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色吧 关注:7,003,023贴子:98,482,722
  • 8回复贴,共1

戒戒戒戒戒戒戒戒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纵观当今,对于淫欲,大体可分为两种观点:
一种是持积极肯定态度。这种观点比较普遍,认为“食色,性也”,淫欲就是人的本性,“男人不色狼,发育不正常”;欲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永动机,历史的车轮靠的就是伙伴们的欲望在推动;并且认为情欲是值得用诗歌去赞颂的,流行歌99.9%都是在谈情说爱,有人甚至认为“盘古开天辟地以来,最爽的事就是这个”,“石榴裙下死,做鬼也风流”;另一种观点,则是持消极否定态度。学过传统儒家文化的人,会注重道德层面的自我约束,提倡修身养性、洁身自好,“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道教行人会从养生修道的角度,强调节欲保身、炼精化气,排斥纵欲,如云“二八佳人体似酥,腰间仗剑斩愚夫”;学佛者则会透析贪欲的本质,了解“众苦所因,贪爱为本”,并且通过不净观等方式来对治自己的淫欲。
把上述观点罗列出来,暂时先不着急去支持或否定一方,相信我们贵为人类,都是有理智的,有着正常的思维和判断能力,只要不固守己见,都是愿意接受客观真理的。
我们知道,《金刚经》中有句名言,叫“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何谓有为法,说白了,就是我们凡夫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所能接触到的色身香味触法六尘为主的一切对境,都算有为法。有为法的特性就是无常、苦、空、无我,最重要的,一切有为法离不开因缘和合的“宿命”。淫欲,当然也算有为法。所以可以这么说,一切淫欲,都是因缘和合的产物,充满了无常、苦、空、无我,宛如梦幻泡影一般,毫无实质!
这是一个非常大胆的论断。在众说纷纭、各持己见的当今社会,它是否是颠簸不破的真理,还需要我们冷静下来,好好分析一番:
一、淫欲,是因缘和合的产物。
开聊之前,首先解释下啥叫“因缘和合”。所谓“因缘和合”,是佛教非常重要的一个历史性发现,也就是说,我们所能知道的一切事物,都离不开因和缘的相互作用而产生,如《造塔功德经》言:“诸法因缘生,我说是因缘”。打个比方,农民春天播下的种子,是内因,土壤、阳光、雨露、肥料、农夫日夜辛勤的耕耘则是外缘,只有种子一个因,或者只有阳光雨露等外缘,都不可能在秋天收获稻谷,由此可见,稻谷就是因缘和合作用的产物。其他一切有为法,都可以以此类推。
或许大家都好奇一个问题:既然都是因缘和合而生,那么请告诉我,淫欲心是如何产生的?
根据大德开示,一个欲念的产生离不开三个要素:
第一,习气种子。如《大乘阿毘达摩契经》言:“由摄藏诸法,一切种子识,故名阿赖耶,胜者我开示”。我们每个人,无一例外,都有一个阿赖耶识,也叫藏识,它的重要功能就是储藏我们过去造过的各种善恶、无记业。其中,就收藏了我们无始以来的许多淫欲习气,哪怕看到一位美女,起一个刹那贪念,都会在阿赖耶识上留下痕迹,如果没有通过忏悔等方式去对治,它就是一个完整的种子埋着,何时开花结果就看因缘何时成熟。正如《解深密经》说的“阿赖耶识甚微细,一切种子如瀑流”,这种习气特别细微,我们凡夫往往难以察觉,却无形之中在左右着我们,让我们随业流转、身不由己。
第二、乐意对境。就是让你生起贪心的对境。这种引发贪欲的对境,可以是一位性感的女郎、也可以是这位女郎的照片、影像、声音、体味、触觉、甚至是衣服等用过的物品。假如缺乏对境这个外缘,虽然自己有淫欲习气,但也不会生起强烈的贪欲。比如自己深夜在房间里,紧张投入地复习功课,这时内心专注于学习的内容,淫欲是不明显的,但是突然隔壁房间传出了女人的声音,这时你就不淡定了,很可能马上会欲火焚身、坐立不安,这就是对境现前的作用。
第三、非理作意。淫欲之所以会产生,除了自己内在的习气,和外在的对境,还离不开一个因素:就是自己当时的起心动念!比如,接着上面那个例子,隔壁的女人声音撕破寂静的夜空,传到你的耳根,这时你心里就产生了一个判断:这是隔壁男女在搞事情啊!然后就进一步联想:那个女的上午我还见到过,穿着蓝色超短裙加粉色吊带悲心,身材那叫一个火辣呀!然后就进而想到:她的男友太。。。羡煞我也!等等各种妄念波涛汹涌地出现······这些念头,就是一种非理作意。而这种非理作意,助长了自己的淫欲,让自己陷入欲望的泥潭,无法自拔。相反,如果能够做到如理作意,就会压制自己的淫欲心。比如当女人声传来时,自己马上提起正知正念,告诉自己,这只是一种声音而已,而不同声音之间,比如跟杀猪惨叫声相比,解构每个瞬间的音符,只不过是声波震动频率的不同而已,并无特别之处。如果仔细去寻找,声音本身当中完全找不出引发贪欲的成份,唯一只不过是自己的心魔在作祟。通过理智的分析,就能让自己保持清醒,不被淫欲牵着鼻子走。
综上可见,一念淫欲心,至少是三个因缘和合而产生,缺一不可。
二、淫欲,离不开无常。
《大智度论》言:“因缘生故无常”。所有因缘和合的事物,都离不开无常的特质。因为一切有为法,只有在因和缘二者聚合


