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雉虽然得不到刘邦的宠幸,但对刘邦每天到哪个女人那里去还是了解得清清楚楚。她也是才四十多点的年龄,俗话说,三十如狼,四十如虎,女人到了这个阶段,正是精力最盛的时候,她从正规渠道得不到满足,一是守不住要红杏出墙,二是不免妒火中烧,仇恨所有的与她争夺男人的女人。她得知刘邦这些天日日到薄姬那里去,便想出办法从中破坏。
这天刘邦早朝后回到后宫休息,吕雉笑吟吟地来向他请安。刘邦因为不大和她同房,所以每次见到她都是不冷不热的样子,阴沉着个脸,今天却有了笑意,还真叫刘邦感到不正常。刘邦看她喜皮笑脸的,就问:“老婆,今天碰到啥高兴的事了,满脸带笑?”
吕雉说:“天天都有高兴的事,见到皇上了还不高兴。”
刘邦笑着说:“这话说的,你哪天不见我,也没见你有今天这样好脸。”
“你还会在意我有没有好脸,只要你快乐就行呗。”吕雉话中带刺地说。
“你看,又说拐话了不是。没有你帮我做事,哪有心思快乐,说到底还得感谢你。”刘邦有点讨好老婆似地说。
“少给我来这一套,我问你,你这些天死到哪个女人那去了?”吕雉问。
刘邦知她最嫉妒的是戚月,至于和其他女人在一起,吕雉倒还能忍,特别是对薄姬,好像还有点偏袒似的,因此就直接对她说:“到你的好妹妹薄姬那去了。”
“啊,这个女人也值得你宠幸?你现在也是越来越不讲究品位了,什么脏的臭的都能往怀里搂,哪还有个皇上的样,简直就是乡村一个捡破烂的。”吕雉故作惊讶地说。
“什么意思,什么脏的臭的?难道那薄姬还不够品位?你不要吃起醋来把别人都说得一无是处。”刘邦说。
“是,是,是,够品位。你没在家的时候,她和那个韩信还没把个薄宫操烂。我真不知你还挺有眼力的,这女人的经验肯定够丰富的,那还不伺候得你这大皇上欲死欲仙。”吕雉挖苦刘邦说。
“什么,她和韩信还真闹得不成样子?我平代回来,你不告诉我他们并没有做出多少出轨的事吗,怎么现在又说有那回事了?”刘邦忙问。
“我那不是看你刚从外地回来,很辛苦,不想给你添心思嘛。加之韩信已死,这薄氏再乱也没有了杠头,不能为了这点事让两个人的命都搭进去。我还想,纵然是皇帝家,也是家和万事兴,所以就没有把真相告诉你,心想你只要从此不理那薄氏,也算是对她的惩罚了,谁料你还真会抽空照顾她,我真佩服你的度量啊。”吕雉带有讽刺意味地说。
刘邦听到这里,把手中的茶碗猛地向桌上一顿,骂道:“你们这些熊女人,没有一个可靠的!看来只有我的戚儿能叫我放心。”他说这话的意思,当然包括对吕雉和审食其有一腿,以及和项羽还有过那事的不满。想想他宠幸过的几个女人,除了戚姬是原装,且对他忠心不二外,其他的都是二手货,有的甚至跟过他后,还和别的男人不清不白。今又听到这事,怎能让他不气恼至极。就是我们替他想想,也够窝囊的。
吕雉本来是要离间刘邦和薄姬的关系,没想到却把自己绕了进去,还把刘邦向她的死敌戚姬那儿狠劲推了一把,这简直就是偷鸡不成蚀把米。她见刘邦面有气色,连自己也捎裹着骂了,便讪讪地说:“我们女人都不好,就是你们男人好。”说罢,起身离开。
刘邦听到这话更气,骂道:“一群**,都***!”
