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吧 关注:874,699贴子:12,157,347
  • 11回复贴,共1

【氵】以三国为例吐槽古代王朝关于“正斗”与”忠君“的奇葩论调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我真的不理解,一群现代青年,究竟是怎么做到发自内心地比封建官僚更封建更舔皇权还跪舔太监的(天子爷和公公们都是好的,士族是大坏蛋!)
这事我已经无力再喷了,感兴趣的翻我以前帖子吧。
你只需要知道,两次党锢之祸,清理的都是中下层士人,九成以上的公族高门都在跟皇帝和太监相互送钱,而前太监们的主要党羽也是士人。
党锢之祸前,党人们为给自己争取权益,试图抑制高门和太监势力,在一定程度上对平民有利。
党锢之祸后,皇帝+公族高门+太监+当上官僚的太监子弟+宗室+鸿都门学高材生,精诚团结,把地皮刮的冒火星子,二十年成功全盘崩溃。
“当今天子至圣至明,奈何士族掣肘,遂立鸿都门学,以诗词歌赋取寒门能人履职内外。”赵忠如是说。


IP属地:河北1楼2025-03-08 11:18回复
    首先说个事,司马懿在古代很长一段时间里,名声相当不错,
    高平陵之变后,蜀汉普遍认为司马懿拨乱反正,剿灭凶逆,实乃士民所望;对此,大司马费祎反驳道,司马懿不应该杀这么狠口牙!
    其中毋丘俭在因司马师废立而起兵勤王时,力赞司马懿四朝忠良匡扶社稷;
    为孙吴死节的丞相张悌认为司马懿是跟诸葛亮一样忠君为国的大忠臣;
    大家的集火点实际是司马师废立和司马昭弑君,【但司马兄弟的个人水平评价相当高。】
    至于带晋,不仅可以大大方方地提忠(晋书载录官方原文几百条),而且司马昭在称王追尊前,给司马师的谥号是忠武。


    IP属地:河北2楼2025-03-08 11:19
    收起回复
      论骑墙派不得好死。
      就这么说,西晋开国功臣,有一大半是曹爽和何晏提拔的,全是骑墙派。
      王基先后是王凌和曹爽的故吏,司马懿平定王凌时,这哥们儿全程宕机,考虑到王凌的准备过程以及王基后续在淮南叛乱中的表现,他显然骑墙了。
      皇帝不给大臣发钱分权,有多少人肯死心塌地呀,中间派才是大多数好么?皇帝知道这是买卖,官僚知道这是买卖,现代青年认为得势后应该对骑墙派卸磨杀驴。
      骑墙长盛五十年,宗族直楞一波直接退出生物圈的袁隗无语了。


      IP属地:河北3楼2025-03-08 11:28
      回复
        论宗族至上。
        袁绍袁术亲党人一派,最后俩人果断把政见不合的大宗给卖了。尤其袁术,可是把自己亲妈和亲哥都卖了。
        泻药,我们只在宗族利益与自己利益一致时保障宗族利益。——袁术如是说。
        顺带一提:
        《馀杭亲兵甲:我的右部督荡寇中郎将领沛相同乡》
        《馀杭亲兵乙:我的右部督荡寇中郎将领沛相发小》
        《馀杭亲兵丙:不是我让捅死,是凌统老爷让针对》
        以上均为孙笑川主义孙吴史学家的大作。
        经孙笑川主义孙吴史学家的考证,亲近部曲是宗族乡里,由此可知,豫州汝南人吕蒙是江东豪强孙策的发小。
        【策召见奇之,引置左右。】


        IP属地:河北4楼2025-03-08 11:40
        回复
          论两头下注。
          不是,人家全力下注一家,身居高位,等要败了的时候直接骑墙当带投大哥桶蘸价值不比分头高?
          对面能差他这仨瓜俩枣的?
          分开下注图啥?
          两头不讨好?


          IP属地:河北5楼2025-03-08 11:49
          回复
            论斩草除根。
            现代人爱好杀人全家,认为得罪强人君王就得九族消消乐。
            然而哪怕是司马懿和司马师,在高平陵之变和淮南三叛大杀特杀也没斩尽杀绝,后来司马昭和司马炎先后赦免了一堆余孽,一群人在魏末西晋身居高位。
            由此可见,某些人的道德素质其实可能还不如司马家。


            IP属地:河北6楼2025-03-08 11:52
            回复
              论莫谈国事。
              一般来说,过了那一小段敏感时期,谁天天堵嘴不让你谈敏感人物啊?
              夏侯玄从死亡到南朝,几百年下来就没缺过梦男,魏末两晋人也就是惋惜惋惜他菜。
              西晋大臣上表公开称赞何晏选贤举能。
              蜀汉那边,
              正方受遗,豫闻后纲,不陈不佥,造此异端,斥逐当时,任业以丧。──赞李正方
              文长刚粗,临难受命,折冲外御,镇保国境。不协不和,忘节言乱,疾终惜始,实惟厥性。──赞魏文长
              威公狷狭,取异众人;闲则及理,逼则伤侵,舍顺入凶,大易之云。──赞杨威公
              杨戏写这个的时候,魏延才七岁,杨仪才六岁——他还是亲历者之一。
              说白了,蜀汉压根妹怎么避讳过蜀书十那几个牛鬼蛇神。某些魏延粉的哭丧能力属实别具一格。
              孙吴那边倒是挺不一般的,取决于孙皓心情。


              IP属地:河北7楼2025-03-08 12:06
              回复
                因为他们学历史不学经学。
                史书相对于经学六经容易的多。所以某些人说起犄角旮旯的史实头头是道,但说着说着就解读出了非常抽象的结论。
                就是因为他们不读经学。
                不读春秋,就不知道晋书对司马昭评价反虽讨贼,终为弑君的典故来历和真实评价。
                不了解忠孝一体,家国一体的转变和今古两种经学的斗争,所以也不知道“以孝治天下”的真实含义。更不了解“忠”的双重结构。
                这类例子多了去了。只能说历史下限门槛太低而已。


                IP属地:澳大利亚来自iPhone客户端8楼2025-03-08 12:13
                回复
                  曹魏这样子,也是在司马懿的一份,所以说司马懿拔乱反正在搞笑,分明是一直在谋夺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5-03-08 12:46
                  回复
                    曹操刘备之争,司马懿两边骑墙,司马懿才是最大的墙头草,坐观双虎斗,为自己的野心打算,要说最得曹操真传还是司马懿,但曹操还是有底线的,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5-03-08 12:5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