IP属地:新疆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5-03-08 12:52回复
    顶。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5-03-08 16:14
    回复
      2025-07-31 16:24:47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经百千劫,所做业不亡”。就是说我们投胎了,死掉了,又投胎了,又死掉了,而且一生当中有很多的劫。凡是有劫那就叫百千万劫。为什么劫这么多?因为人的前世的前世、前生的前生,就这么轮回,再加上这些事情,叫“经百千劫”。“所做业不亡”,也就是说人死掉了,重新活了,再死掉了,又重新活了,但是人所有做的业障它不会没有的。所以我们不能做坏事,不要去做孽障就是这个道理。因为人做了孽障之后,经百千万劫人都不能消除自己的业障。
      孽障、业障只要在身体里,进去了它就出不来了。今天所做的善业进入了自己的身体里,它不会出来了;今天所有做出的坏事进入了人的心田里,它也不会出来了。为什么?很简单,因为“业不亡”。业是不会亡掉的,因为这个世界就是有业才会转。犹如我们上学从小学开始就会有个档案,这个档案是跟着我们走的。如果我们不出国的话,这个档案就一辈子跟着我们自己,一个人从小做了什么善事,做了什么坏事,学习情况,工作情况等它全部都给记录在上面。学了佛法后,我们知道,在人的意识当中,在第八意识当中(也叫八识田中),我们也有一个档案。这个档案更麻烦,做过的所有善恶全部记录在内,丝毫不差,由因果定律决定,比如做过的坏事,到了该惩罚的时候,马上就会惩罚;做了大量好事,到了该这人享福的时候,也可能就让他中六合彩了。
      所以要修一切善,诸恶不做,众善奉行。