自从在关中定居下来后,戚姬安心在家教育如意读书写字。刘邦每次从外面回来,必先到她那儿住上两天,然后才到别的女人那里去。对此,戚姬也不吃醋,只以自己的温柔顺着刘邦,这让刘邦更感到她的贤淑。一连几个月,刘邦没到她这里来,她也没派人去叫,反想这男人就是偷腥的猫,你要放开让他吃,他又吃不下了,最后还得乖乖地回到窝里趴着。事情还正如她想的,刘邦在外面体会了一段时间,到头来又回到她身边。
刘邦进来的时候,戚姬正弯着腰陪孩子玩。他两手在她的圆圆的屁股两边抚了抚,戚姬忙转过身,刘邦一把她抱在怀里,吻了起来。戚姬回了两下就把他推开,说:“孩子大了,你注意点。”
听到戚姬这清脆的声音,看着她姣好的面容和窈窕的身材,又想到她的温柔,一股浓浓的爱意袭上心头。他想:“我还找这女人那女人,什么女人能比眼前这个女人好,从此我只在她身边度过了,再也不让那些混账女人偎近,兀的惹的自己满肚子气!
转眼年关到了,刘邦带领一帮姬妾和子女到太上皇那儿拜寿,随往的还有一帮近臣。集体拜寿毕,女人们都到一边说话去了,刘邦和太上皇及几个大臣闲叙,说到几个孩子,他说:“太子太柔弱,性格一点不像我,恐将来难当大事。这几个孩子中,性格最像我的是如意,将来能接我班的,看来就是这孩子了。”
太上皇说:“孩子都是一样的,不能因为自己喜欢什么,就偏爱哪一个,这我是亲身体会到的。你已立过太子,怎么又说叫别的孩子接你的班呢,不妥。”
萧何、陈平、樊哙、卢绾等都在场,听刘邦说出这话感到很吃惊,这让谁接班的事,怎么能随便就说了呢。但因为这是皇上的家事,不便插言,只能故且听着。
刘邦说:“只是这么说说,没有别的意思,小孩子都是好的,我会一样对待他们,请太上皇放心。”他虽说是随便说说,实际上是有意放出口风,试探一下,看看大家有什么反应。
其实在这之前,刘邦早有废立太子之意。一是刘邦确实感到刘盈太软弱善良,在当时的那种尔虞我诈、弱肉强食的环境下,这种性格很难控制住局面,二是刘邦每每外出,都把戚姬带在身边,经常在戚姬耳边说起几个孩子中他最喜欢如意。戚姬虽是安分之人,但也很聪慧,这样的话听多了,不免产生分外之想,以致刘邦再这样说的时候,她就吹耳边风说:“皇上既然这样说,何不就早地改立如意为太子,这样也好让他跟你多学着点,并且免得以后有皇位之争。”
刘邦和戚姬躺在床上刚嬉笑一番,正感每一次都是这样畅快,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况戚姬和他生的孩子又是这么可人,才七八岁就能学作大人的样子说话办事,不得不叫人格外爱怜。听戚姬说出了自己想做的事,搂着戚姬说:“我的小宝贝也知道大事了,我早有此意,只是这件事得慢慢来,废立太子是极敏感的事,一旦做起来,就会引起朝野震动,不知牵涉多少人的利益。我那大老婆也不是省油的灯,吕氏家族现在已有些势力,这些都不得不顾忌。”
“我知道,老公,但有你在,这些人算什么。”戚姬说。
“放心吧,我会为了咱们的小如意,也为了刘家的社稷,处理好这件事的。”刘邦抚摸着戚姬的胸,若有所思地说。
这一次刘邦当着太上皇和几位股肱之臣的面,特意提到将来让谁接班的问题,看来他要孤注一掷,付诸行动了。
刘邦的这番圣意,不消说立马传到了吕雉的耳朵里。她大吃一惊,过去只听说过皇上说太子为人不像他,没向要废立太子这方面考虑,今天皇上竟说出将来要让如意接班,这还了得!如果真要这样,不仅太子以后的前途完了,她这个皇后也算做到头了,试想别人的孩子做了太子,她这个皇后还不成了秃尾巴鸡,还有什么威风。想到这,她一方面对戚姬恨得咬牙切齿,为她在刘邦死后药杀如意,把戚姬砍成“人彘”埋下了根由,另一方面又急得团团转,考虑怎么才能化解这场危机呢。
短短的几天内,吕雉想到了好多人。萧何、周勃、曹参、王陵、卢绾这些人都是既得利益者,唯皇上的命是从,不会为了别人的事,稍拂圣意。樊哙是自己的妹夫,不便去说这件事。陈平是见风使舵之人,在事态没明了之前,他不会轻易出头。同时,还要看这些大臣中,谁最能给皇上说进话去,不然不但起不了作用,还有可能适得其反。想来想去,她想到了张良,对,只有求助于这局外人,或许还有可能实现转机。
