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男不玩ml吧 关注:74,337贴子:3,878,475
  • 7回复贴,共1

《孙子兵法》【兵势篇】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题解】(引用自中华书局版《孙子兵法》)
如果说孙子通过“形”这一范畴,探究的是军队实力建设的重大问题的话,那么通过“势”这一范畴,探究的则是在“形”的基础之上,如何合理调配、正确使用各种战争力量以取得胜利。张预曰:“兵势已成,然后任势以取胜,故次《形》。”钱基博曰:“势与形不同。形者,量敌而审己,筹之于未战之先。势者,因利而制权,决于临战之先。”也就是说,《势篇》之所以位列《形篇》之后,是因为“形”的建设主要是在战前,而“势”的运用则是在战时,两者大致分属前后有别的时空领域。 “形”和“势”堪称全书最为重要的两个范畴,对此,江贻灿在《势义探微》一文中有如下精辟阐释:“军事领域需要研究的问题林林总总,概而言之,无非分为战争力量的建设和战争力量的运用两大类,《形篇》和《势篇》正是从不同角度,分别对这两类问题的一般规律做了研究。把握了孙武有关形的积聚和势的运用艺术,也就等于领悟了《孙子兵法》中的核心理论问题。”关于战争力量准备的诸多范畴,诸如“道”、“财”、“将”、“兵”、“法”、“卒”、“天”、“地”、“分数”、“形名”等,以及关于战争力量运用的诸多范畴,诸如“虚实”、“奇正”、“专分”、“久速”、“迂直”、“攻守”、“死生”等,均由“形”、“势”两个范畴所涵盖、所统帅。因此,抓住了这两个范畴,也就提纲挈领地抓住了《孙子兵法》军事思想的核心问题,抓住了《孙子兵法》战争思考的灵魂。
在《势篇》的第一段,孙子分析了四个范畴——分数、形名、奇正、虚实。在李零看来,“它们是分属于‘形’和‘势’两大类。‘分数’、‘形名’属于‘形’,‘奇正’、‘虚实’属于‘势’”。而本篇接下来探讨的,主要是“奇正”这一范畴。所谓奇正,原指阵法中的奇兵与正兵,后引申为特殊战术与常规战术,以及机动灵活、出奇制胜的作战方法。孙子在第二段探讨了奇、正的变化多端与相互转化,指出“奇正相生,如循环之无端,孰能穷之”,深刻揭示了军事斗争方式方法的丰富无穷。本篇第三段提出了“节”的概念,突出的是兵贵神速、出其不意的理念。篇末同《形篇》一样,也使用了一个譬喻句式:“故善战人之势,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势也。”显示了正确实施了兵力部署和战法选择之后所形成的一往无前、势不可挡的巨大力量。
值得深究的是,孙子在第四段,由“势”引申出“任势”的概念,并进而提出“择人而任势”的命题。“择”,即“释”,放弃的意思。“释人”,并非放弃人的主观能动性,而是放弃那些自以为是的谬见;而要实现“释人”,就需做到“任势”,即任用、依赖“势”。孙子在此凸显了“势”的左右并制约军事行动的客观性。此外,由于“势”的形成关乎战争力量的运用,而这必然牵动天、地、人等方方面面的因素,故而“势”的客观表现就具有无限宽广的外延,已有将整个宇宙世界隐含其中的意味。由“任势”所倡导的尊重客观军事态势,到《老子》所推衍的“法自然”思想,其间的思想演进线索是可以寻绎的。围绕着“势”这一范畴所作的探究,标志着《孙子兵法》的哲学思考达到了最高峰。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5-03-04 10:13回复
    忘茳、求时空猎人辅助、rinayong13. . . 被楼主禁言,将不能再进行回复
    【原文】
    孙子曰:凡治众如治寡,分数是也;斗众如斗寡,形名是也;三军之众,可使必受敌而无败者,奇正是也;兵之所加,如以碫投卵者,虚实是也。
    【译文】
    孙子说:凡是管理大部队如同管理小部队一样容易的,那是因为组织编制的问题处理得好;凡是指挥大部队如同指挥小部队一样容易的,那是因为通讯手段使用得好;凡是指挥三军,可使部队做到即使遭遇敌人攻击也不会失败的,那是因为奇正战术运用得好;军队进攻的效果,如同石头砸鸡蛋一样,那是因为虚实原则使用得当。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5-03-04 10:13
    回复
      2025-07-30 20:19:02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原文】
      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终而复始,日月是也;死而复生,四时是也。声不过五,五声之变,不可胜听也。色不过五,五色之变,不可胜观也。味不过五,五味之变,不可胜尝也。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奇正相生,如循环之无端,孰能穷之?