      IP属地:新疆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5-03-10 09:29
      回复
        多念阿弥陀佛,多放生,多行善积德。坚持戒色!加油!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5-03-10 10:29
        回复
          核心机密--生死窍 所谓生死窍,点明了此窍的重要性,关乎生死,生于此窍死也于此窍而死。为什么关乎生死?各位同道不要急,且听笔者一一道来。 元神 先说元神。《灵枢·本神》说:“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灵枢·天年》:“血气已和,荣卫已通,五脏已成。神气舍心,魂魄毕具,乃成为人。”张伯端《青华秘文》:“元神者,乃先天以来一点灵光也。”《性命圭旨全书》:“父母媾精之后,一点灵光……元从太虚中来者,我之元神也。”《修真后辩》:“当落地“哇”的一声,即此神入窍之时也。所以婴儿落地,不“哇”者不活,盖以无神入窍也。初生之时,神气相御,以为后天根本,生长 幻身。” 普通人,正常人来说,当其幼时,元神在头顶。闵一得祖师《泄天机》:“镇乃人镇,顶谷是也,此骨成自落地以后,一身生气升成之物,上应天镇”,又曰:“我师泥丸氏曰:於人身,按即卤门盖骨,此一骨也,人身生气所聚结,成於落地之后,吕神谓为人镇。”就是说,人的生气在落生之时凝聚头顶盖骨,这也是婴儿出生后前后囟门慢慢闭合的原因。日常生活中我们会发现小孩子比较容易看见不干净的东西、出现丢魂等情况,原因有二:一是刚才说的,生气(即元神)在头部,离外面较近,且头骨未闭合完全;二是小孩子发育不完全,魂魄未固。《灵枢·天年》:“人生十岁,五脏始定”,又曰:“三十岁,五脏大定”。《素问·宣明五气篇》:“五脏所藏;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 成年后,元神就被锁到心中(非心脏,心脏稍下的区域)。 张松谷《丹经指南》:“人自受生感气之初,禀天地一点元阳,化生此窍(心),以藏元神。”年纪大了,五脏逐渐衰弱,魂魄不固,元神向会阴下降,离外面近了,也容易“通灵”。《灵枢·天年》:“五十岁,肝气始衰,肝叶始薄,胆汁始灭,目始不明;六十岁,心气始衰,苦忧悲,血气懈惰,故好卧;七十岁,脾气虚,皮肤枯;八十岁,肺气衰,魄离,故言善误;九十岁,肾气焦,四脏经脉空虚;百岁,五脏皆虚,神气皆去,形骸独居而终矣。” 地户 会阴就是地户。《针灸大成》:“两阴间,任、督、冲三脉所起,督由会阴部而行背,任由会阴而行 腹,冲由会阴而行足少阴。”人死的时候,“元神”从会阴出去。记得以前看过一篇文章说是从肛门出去,其实不是,是从会阴出去的。看现实生活中就知道,除非某些特殊的疾病,否则生病后大小便失禁,这人就活不长久,通常是死的那一刻,大小便都出来了。《针灸甲乙经》:“(会阴)在大便前,小便后,两阴之间。” 会阴是地户,是元神外溢的通路,会阴必须堵住。现实中有些人修炼一段时间出现“不接地气”飘飘然的感觉,与世间隔隔不入。这种大多是地户打开,能量外泻,能量损失导致“空”,人就飘了,不接地气,没办法给自己定位了,自觉不是凡人。有的会有受害妄想症之类的,总觉得有人害他,或者活在自己世界里,以为自己超脱了凡人。有的因为能量外泻,身体觉得难受,老是疑神疑鬼,被谁下咒被谁施法了,这 样容易导致精神出问题,如精神分裂,精神异常等。只修性不修命的,这种情况多些。学道学成这样的也有,但是只要先修命的,这种情况基本上不会有。王重阳祖师立教十五论:“性者神也,命者气也。性若见命,如禽得风,飘飘轻举,省力易成。《阴符经》云:‘禽之制在气’是也。修真之士,不可不参。不可泄露于下士,恐有神明降责。性命是修行之根本,谨紧锻炼矣。” 阴跷 张紫阳真人说:“(阴跷一脉)上通泥丸,下透涌泉,倘能知此,使真气聚散皆从此关窍,则天门常开,地户永闭,尻脉周流于一身,贯通上下,和气自然上朝,阳长阴消,水中火发,雪里开花,所谓‘天 根月窟闲来往,三十六宫都是春’。得之者身体轻健,容衰返壮,昏昏默默,如醉如痴,此其验也。” 倘能知此,使真气聚散皆从此关窍,则天门常开,地户永闭。 阴跷一脉,其名颇多,曰天根,曰死户,曰复命关,曰生死窍,曰生死根,曰虚危穴,曰归根窍,曰三岔口,曰上天楼。 蒋植阳子(蒋救愚)在《修道全指批注》里有一篇阴跷论:“夫阴跷者,奇经名也.此脉一动,诸脉皆通.盖先天一阳之炁发动,采之惟在阴跷为先.其名颇多,曰天根,曰死户,曰复命关,曰生死根,曰丰都,曰鬼户.有神主之,名曰桃康.上通天谷,下通涌泉,真炁聚散俱在此脉.能知此者,天门常开,地户常闭,周流一身,贯通上下,真气冲和,阳长阴消,水中火发,雪里花开,所云‘天 根月窟闲来往,三十六宫都是春’.得之者,身体强健,容衰返壮.昏昏默默,如醉如痴,此其验也.” 清代刘名瑞《道源精微歌》:“虚危穴,即地户禁门是也,上通天谷,下达涌泉,真阳初生之时,必由此穴经过,故曰关系最大。昔日吕祖教刘海蟾曰:“水中起火,妙在虚危穴”。故海蟾长坐阴跷,而转老还童矣。” 刘敲跷说阴跷是地户的“禁门”,我们通俗的打比方可以将阴跷视为地户(会阴)的塞子,就像水池底部的塞子,我们修炼要做的就是收紧,向上开,而不是正常生理的向下开,


          IP属地:新疆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5-03-11 12:34
          回复
            后天有知(识神),先天一觉(元神)。你只说了识神那部分,而没有说元神。元神,即使是脑死亡了,还是有觉的。,


            IP属地:新疆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5-03-20 17:49
            回复
              烦恼的根源:妄心作祟 💔
              为什么我们会烦恼呢?其实,烦恼的根源在于我们的妄心。我们的本性因为外界的波动而产生各种念头,这些念头通过六根(眼、耳、鼻、舌、身、意)与外界的六尘(色、声、香、味、触、法)相互作用,形成了我们的六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正是这些意识在烦恼六尘的现象界中产生了烦恼。
              换句话说,是我们的内心产生了各种尘相,受到了这些尘相的干扰,从而产生了烦恼。这与外界的人事物完全无关。只有当我们明白了这个道理(即看到一切现象都是虚幻的),才能真正进入观照(借假修真)。否则,我们永远只能在苦行中徘徊,无论经历多少劫难,最终也无法悟道。


              IP属地:新疆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5-03-22 20:09
              回复
                加油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5-03-23 09:01
                回复
                  2025-07-31 16:18:47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谢谢师兄分享,关于阿赖耶识的种子问题之前不懂,现在懂了,谢谢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5-03-23 09:1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