想到这里,吕雉连夜派自己的哥哥吕释之赶到张良修行的西山求助。张良问明来意后,说:“我已是局外这人,从退出朝庭的那天起,就决定不问政事。这件事恐怕帮不上你们,你们还是另请高明吧。”
吕释之一听张良不愿帮忙,急了,有些哀求似地说:“废长立幼是一件很大的事,不仅事关太子和吕后的利益,也关系到社稷安稳,您虽离开朝庭,但这样与生民有关的天下大事,怎能置之不顾呢。朝中那些大臣多顺着皇上,能阻止这件事情的,也只有您了,为公为私,您就再出一次山吧。”
张良说:“这其中的一些事你哪里知道。在这之前,皇上之所以同意我到山中修行,其意就在不让我过问太子的事。你知道我做过太子的老师,皇上这是早就防着这一点了。况这废立太子之事,是皇上的家事,我怎么能随意参与进去呢?此事我实在帮不上忙,吕将军还是别为难我吧。”
吕释之见张良确实很为难,只好回去向吕后禀报。吕雉说:“皇上已被那个狐狸精迷了心,现在找谁都没有用,唯有留侯说话皇上还能听点,现在看皇上早就防着这一点。但留侯是足智多谋之人,即使他不愿出来,总能给出些主意,我们还得找他。看来还须我亲自走一趟。”
张良已料到吕后必来找他,他也不敢得罪吕雉,知道这个女人厉害得很,如果随不了她的意,即使你离开朝庭,她也不会放过你。所以在吕雉来时,他已想好了一个办法。
二人一见面,吕雉就说:“留侯啊,我们母子现在遇到了大难,您怎么能见死不救呢?”
张良即刻回答:“怎敢,皇后和太子的事,我本该赴汤蹈火,只是皇上已料到我是太子之师,必为太子说情,所以事先特允我离开朝庭,不问政事。似此情况,我若再进言,岂不是自讨没趣。”
吕后说:“我也知道这一点,但到了这个时候,我还去求谁去,只能让你帮忙了。你虽不便直接去说,但办法总是有的,什么难题到你这里,还没有破解的办法?所以请先生无论如何给指条路。”
“唉,现在皇上主意已定,靠谁劝说恐怕也阻挡不了,只有靠太子自己的实力了。”张良说。
“靠太子自己的实力?他有什么实力,弱小子一个,这你还不清楚。”吕雉说。
张良说:“这就要靠装裹。我们国中现有四大贤人,号称商山四皓,即东园公、绮里季、夏黄公、lu里先生。这四个人因为看不惯皇上慢待儒生,隐遁到商山上,发誓不为汉臣。偏偏皇上特别看重这四个人,一直求之不得,这几乎成了他的一块心病。您如果派一个能言善辩之士,拿着太子的亲笔信,再带上重礼,请他们下山来,常伴太子左右,则皇上见了必另眼相看太子,认为太子的羽翼已经丰满,不敢轻易换掉。这时再让四皓乘机劝止皇上,则废立之事可除也。”
吕后认为此计可行,忙对张良一番感谢。回去之后依计行事,果然把四皓请了下来。及刘邦再见到太子时,见有四个老者跟随左右,便问:“这四个人是谁啊?”
左右回答说:“这是商山四皓啊。”
刘邦赶忙把太子和他们四人叫来,说:“我多次请你们下山,为朝庭出力,你们都坚决拒绝,现在怎么跟了太子啊?”
四皓说:“皇上傲慢无礼,仇视读书人,我们何必自取其辱。太子仁厚,天下多以为贤,是故甘为太子用也。”
刘邦羡慕得了不得,此时再看太子,果然老诚持重,丰仪敦厚,有点自己的影子,想将来做了皇帝,有这么多贤人陪伴,也不致做出糊涂事。特别是不会对他的弟弟妹妹下毒手,如能这样自己也就放心了。加之这之前,刘邦在朝庭上提出废立之事,遭到朝臣的强烈反对,特别是赵王如意的相国周昌也持不同意见,说这样不利于国家兴旺,也不利于皇子之间的团结,让皇上慎重考虑。所以刘邦断然决定放弃废立太子的计划。
这场斗争以吕雉和太子的胜利而结束。刘邦再见到戚姬,只能说:“太子现在羽翼已经丰满,朝庭内外都有党羽,如果硬行废立,恐怕会引起国家大乱,如意现在还小,一旦乱了起来,形势会对他很不利,这件事暂时就放一放吧。我为如意配一个好的相国,让他们到自己的封地去。如果他真有本事,天下总有一天会是他的。”
戚姬哭着点头答应,从此闷闷不乐。
吕雉虽然有惊无险地度过了这场危机,但见刘邦自从知道薄姬的事后,一门心思只在戚姬身上,总不放心。为此,她又想出一计,从宫中挑选了两个绝色的女子,于一天刘邦下朝后,带着他们去为刘邦请安。男人的软肋就在这里,刘邦一见,眼前一亮,忙问:“这两个女孩子是干什么的?”
