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吧 关注:153,466贴子:2,297,590

求真务实,科学爱国之——飞机发动机篇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先贴个发动机参数。

这是一款老发动机,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产品。论原型机的话,得回推到六十年代中期。
5.2的推重比,和现代发动机比起来太拉胯了。而且这还是“加力状态推重比”。1160*5.2=6032,大约对应加力推力最大值。
注意这里力的单位daN(大牛),其实就是“公斤力”、“千克力”。属于非标准单位,现在已经不用了。
这个“中间推力”,给的是个范围值,指的是发动机最经济推力区间。有的时候,中间推力(最大值)又被指为非加力最大推力。这方面先存疑。
所以这款发动机非加力推重比可以认为是4315/1160=3.72。
这是款比较新点儿的发动机。1705.6*8.1=13815.36,和最大加力推力13539比较接近。说明这个推重比也是加力推重比。
8637/1705.6=5.06,中间推力推重比达到了5,比前面的老发动机优秀的多。
再来个更新的

中间推力推重比:10522/1633.7=6.44。进步不小。
6.64/5=1.328,中间推力推重比涨了32%。
嗯,还有个细节,新发动机重量降低了。
OK!数据贴到这里,大致上能够看出一些问题来了。
三款发动机的推重比,都是加力状态推重比。如果是非加力状态,推重比要“掉”一大截。
然后再来说说F119发动机件。据说推重比为10。非加力推力105,加力推力156。算一下
10*105/156=6.73。也就是说,按推重比10来推算,中间状态推重比大约为6.73。按9.5来推算则是9.5*105/156=6.4。
这样一看,是不是F199和上面那个最新款发动机的中间推力推重比差不多一样了?
按10.5来算,10.5*105/156=7.07。这次是不是又和“推重比只有7”对上了?
【写在最后】
上面分析这么多,其实想说的只有一件事情:
种花家航空一直有“心脏病”,这和航天其实很像。其实直到WP13,我们才半脱离仿制,开始在仿制原型的基础上,进行大幅度改进。真正自研的开山之做是“昆仑”WP14。但在同期,我们仍多个型号发动机在仿制。
至于“太行”WS10,属于半自研半仿制。
这些都是我们解决“心脏病”问题的起点。
诚然近十几年,我们在技术上突破比较快。但别人积累了几十年设计和制造经验的领域上,我们在十几年时间内突然间“遥遥领先”可能么?
领先可能会有,但绝不是“遥遥领先”。准确的说,在传统航空发动机方面,我们仍然在苦苦追赶,只是有些地方可能拉平了,或略有超越。这不是什么信心不信心的事儿,而是现实。这就像光刻机,最顶级的光刻机,美国自己同样造不出来,要集合多个国家的尖端技术,去供应荷兰的一家公司。我们要超越,就要在所有这些领域超越世界,又或者“另辟蹊径”弯道超车。前阵子那个三发动机飞机,就是这种“弯道超车”的产物。
航空发动机,最新款,指标和F119对上了。用中间推力去估算,处于相同性能级别。这就是现实状态。
假如F119加力推重比为7,那是一种什么状态?中间状态推重比要掉到什么水平?中间推重比连10系列都赶不上么?
换句话说,美国可以用推重比7的F119设计出具备超音速巡航能力的F22来。成洛马的歼20必须要用推重比10的WS15才能超音速巡航。你愿意接受这个“推论”么?
发动机与飞机,相相辅相成。吹一边遥遥领先,必然推论出另一侧(设计能力)遥遥落后。别想什么F22不具备超音速巡航能力,也别说什么“被虚假参数骗了”。别把玩儿飞机的人,别把Player想得太春。玩儿了一辈子飞机的人,研究了一辈子对手的Player们,没这么春。如果F22不具备超音速巡航能力,我们的20同样不会去花费巨大经济和性能代价,追求这种虚无缥缈的“领先”。Player需要的一向是能够克制对手的东西,而不是表面上的数据领先。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5-02-20 06:31回复
    所以f22发动机到底造假没,是没造假对吧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5-02-20 08:44
    收起回复
      2025-08-05 01:07:43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这才是军迷该做的事,
      给大家科普一下知识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5-02-20 09:10
      收起回复
        很好的科普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5-02-20 09:20
        收起回复
          理科功底扎实啊,虽然看不懂,但是依旧使我大受震撼,谢谢分享啊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5-02-20 09:35
          收起回复
            航空发动机应该是早就到极限了,没法进步了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5-02-20 10:00
            回复
              虽然不想打击你的莫名其妙的自信,但是目前在航空发动机领域,尤其是涡扇这一类的发动机,以及相应的由航发核心机改制而来的船用燃气涡轮发动机这一块,已经是世界顶尖水准了,确实做不到全面领先,但是和对面完全对标还是做得到的,至于你说的还在追赶,现在谁追赶谁还真不好说


