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吧 关注:2,483,972贴子:16,768,792
求助

哲学应该给出具体的人生指导或者建议吗?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IP属地:浙江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25-02-23 20:20回复
    哲学家罗蒂认为哲学应当是为个人和社会提供帮助的工具,但不应成为一个“人生处方”。哲学应当帮助人们重新思考和调整他们的价值观,但不会直接告诉人们该如何生活。


    IP属地:浙江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25-02-23 20:22
    收起回复
      哲学家德里达认为,哲学不应当提供具体的生活建议,因为这样的建议往往是基于某种“中心”的权威,而哲学应当不断质疑这种中心化的思维方式。所以哲学本身是反思和批判而不是给出建议


      IP属地:浙江来自iPhone客户端3楼2025-02-23 20:23
      回复
        彼得辛格是当代还活着的大哲学家他认为,哲学应当为如何使世界变得更好提供理论指导,但并不主张它为每个人的具体生活问题提供实用的建议。


        IP属地:浙江来自iPhone客户端4楼2025-02-23 20:24
        回复
          20世纪最伟大的哲学家维特根斯坦在《哲学研究》中提出,哲学应当通过分析语言使用的规则,解决人们在思维和语言上产生的困惑。他认为哲学的任务不是给出生活建议,而是消解由语言混乱引起的哲学问题。因此,维特根斯坦认为,哲学不应为个人的实际生活提供具体指导。他会认为哲学作用在于治疗哲学病在于消解问题而不是在于给出人生建议。


          IP属地:浙江来自iPhone客户端5楼2025-02-23 20:26
          回复
            哲学家kant认为,哲学的任务是通过理性提供普遍的道德法则,而不是为个体提供生活上的具体建议。


            IP属地:浙江来自iPhone客户端6楼2025-02-23 20:27
            回复
              约翰·罗尔斯认为哲学应为社会提供道德框架,间接影响个体生活选择。而不是直接给出生活和人生上的建议。我个人很喜欢他的反思平衡,即认为哲学也是一种反思平衡哲学的作用和任务应该是达到一种反思平衡。而不是具体给出人生意见和指导人生


              IP属地:浙江来自iPhone客户端7楼2025-02-23 20:29
              回复
                其实我的想法和观点是哲学本质上是一种前人提出的哲学问题,并且构建你自己的世界观,在这个意义上哲学是充满了对前人的观点的反思和批判,哲学家不应该给出具体的人生建议和生活指导。但是哲学家所提供的视野或者说世界观可以被拿来构建你的世界观你可以拿来为你解决问题但哲学家的理论本身并不直接是为了解决你人生的问题或者给你人生建议而更多的是为了回答前人的哲学问题。这也会引出另一个结论即大众会认为哲学是人生智慧给出人生建议本身其实是某种误解。即便是亚里士多德的尼可马可伦理学也本身是为了讨论何为幸福如何追求幸福的问题而不是对某个人生具体的困境给出意见。当然涉及到well being幸福这个哲学问题其实是个很有趣的哲学问题如果以后有空我会写点这方面的讨论和当代哲学家的论证。


                IP属地:浙江来自iPhone客户端8楼2025-02-23 20:36
                回复
                  哲学提供的是思维方式和框架,而非固定答案。哲学的核心任务之一是训练批判性思维,帮助个体审视生活中的价值观、选择和信仰。它不是为每个人的具体情况提供固定的答案,而是通过提出问题、澄清概念和展示不同的思维路径,激发人们对自己生活的反思和深刻理解。例子:例如,亚里士多德的“中庸之道”并不是要求每个人按照某个固定的行为模式去生活,而是提出了一种思维方式,即如何在各种情境中找到适当的平衡。这种思维框架帮助个体做出更有德行的选择,而非给出具体的生活指令。


                  IP属地:浙江来自iPhone客户端9楼2025-02-23 20:40
                  回复
                    哲学家海德格尔认为,哲学的任务是帮助人们理解自己作为“在世者”的存在,而这种存在是一种独特的、不可重复的体验。哲学应关注人类作为本己的此在如何在世界中存在,而不是直接告诉个体该如何行动。他认为,哲学不应该提供直接的生活建议,而应该帮助人们通过存在的思考来理解他们自己的生活状况。这种理解对于个人而言,是独特的和情境化的,哲学不会给出固定的指导。


                    IP属地:浙江来自iPhone客户端10楼2025-02-23 20:43
                    收起回复
                      好像辛格是这里唯一还活着的哲学大家。


                      IP属地:浙江来自iPhone客户端11楼2025-02-23 20:46
                      回复
                        折学家y88认为提建议只是为了让个人的自我得到扩展只是恰好别人用了而且有用而已


                        IP属地:山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25-02-23 20:59
                        收起回复
                          这个问题,跟父母是否应该提要求类似。
                          我们都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建立起自己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我好奇什么是给出具体的人生指导或建议?不能随地大小便算不算?这应该是伦理学范畴。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25-02-23 21:17
                          收起回复
                            信了就行


                            IP属地:江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25-02-24 08:45
                            回复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哲学的目的还是在于解决“一个时代的哲学问题”,而非给出具体问题的解决方法,包括人生指导。
                              如古希腊时期,泰勒斯,毕达哥拉斯,欧几里得等人根据某种朴素的哲学主张,构建了一系列知识系统。而亚里士多德总结了这类“知”的哲学问题,《物理学之后》中,对于知识如何得以可能进行了总结。但是另一方面他对于“知”的具体内容,由于方法的问题,从现在的角度看,相当不尽人意,如《物理学》中,根据目的因推测不受力的物体保持静止。那个时代,一个“科学家”首先大概率是一个哲学家,因为那时知识的诞生并不是必然的,一个人首先要有某种哲学主张,才会有相应的知识诞生。
                              文艺复兴时期的哲人解决了“知的方法”的哲学问题,大范围修正了前人基于“想象”构建的知识内容。也正因为如此,这个时代的哲学家或多或少也是一名数学家或物理学家,但此时,知识的诞生已不再是偶然,一个物理家或数学家可以不必再是哲学家。
                              康德等人解决了“知的性质”,相当于澄清了哲学和具体的知识之间的关系:亚里士多德并不是在用哲学解释世界,而是在用《物理学》,他只不过是在哲学家的同时,也是那个时期的“物理学家”罢了。
                              而人们对于“哲学是知识的知识”,或者“科学的科学”,以及“人们认识世界的方式由宗教变为哲学再到科学”这类误解,也在这一代终结。
                              因此再往后,具体的知识就已经不再依附于哲学了。具体的人生指导和建议,完全是一门社会科学知识,集合了社会学,经济学,心理学等多门专业学科,远非哲学的领域。哲学始终在意的是“哲学问题”本身,没有知识的时候,诞生知识,已有知识的时候用这些知识去思考那些不是知识的事物。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25-02-24 09:51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