“我看这些天皇上比较辛苦,特选了两个懂事的宫女来侍候皇上,给你捶捶背捏捏腿的。”吕雉说。
刘邦说:“你什么时候变得这么贤慧了,让人刮目相看。”
“一直都这样,只是你鬼迷心窍,睁着两只大眼看不到罢了。”吕雉笑着说。
“这样看是我错怪你了,恭敬不如从命,笑纳!”刘邦喜滋滋地说。
“色鬼,熊样!”吕雉笑骂道。
两位美女当晚陪刘邦去了吕雉给他们安排的地方。现在虽然不知其姓,但却知道她们都为刘邦生了孩子,共四个,其中三个男孩分别是刘友、刘恢、刘建,出生不久就都封了王。
吕雉虽然用尽心机,但刘邦对戚姬的情感始终在她之上。到了刘邦晚年的时候,身体不好,仍回到戚姬身边。
照顾老公的起居,这本是正宫的职责,但无论吕雉怎么努力,刘邦就是不领她的情。后来,她看刘邦的身体一天差似一天,不得不让太子带着朝中所有的大臣郑重其事地劝刘邦返回正宫。
刘邦一见这些人,就问:“你们来干什么?”
太子刘盈说:“皇上身体有恙,我们来劝您回到正宫养病。”
刘邦说:“混账!”又对众大臣说:“你们要叫我安心养病,就叫我在这里呆着,要叫我快点死呢,就叫我回到那个醋缸女人那里去。这一定是那婆娘的主意,她巴不得我快点死!”
众大臣吱吱唔唔,不知道说什么好,只有樊哙站出来正言厉色地说:“龙体欠安,朝中百官和天下百姓都焦急万分。凡事以正压邪,正不扬则百邪侵,皇上现在有病,理应回到正宫静养,您却长期居住在偏宫,这与常理上也说不过去,怎么能把病养好。太子今天率领百官请您回到正宫,这是他的一片孝心,也是贯彻您以孝治国的主张,为天下百姓作表率,有什么不对的呢?吕后与您一辈子患难与共,出生入死,深得天下敬重,您却让她动辄得咎,她心里该多难受啊。天理,人伦,感情,这些东西您不能违背啊,皇上!您要违背了,让天下百姓怎么效法呢?”
刘邦见樊哙这个粗人说出了如此入情入理的话,知他们也是一片忠心,心里一软,就答应了:“好吧,我跟你们回去,你们先退下吧。”
戚姬刚才在内室已听到他们的谈话,出来就说:“你这一走,恐怕我想再见你一面就难了。”
刘邦说:“不会的,我还不至于一病不起吧。你放心,一切我都会安排好的,病好了我就回来。”
戚姬含泪点头,紧紧地抱住刘邦不愿松手,大有生离死别的感觉。
刘邦回到正宫,吕雉为他延医治疗,他生气吕雉硬把他弄回来,更相信自己命大福大,拒绝接受各种治疗,以致病情一天天加重。弥留之际,他对后事作了安排,然后放心地走了。
一代天骄,从此成为说不尽的历史!

这天刘邦早朝后回到后宫休息,吕雉笑吟吟地来向他请安。刘邦因为不大和她同房,所以每次见到她都是不冷不热的样子,阴沉着个脸,今天却有了笑意,还真叫刘邦感到不正常。刘邦看她喜皮笑脸的,就问:“老婆,今天碰到啥高兴的事了,满脸带笑?”