              IP属地:江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5-02-20 10:12
              收起回复
                超巡跟推重比没有必然联系,协和推重比比战斗机低多了照样2.02ma巡航,推重比跟高速性能不是一码事。
                不看飞机的气动设计和进气道,单看发动机的话,超巡主要需要小涵道比且压缩比不能过大。加力模式的极速性能则不依赖小涵道比。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5-02-20 11:03
                收起回复
                  2025-08-05 01:01:43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尊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5-02-20 11:10
                  回复
                    不过楼主有个推论的前提目前有个争议就是——J-20的超音速巡航要求来说,有说法是WS-10改就可以实现


                    IP属地:广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5-02-20 11:13
                    收起回复
                      你隔这管中窥豹呢?光算一个引用百度百科的数据得出的所谓中间推力推重比就能决定超巡了?想带节奏直接说就行


                      IP属地:黑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5-02-20 12:21
                      收起回复
                        刚才在其他楼层说到了发动机材料的问题。我们的发动机一直以来受困于材料因素,无法达到高性能设计,充分发挥出发动机性能来。关于这个问题,其实有一个公开的“表面数据”可以侧面反映。就是发动机的维修间隔寿命。
                        J机压榨发动机性能,所以寿命普遍短。近几年的我关注不多。十年前或更早一些,咱们的发动机维修间隔寿命大概是500-1000小时。而北邻是1500,大洋彼岸是3000。这就说明,在材料这方面,我们和他们有明显的差距。当然,这里面可能也有加工工艺的因素在内。
                        至于说近些年我们进步了。没错,而且进步非常明显。但要说在材料工艺、加工技术上反超对手、遥遥领先,可能么?至少,我没见到网上有在吹这方面的。
                        材料工艺、高尖端基础制造技术、高尖端基础制造设备生产能力、高端基础电子元器件制造……这是一个系统的、庞大的、层层相套的工业体系。它的进步,需要时间的积累、全面的支持、巨量的经费投入,需要耐得住寂寞的行行业业的付出。需要在面对进口优势设备、原料、元器件时,能够甘于牺牲,给国产留下足够成长用的市场……
                        这些,我们并没有做到。至少我接触的、了解的行业中,没有做到这一点。
                        真想实现从基础到成品的全面反超、“遥遥领先”,需要付出和补足的东西太多、太广。而且我没有看到这种“民族团结一心”的局面。
                        比如说华为,遭到芯片禁用。如果,我们甘于接受落后制程芯片(又不是不能用,性能差大不了芯片功耗高点儿,电池大点儿,充电器功率做大点儿),所有手机厂商就像安卓开放手机联盟对抗苹果iOS一样,结成一个同盟,共渡难关,那么我们芯片行业会出现一次爆发性的突破。但很可惜,只有华为在苦苦支撑,其他手机厂家不但没有支持华为、支持鸿蒙,反而极力抢占华为空出的手机市场。
                        说到底,这就是“围三缺一”,我们,没有被激起“困兽死斗”的雄心。
                        其他行业方面也一样,做国产技术进步的公司,艰难挣扎,高端基础工业能力的整体大环境,还没有转换到支持“遥遥领先”的心态上。
                        所以,别觉得我说的丧气。航发、航空、航天、芯片,一直在努力,在拼,在搏。但我们真的还没到可以鼓吹“遥遥领先”的时候。
                        我们的发动机不如人,这我们必须看到。可喜的是,我们如今已经能够做到“同代竞技”。
                        当然了,例如在旋转爆震发动机、分级循环煤油机、电磁线圈炮、中压直流供电技术、地外轨道自动控制技术、高铁自动化控制、柔性太阳能版、锂离子动力电池、超高音速飞行器等等细分技术领域,我们确实取得了领先。但这些,是我们一步一步拼搏努力的结果,而不是我们已经具备了“遥遥领先”的先决条件。
                        那些努力鼓吹“遥遥领先”的,奉劝一句:踏踏实实支持我们正在拼搏的科技工作者,沉下心来去怼那些孝子贤孙,而不是谁不同意“遥遥领先”就打击谁。清江鱼害郭不浅。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25-02-20 14:16
                        收起回复
                          不是,你也去找下消息源看下啊。这个F22的7.0推重比是拿35000磅(16吨)除以5000磅求出来的。而且目前也没有任何消息能证明涡扇15的推重比有多少,其实只是单纯随着大推推力的提升,超过某个阈值之后推重比会下降。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25-02-20 17:52
                          收起回复
                            现在说的推重比默认用最大推力,为什么要发明中间推重比?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25-02-20 18:35
                            收起回复
                              2025-08-05 00:55:43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自己更正一下:F119推重比7,是加上二元矢量喷管后的数据。不加二元矢量喷管(使用普通收敛扩散喷管),推重比是9,非加力状态是9*115/156=6.63。咱家WS15是6.44。略差,但影响不大。另外,咱家WS加力推力增加幅度大,必要的时候嘛……最高速度会快上一点儿。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25-02-20 20:2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