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产生焦虑与压抑,很大程度上源自于父母。

下面九州金榜家庭教育带你了解什么样的父母容易养出情绪抑郁焦虑的孩子:

九州金榜家庭教育是一家以家庭教育为核心,面向家长以青少年心理问题疏导帮扶为主体,专注于解决青少年叛逆抑郁、逃学厌学、胆小懦弱、沉迷手机网络、缺乏上进心、亲子关系失和等问题的综合性心理服务机构。现有员工800余名,其中包括10余位国内外知名特聘专家教授,和200余位专家导师,成功案例达60000余例,赢得了客户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1、爱抱怨和发脾气的父母
根据研究发现:人格形成的后天因素与早期成长环境有关,父母与孩子的早期互动中潜移默化地决定了孩子的性格。
孩子比我们想象中更敏感。
当父母不能让孩子感觉到安全的时候,孩子的心理应对系统就会出现:焦虑、抑郁、强迫、躁郁等情绪。

2、经常在孩子面前哭诉
“我们这么辛苦都是为了你”、“要不是因为你,我早就…”这些话常被父母挂在嘴边。 父母时常把孩子当“垃圾桶”,然后无限扩大自己的情绪,却从不考虑孩子的感受。
但事实上,孩子听到这些话,心里并没有多感动。
反而会有深深的负罪感,会觉得“父母过得不好,都是自己造成的,如果不优秀就对不起他们”。 父母的付出感,会让孩子对自己陷入深深的怀疑,从而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

3、总是忽视孩子的父母
心理学有一个词叫“存在性焦虑”,指的是当孩子无论说什么,做什么,父母都是一种冷漠和敷衍的态度,这让孩子觉得自己没有存在感,不被爱。 父母长期性地对孩子情感漠视,它就像一场“冷暴力”,会让孩子觉得“我不被爱”。
根据中科院心理研究所曾对1511名儿童做了一个问卷调查,结果发现:
在身体虐待、情感虐待、性虐待和忽视这四大暴力行为中“忽视”导致孩子抑郁焦虑的最大可能性。

每个孩子都渴望被关注、被在乎,它是孩子安全感的来源。
所以,父母切忌对孩子无关回应。
尽量与孩子进行情感上的互动,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存在,感受父母的爱。
父母应该时常反思:我们对孩子的爱❤️是否正确,我们给孩子的要求是否适当,我们给孩子的压力是否过大,我们给孩子的,是否是他们想要的。

下面九州金榜家庭教育带你了解什么样的父母容易养出情绪抑郁焦虑的孩子:

九州金榜家庭教育是一家以家庭教育为核心,面向家长以青少年心理问题疏导帮扶为主体,专注于解决青少年叛逆抑郁、逃学厌学、胆小懦弱、沉迷手机网络、缺乏上进心、亲子关系失和等问题的综合性心理服务机构。现有员工800余名,其中包括10余位国内外知名特聘专家教授,和200余位专家导师,成功案例达60000余例,赢得了客户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1、爱抱怨和发脾气的父母
根据研究发现:人格形成的后天因素与早期成长环境有关,父母与孩子的早期互动中潜移默化地决定了孩子的性格。
孩子比我们想象中更敏感。
当父母不能让孩子感觉到安全的时候,孩子的心理应对系统就会出现:焦虑、抑郁、强迫、躁郁等情绪。

2、经常在孩子面前哭诉
“我们这么辛苦都是为了你”、“要不是因为你,我早就…”这些话常被父母挂在嘴边。 父母时常把孩子当“垃圾桶”,然后无限扩大自己的情绪,却从不考虑孩子的感受。
但事实上,孩子听到这些话,心里并没有多感动。
反而会有深深的负罪感,会觉得“父母过得不好,都是自己造成的,如果不优秀就对不起他们”。 父母的付出感,会让孩子对自己陷入深深的怀疑,从而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

3、总是忽视孩子的父母
心理学有一个词叫“存在性焦虑”,指的是当孩子无论说什么,做什么,父母都是一种冷漠和敷衍的态度,这让孩子觉得自己没有存在感,不被爱。 父母长期性地对孩子情感漠视,它就像一场“冷暴力”,会让孩子觉得“我不被爱”。
根据中科院心理研究所曾对1511名儿童做了一个问卷调查,结果发现:
在身体虐待、情感虐待、性虐待和忽视这四大暴力行为中“忽视”导致孩子抑郁焦虑的最大可能性。

每个孩子都渴望被关注、被在乎,它是孩子安全感的来源。
所以,父母切忌对孩子无关回应。
尽量与孩子进行情感上的互动,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存在,感受父母的爱。
父母应该时常反思:我们对孩子的爱❤️是否正确,我们给孩子的要求是否适当,我们给孩子的压力是否过大,我们给孩子的,是否是他们想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