吕雉说:“天天都有高兴的事,见到皇上了还不高兴。”
刘邦笑着说:“这话说的,你哪天不见我,也没见你有今天这样好脸。”
“你还会在意我有没有好脸,只要你快乐就行呗。”吕雉话中带刺地说。
“你看,又说拐话了不是。没有你帮我做事,哪有心思快乐,说到底还得感谢你。”刘邦有点讨好老婆似地说。
“少给我来这一套,我问你,你这些天死到哪个女人那去了?”吕雉问。
刘邦知她最嫉妒的是戚月,至于和其他女人在一起,吕雉倒还能忍,特别是对薄姬,好像还有点偏袒似的,因此就直接对她说:“到你的好妹妹薄姬那去了。”
“啊,这个女人也值得你宠幸?你现在也是越来越不讲究品位了,什么脏的臭的都能往怀里搂,哪还有个皇上的样,简直就是乡村一个捡破烂的。”吕雉故作惊讶地说。
“什么意思,什么脏的臭的?难道那薄姬还不够品位?你不要吃起醋来把别人都说得一无是处。”刘邦说。
“是,是,是,够品位。你没在家的时候,她和那个韩信还没把个薄宫操烂。我真不知你还挺有眼力的,这女人的经验肯定够丰富的,那还不伺候得你这大皇上欲死欲仙。”吕雉挖苦刘邦说。
“什么,她和韩信还真闹得不成样子?我平代回来,你不告诉我他们并没有做出多少出轨的事吗,怎么现在又说有那回事了?”刘邦忙问。
“我那不是看你刚从外地回来,很辛苦,不想给你添心思嘛。加之韩信已死,这薄氏再乱也没有了杠头,不能为了这点事让两个人的命都搭进去。我还想,纵然是皇帝家,也是家和万事兴,所以就没有把真相告诉你,心想你只要从此不理那薄氏,也算是对她的惩罚了,谁料你还真会抽空照顾她,我真佩服你的度量啊。”吕雉带有讽刺意味地说。
刘邦听到这里,把手中的茶碗猛地向桌上一顿,骂道:“你们这些熊女人,没有一个可靠的!看来只有我的戚儿能叫我放心。”他说这话的意思,当然包括对吕雉和审食其有一腿,以及和项羽还有过那事的不满。想想他宠幸过的几个女人,除了戚姬是原装,且对他忠心不二外,其他的都是二手货,有的甚至跟过他后,还和别的男人不清不白。今又听到这事,怎能让他不气恼至极。就是我们替他想想,也够窝囊的。
吕雉本来是要离间刘邦和薄姬的关系,没想到却把自己绕了进去,还把刘邦向她的死敌戚姬那儿狠劲推了一把,这简直就是偷鸡不成蚀把米。她见刘邦面有气色,连自己也捎裹着骂了,便讪讪地说:“我们女人都不好,就是你们男人好。”说罢,起身离开。
刘邦听到这话更气,骂道:“一群**,都***!”
自从在关中定居下来后,戚姬安心在家教育如意读书写字。刘邦每次从外面回来,必先到她那儿住上两天,然后才到别的女人那里去。对此,戚姬也不吃醋,只以自己的温柔顺着刘邦,这让刘邦更感到她的贤淑。一连几个月,刘邦没到她这里来,她也没派人去叫,反想这男人就是偷腥的猫,你要放开让他吃,他又吃不下了,最后还得乖乖地回到窝里趴着。事情还正如她想的,刘邦在外面体会了一段时间,到头来又回到她身边。
刘邦进来的时候,戚姬正弯着腰陪孩子玩。他两手在她的圆圆的屁股两边抚了抚,戚姬忙转过身,刘邦一把她抱在怀里,吻了起来。戚姬回了两下就把他推开,说:“孩子大了,你注意点。”
听到戚姬这清脆的声音,看着她姣好的面容和窈窕的身材,又想到她的温柔,一股浓浓的爱意袭上心头。他想:“我还找这女人那女人,什么女人能比眼前这个女人好,从此我只在她身边度过了,再也不让那些混账女人偎近,兀的惹的自己满肚子气!
