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佛教吧 关注:228贴子:404
  • 2回复贴,共1

功德回向好比“以灯点灯”,照亮他人,但自己心灯并未变暗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功德回向,自己功德并未减少,但对应的福德,用掉了,回向给了他人。对方也只能以福德的方式,得到他人回向的利益,并非能直接得到功德。
因为功德是各自心性修行功夫(高低),是戒定慧等……。这怎么可以直接给人呢?
修出瑱实功德者,必有福德。为什么?因为瑱实功德必与善心所相应,而心住善心所,必生福德。
心住人界善心所,生来世啭生人界资粮;心住天界善心所,生来世啭生天界资粮;心住四圣法界善心所,自然生出世资粮……。这资粮中,包括功德和福德。当然,啭生何界仍须考虑引业和满业等问题,还有临终等情形。
祖师告诫后学,念佛人不求人天福葆,须将所修大小功德,皆回向西方(这就是定向使用)。把本应啭生人天的福葆资粮,用在了转求西方净土第一等大事上了……


IP属地:辽宁1楼2025-03-12 18:53回复
    心境与何法界相应,就生何法界的啭生资粮(但分引业和满业)
    【引业】
    牵引五趣四生等果之业。又称牵引业、总报业。为“满业”的对称。
    《成唯识论述记》中,总报业感总报之果,同时扶其余劣弱之业,使其亦能感别报,称为引业;第六识的别报业园満庄严第八总报之果体,称为满业。
    此即业业相对。
    又总报之果起时,其果能为增上缘,引生其余别报之果,称为引业;
    此别报之果能使总报之果园満,则称满业。
    此即果果相对。
    此外,引业唯限于一业或通于多业,引一生或通于多生,大小乘之说亦有不同。小乘主张引业唯限于一业,唯引一生,大乘则主张一多互为不定。见《成唯识论》卷二。


    IP属地:辽宁2楼2025-03-12 18:53
    回复
      2025-08-02 10:19:18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5-03-22 13:1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