫着沁人心脾的清香。 2024年,订单越来越多,我开始发动村里更多的农户一起种植,成立了炎陵县粽有所爱农业专业合作社,现在在村委会旁边新种了30亩左右,跟合作社农户把荒田垄300多亩野生粽叶林纳入林下改造,这两年合作社农户已经在村里大概新种了近120亩。我们在地头手把手地教,从选地到施肥,从遮阴到防病。渐渐地,荒坡变成了绿毯,粽叶成了乡亲们的"绿色银行"。每到端午前后,订单爆满,很多酒店都是提前找我预订,这几年的客户已经遍布全国各地。 站在种植基地的最高处,望着连绵起伏的粽叶林,几年前的荒山,曾经的荒田垄,现在已经绿荫一片。微风拂过,层层叠叠的叶片随风起舞,像一片绿色的海洋。想起那个偶然的夏日,想起那条让我接触粽叶并把它发展成产业的朋友圈。如今的水垅村,粽叶的清香和黄桃的甜香交织在一起,飘荡在乡村振兴的路上。 这片土地给了我太多惊喜。从一篮野生的粽叶,到漫山遍野的种植基地;从一个人的偶然尝试,到一个产业的蓬勃发展。粽叶的清香里,不仅包裹着端午的味道,更包裹着乡亲们致富的希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