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吧友提供的線索,我換了方向去查,得出結論如下:
K3+和元太無關,是掌閱結合自己的i-clean快刷技術,然後應用在自家的產品上(iReader Ocean 4C),並非什麼公開標準和技術,性質等同文石的BSR。
但命名上叫K3+,就比較有迷惑性,甚至有誤導嫌疑,因為在彩屏發展歷史上,元太的K和K+技術,差距非常大,其實就是兩代產品。這個命名令我覺得難道是元太的K3出了加強版?還是技術跨度挺大的那種。正解是元太的K3被掌閱出了加強版,但只有掌閱能用。
怎麼說呢...或許掌閱覺得,非常真心那種覺得,自己整出來的東西,真的比K3是領先一代,起碼半代,必須叫K3+才能凸顯成果。如果消費者體感有落差,也不算虛假宣傳,最多算個誇大蹭流量。跨大多少,也沒證據,因為宣傳上只是說比K3各方面都有提升,卻沒有提升多少的具體數據。
道德方面可以參照Regal刷新,各廠都可以在元太提供的基礎上,結合自己的產品特性,進行調整,理論上都是Regal+,但卻沒有廠家敢自稱Reg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