转眼年关到了,刘邦带领一帮姬妾和子女到太上皇那儿拜寿,随往的还有一帮近臣。集体拜寿毕,女人们都到一边说话去了,刘邦和太上皇及几个大臣闲叙,说到几个孩子,他说:“太子太柔弱,性格一点不像我,恐将来难当大事。这几个孩子中,性格最像我的是如意,将来能接我班的,看来就是这孩子了。”
太上皇说:“孩子都是一样的,不能因为自己喜欢什么,就偏爱哪一个,这我是亲身体会到的。你已立过太子,怎么又说叫别的孩子接你的班呢,不妥。”
萧何、陈平、樊哙、卢绾等都在场,听刘邦说出这话感到很吃惊,这让谁接班的事,怎么能随便就说了呢。但因为这是皇上的家事,不便插言,只能故且听着。
刘邦说:“只是这么说说,没有别的意思,小孩子都是好的,我会一样对待他们,请太上皇放心。”他虽说是随便说说,实际上是有意放出口风,试探一下,看看大家有什么反应。
其实在这之前,刘邦早有废立太子之意。一是刘邦确实感到刘盈太软弱善良,在当时的那种尔虞我诈、弱肉强食的环境下,这种性格很难控制住局面,二是刘邦每每外出,都把戚姬带在身边,经常在戚姬耳边说起几个孩子中他最喜欢如意。戚姬虽是安分之人,但也很聪慧,这样的话听多了,不免产生分外之想,以致刘邦再这样说的时候,她就吹耳边风说:“皇上既然这样说,何不就早地改立如意为太子,这样也好让他跟你多学着点,并且免得以后有皇位之争。”
刘邦和戚姬躺在床上刚嬉笑一番,正感每一次都是这样畅快,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况戚姬和他生的孩子又是这么可人,才七八岁就能学作大人的样子说话办事,不得不叫人格外爱怜。听戚姬说出了自己想做的事,搂着戚姬说:“我的小宝贝也知道大事了,我早有此意,只是这件事得慢慢来,废立太子是极敏感的事,一旦做起来,就会引起朝野震动,不知牵涉多少人的利益。我那大老婆也不是省油的灯,吕氏家族现在已有些势力,这些都不得不顾忌。”
“我知道,老公,但有你在,这些人算什么。”戚姬说。
“放心吧,我会为了咱们的小如意,也为了刘家的社稷,处理好这件事的。”刘邦抚摸着戚姬的胸,若有所思地说。
这一次刘邦当着太上皇和几位股肱之臣的面,特意提到将来让谁接班的问题,看来他要孤注一掷,付诸行动了。
刘邦的这番圣意,不消说立马传到了吕雉的耳朵里。她大吃一惊,过去只听说过皇上说太子为人不像他,没向要废立太子这方面考虑,今天皇上竟说出将来要让如意接班,这还了得!如果真要这样,不仅太子以后的前途完了,她这个皇后也算做到头了,试想别人的孩子做了太子,她这个皇后还不成了秃尾巴鸡,还有什么威风。想到这,她一方面对戚姬恨得咬牙切齿,为她在刘邦死后药杀如意,把戚姬砍成“人彘”埋下了根由,另一方面又急得团团转,考虑怎么才能化解这场危机呢。
短短的几天内,吕雉想到了好多人。萧何、周勃、曹参、王陵、卢绾这些人都是既得利益者,唯皇上的命是从,不会为了别人的事,稍拂圣意。樊哙是自己的妹夫,不便去说这件事。陈平是见风使舵之人,在事态没明了之前,他不会轻易出头。同时,还要看这些大臣中,谁最能给皇上说进话去,不然不但起不了作用,还有可能适得其反。想来想去,她想到了张良,对,只有求助于这局外人,或许还有可能实现转机。
想到这里,吕雉连夜派自己的哥哥吕释之赶到张良修行的西山求助。张良问明来意后,说:“我已是局外这人,从退出朝庭的那天起,就决定不问政事。这件事恐怕帮不上你们,你们还是另请高明吧。”
吕释之一听张良不愿帮忙,急了,有些哀求似地说:“废长立幼是一件很大的事,不仅事关太子和吕后的利益,也关系到社稷安稳,您虽离开朝庭,但这样与生民有关的天下大事,怎能置之不顾呢。朝中那些大臣多顺着皇上,能阻止这件事情的,也只有您了,为公为私,您就再出一次山吧。”
张良说:“这其中的一些事你哪里知道。在这之前,皇上之所以同意我到山中修行,其意就在不让我过问太子的事。你知道我做过太子的老师,皇上这是早就防着这一点了。况这废立太子之事,是皇上的家事,我怎么能随意参与进去呢?此事我实在帮不上忙,吕将军还是别为难我吧。”
吕释之见张良确实很为难,只好回去向吕后禀报。吕雉说:“皇上已被那个狐狸精迷了心,现在找谁都没有用,唯有留侯说话皇上还能听点,现在看皇上早就防着这一点。但留侯是足智多谋之人,即使他不愿出来,总能给出些主意,我们还得找他。看来还须我亲自走一趟。”
张良已料到吕后必来找他,他也不敢得罪吕雉,知道这个女人厉害得很,如果随不了她的意,即使你离开朝庭,她也不会放过你。所以在吕雉来时,他已想好了一个办法。
二人一见面,吕雉就说:“留侯啊,我们母子现在遇到了大难,您怎么能见死不救呢?”