      【译文】
      凡是作战,总是以正兵抵挡敌人,以奇兵取胜。因此,善于出奇制胜的将帅,其战法既像苍天大地一样无穷无尽,又像长江黄河一样奔流不息。结束了又重新开始,就像日月的出没;死亡了又重生,就像春夏秋冬四季的更替。声音不过五种音节,然而五声的变化却多得听不过来。颜色不过五种色素,然而五色的变化却多得看不过来。滋味不过五种味道,然而五味的变化却多得尝不过来。兵力部署与作战方式不过奇与正两种,然而奇与正的变化,却是无穷无尽的。奇与正的相互转化,就像圆环一样无始无终,谁能够穷尽它呢?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5-03-04 10:14
      回复
        【原文】
        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鸷鸟之疾,至于毁折者,节也。是故善战者,其势险,其节短。势如(弓广)弩,节如发机。纷纷纭纭,斗乱而不可乱也;浑浑沌沌,形圆而不可败也。乱生于治,怯生于勇,弱生于强。治乱,数也;勇怯,势也;强弱,形也。
        【译文】
        湍急的河水快速流动,产生的作用力使河床上的石头漂浮起来所形成的态势,这就是“势”的含义;猛禽在较短距离内突然加速发起进攻,捕获到了猎物,这就是“节”的含义。所以善于指挥作战的将帅,所造成的态势是险峻有力的,向敌人发起进攻的距离是较短的。势就像弓弩拉满后的状态,节就像在较短距离内瞄准敌人触发弩机。战场上看起来混乱不堪,但在混乱中作战却能做到章法有序;战场上看起来形势不明,错综复杂,却能做到自如地应付各种情况而不被敌人打败。示敌混乱,实则组织严整;示敌怯懦,实则英勇无畏;示敌弱小,实则实力强大。严整或混乱的军队管理,取决于它的组织编制水平;勇敢或怯弱的军人士气,取决于战场上的态势;强大或弱小的战斗力量,取决于军队的实力。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5-03-04 10:14
        回复
          【原文】
          故善动敌者,形之,敌必从之;予之,敌必取之。以利动之,以卒待之。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任势者,其战人也,如转木石。木石之性,安则静,危则动,方则止,圆则行。故善战人之势,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势也。
          【译文】
          善于调动敌人的将帅,制造假象迷惑敌人,敌人必定信从;给敌人一点好处,敌人必定接受而将空虚薄弱之处暴露出来。用利益调动敌人,以士卒守候敌人。所以善于作战的将帅,总是只求于势,而不求于人,所以能放弃人而依靠势。依靠势的将帅,他们指挥士卒作战,就像转动木头和石头。木头和石头的特性,平放就静止不动,倾斜着放就会滚动,方形的会保持静止的形态,圆形的就会滚动行进。善于指挥作战的将领所造成的态势,就像转动圆石,让它从八千尺的高山上滚下来一样,这就是势的含义。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5-03-04 10:14
          回复
            【注释】
            (1)凡治众如治寡,分数是也:治众,治理人数众多的军队。治,治理;分数,指军队的组织编制。
            (2)斗众:指挥人数众多的军队作战。
            (3)形名:指古时军队使用的旌旗、金鼓等指挥工具、联络信号等,这里引申为指挥。形,目可见者为形;名,耳可闻者为名。
            (4)奇正:指古代军队作战的变法和常法,其含义甚广。在军队部署上,担任警备的部队为正,集中机动的兵力为奇;担任钳制的部队为正,担任突击的部队为奇;担任正面进攻的部队为正,
            担任侧面包围、迂回的部队为奇。在战法上,明攻为正,暗袭为奇;按一般原则作战为正,采用特殊战法为奇。
            (5)以碫投卵:比喻实力强的部队进攻实力弱的部队,就像用坚硬的石头投击鸡蛋一样,一击即碎。碫(dun),磨刀石,这里泛指石块;卵,鸡蛋。
            (6)虚实:指强弱、劳逸、众寡、真伪等,这里是以实击虚的意思。
            (7)以正合,以奇胜:合,会合、交战。此句意为,以正兵交战,以奇兵制胜。
            (8)五声:中国古代用宫、商、角、徵、羽五个音阶区分声音的高低,加上变徵、变宫,与现在简谱中所用的七音阶大体相同。
            (9)五色:我国古代以青、赤、黄、白、黑五种颜色为正色,其他为间色(即由两种或两种以上正色混合而成的颜色)。
            (10)五味:指甜、酸、苦、辣、咸五种味道。
            (11)战势:这里指战略形势和战术态势。
            (12)奇正相生:这里含有奇和正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意思。
