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法修行人吧 关注:147贴子:998
  • 0回复贴,共1

无生法忍:学佛之人的极限忍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无生法忍是佛教中一种高深的境界,指的是对一切事物皆为无生这一真理确信无疑。它包含着对一切法不生不灭的确切理解,将心安住在所悟的这种境界之上。
无生法忍即对一切法不生不灭的理解。这种忍力超越了普通忍辱的意义,通过证悟一切法不生不灭的智慧实现。无生法忍等同于涅槃,是对无生灭诸法实相中的信受通达,无碍不退。

关于无生法忍,佛经中有如下解读:
《大智度论》卷五十(大二五·四一七下):“无生法忍者,于无生灭诸法实相中,信受通达,无碍不退,是名无生忍。”
《宝积经》二十六曰:“无生法忍者,一切诸法无生无灭忍故。”
《华严经》:佛子!云何为菩萨摩诃萨无生法忍?佛子!此菩萨摩诃萨不见有少法生,亦不见有少法灭。何以故?若无生则无灭,若无灭则无尽,若无尽则离垢,若离垢则无差别,若无差别则无处所,若无处所则寂静,若寂静则离欲,若离欲则无作,若无作则无愿,若无愿则无住,若无住则无去无来。
在《维摩诘经》中,法自在菩萨提到:“诸仁者,生灭为二,法本不生,今则无灭。得此无生法忍,是为入不二法门。”
对于普通人以及初学者来说,上述解读可能难以理解。这些解读更适合有一定佛学基础的人,而非普及佛学的内容。
无生法忍是一种忍,一种极限忍。
什么是无生?
如果一个人没有心智和智商,就无法认知和分辨这个世界以及一切。那么,这个人就是傻子。
正是因为人类有心智和智商,才能够认知和分辨这个世界以及一切。也就是说,这个世界以及一切都是我们心智认知、分辨出来的结果。因此,有人比喻:一切皆是心的投影。

无生的意思是,我们不是有认知和分辨这个世界以及一切的能力吗?那么,如果我们不去分辨呢?是不是就无生了?
不生起念头以及一切,让心回归到傻子、石子的状态,这就是无生。
这是一种比喻(方便理解),不要过于教条。
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
无生,就是心处于如如不动的时候。
对于普通人以及初学者而言,无生法忍的含义是:当我们在现实生活中遇到事情时,要这样想:一切都会过去的。历史都会过去,有什么可计较的?
经过这样一想,我们就不会那么在意了。
是不是?曾经多少了不起的人物现在都已不再了不起。曾经在我们面前很了不起的那个人,已经遭遇无常(去世或倒霉)。
这并不是教导我们回避问题,而是要我们学会放下,然后用正确的态度、冷静地去面对和处理问题。
这是一种浅显的“无生法忍”,适合普通人以及初学者。
对于有一定佛学基础的人,他们不会仅仅应用空性理论来面对世事并处理世事。他们的级别更高,处事方法也更为高级。
他们在应对和处理世事时,是从“心”出发。
心,也就是我们的心智(智商)。
有一定佛学基础的人遇到事情时,他们从“心”出发:认为凡所有相皆是虚妄,都不过是我们的心(心智、智商)想象出来的。
从心的角度出发,没有对错、善恶之分。是法平等,都是心认知、分辨这个世界而出现的结果。
傻子和石头,它们知道对错、善恶吗?
有了这种认识,我们在面对和处理世事时就会这样想:我们的身体只是一次生命的过程。我们只是为了活着,完成这一次生命的过程。人生短短几十年,我何必跟他们计较呢?
有了这种想法,我们在应对和处理世事时,态度和方法就会有所不同。
有一定佛学基础的人与初学者、普通人的区别在于:从“心”出发,已经认识到“心”的作用。一切唯心所造,对与错、善与恶,都只是心创造、认知、分辨出来的。
心创造、认知、分辨对与错、善恶的目的是什么?
为了生存!为了更好地生存!为了完成这一次生而为人的生命过程。
有一定佛学基础的人认为:既然是为了生存,能生存就好了。
所以,在生存底线的基础上,他们会做出一定的让步。
这也是一种“无生法忍”,想得比初学者、普通人更开阔,忍度也更大。
对于更高级的学佛之人,他们的“无生法忍”会更加高级。
不过,这才是真正的无生法忍。
一切唯心所造不是吗?
心就像一个编剧,编写出人间百态、各种剧本。
梦,也是心这个编剧编写出来的;现实生活,也是心这个编剧编写出来的。不同的是:梦是在潜意识作用下编写出来的,而现实生活是在清醒的作用下编写出来的。
总之,梦与现实都是心这个编剧编写出来的。
更高级的学佛之人,他们把自己当成心、编剧,把现实生活当成一场清醒的梦。当他们在现实生活中遭遇事情时,就会想:这不过是一场清醒的梦而已。
既然是梦,我们又何必计较呢?我们按照剧本继续演下去就行了。梦醒了,事情也就过去了。我们的心,又会恢复平静。
这也是一种“无生法忍”,相对来说更高级一些。
而佛、菩萨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基本上不会遭遇让他们放不下的事情。因为,他们的心不起波澜,如如不动。随喜随缘!坦然面对生,坦然地面对死,这才是真正的“无生法忍”。


IP属地:天津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5-03-13 12:21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