            (13)循环之无端:循,顺着的意思。顺着圆环旋转,没有尽头,比喻事物的变化无穷。
            (14)激水之疾:激,阻截水流,以增强水势;疾,急速。湍急的流水以飞快的速度奔泻。
            (15)势如(弓广)弩,节如发机:(弓广)(guō),把弓拉满的意思;弩(nǔ),用机括发箭的弓。弩,指拉满的弓弩;节,节奏;发机,触发弩机。势就像张满的弓弩冲击,节就像击发弩机。
            (16)形圆:一说,指阵势部署得四面八方都能应付自如;另一说,指变为圆阵即环形防御的意思。
            (17)乱生于治,怯生于勇,弱生于强:一说,在一定条件下,严整可以转化为混乱,勇敢可以转化为怯懦,坚强可以转化为虚弱;另一说,军队要装作“乱”,本身必须“治”;要装作“怯”,本身
            必须“勇”;要装作“弱”,本身必须“强”。
            (18)动敌:调动敌人。
            (19)形之,敌必从之:形,示形,即以假象欺骗敌人。此句意为:以假象迷惑敌人,敌人必定上当。
            (20)以利动之,以卒待之:以小利引诱调动敌人,以伏兵待机破敌。
            (21)能择人而任势:择,选择;任,任用、利用。这句是说,挑选适当的人才,充分利用形势。
            (22)战人:指挥士卒作战,与《形篇》中之“战民”意义相同。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5-03-04 10:15
            回复
              【来自d指导的总结】
              《孙子兵法·兵势篇》的核心思想是强调战争中“势”的运用,即通过灵活机动的策略和有利态势的营造,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胜利。其核心观点可概括为以下几点:
              ---
              ### 1. **奇正相生,虚实结合**
              - **奇正之道**:强调战术的灵活性与变化性。“正”指常规战法,“奇”指出其不意的奇袭,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作战需在正奇之间灵活转换,让敌人无法预测。
              - **虚实之变**:通过虚实变化迷惑敌人,集中优势兵力攻击敌方薄弱环节(以实击虚),使敌方陷入被动。
              ---
              ### 2. **造势胜于强攻**
              - 胜利的关键在于“造势”而非单纯依赖兵力多寡。通过地形、时机、士气等因素营造有利态势,使己方如同“激水之疾,至于漂石”(湍急的水流能冲走巨石),形成不可阻挡的冲击力。
              - 强调利用自然规律和客观条件,将有限的资源转化为压倒性的优势。
              ---
              ### 3. **顺势而为,因敌制胜**
              - 作战需顺应客观形势,根据敌我双方的实际情况调整策略,而非僵化执行计划。
              - 指挥官要善于观察战场动态,捕捉稍纵即逝的战机(如“势如彍弩,节如发机”),以雷霆之势击溃敌人。
              ---
              ### 4. **指挥系统的协调性**
              - 强调军队的组织结构与指挥系统的协调性。通过严密的指挥层级(“治众如治寡”)和明确的信号传递(“斗众如斗寡”),确保全军行动统一,形成整体合力。
              ---
              ### 5. **以势激士气,借势克敌**
              - 士气是“势”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营造有利态势(如占据高地、断敌退路)或战术奇袭,激发士兵的战斗意志,使军队“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势不可挡。
              ---
              ### 总结:
              《兵势篇》的核心在于通过灵活机动的战术、虚实变化的策略以及有利态势的营造,将有限的军事力量转化为战场上的绝对优势。它强调动态的、创造性的战争艺术,而非静态的资源比拼,体现了“以智胜力”的东方军事智慧。这一思想对现代竞争(如商业、管理)中的战略制定仍有重要启示。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5-03-04 10:17
              回复
                大概是因为这张图,让yh把我昨天发的贴子夹了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5-03-04 10:3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