张良即刻回答:“怎敢,皇后和太子的事,我本该赴汤蹈火,只是皇上已料到我是太子之师,必为太子说情,所以事先特允我离开朝庭,不问政事。似此情况,我若再进言,岂不是自讨没趣。”
吕后说:“我也知道这一点,但到了这个时候,我还去求谁去,只能让你帮忙了。你虽不便直接去说,但办法总是有的,什么难题到你这里,还没有破解的办法?所以请先生无论如何给指条路。”
“唉,现在皇上主意已定,靠谁劝说恐怕也阻挡不了,只有靠太子自己的实力了。”张良说。
“靠太子自己的实力?他有什么实力,弱小子一个,这你还不清楚。”吕雉说。
张良说:“这就要靠装裹。我们国中现有四大贤人,号称商山四皓,即东园公、绮里季、夏黄公、lu里先生。这四个人因为看不惯皇上慢待儒生,隐遁到商山上,发誓不为汉臣。偏偏皇上特别看重这四个人,一直求之不得,这几乎成了他的一块心病。您如果派一个能言善辩之士,拿着太子的亲笔信,再带上重礼,请他们下山来,常伴太子左右,则皇上见了必另眼相看太子,认为太子的羽翼已经丰满,不敢轻易换掉。这时再让四皓乘机劝止皇上,则废立之事可除也。”
吕后认为此计可行,忙对张良一番感谢。回去之后依计行事,果然把四皓请了下来。及刘邦再见到太子时,见有四个老者跟随左右,便问:“这四个人是谁啊?”
左右回答说:“这是商山四皓啊。”
刘邦赶忙把太子和他们四人叫来,说:“我多次请你们下山,为朝庭出力,你们都坚决拒绝,现在怎么跟了太子啊?”
四皓说:“皇上傲慢无礼,仇视读书人,我们何必自取其辱。太子仁厚,天下多以为贤,是故甘为太子用也。”
刘邦羡慕得了不得,此时再看太子,果然老诚持重,丰仪敦厚,有点自己的影子,想将来做了皇帝,有这么多贤人陪伴,也不致做出糊涂事。特别是不会对他的弟弟妹妹下毒手,如能这样自己也就放心了。加之这之前,刘邦在朝庭上提出废立之事,遭到朝臣的强烈反对,特别是赵王如意的相国周昌也持不同意见,说这样不利于国家兴旺,也不利于皇子之间的团结,让皇上慎重考虑。所以刘邦断然决定放弃废立太子的计划。
这场斗争以吕雉和太子的胜利而结束。刘邦再见到戚姬,只能说:“太子现在羽翼已经丰满,朝庭内外都有党羽,如果硬行废立,恐怕会引起国家大乱,如意现在还小,一旦乱了起来,形势会对他很不利,这件事暂时就放一放吧。我为如意配一个好的相国,让他们到自己的封地去。如果他真有本事,天下总有一天会是他的。”
戚姬哭着点头答应,从此闷闷不乐。
吕雉虽然有惊无险地度过了这场危机,但见刘邦自从知道薄姬的事后,一门心思只在戚姬身上,总不放心。为此,她又想出一计,从宫中挑选了两个绝色的女子,于一天刘邦下朝后,带着他们去为刘邦请安。男人的软肋就在这里,刘邦一见,眼前一亮,忙问:“这两个女孩子是干什么的?”
“我看这些天皇上比较辛苦,特选了两个懂事的宫女来侍候皇上,给你捶捶背捏捏腿的。”吕雉说。
刘邦说:“你什么时候变得这么贤慧了,让人刮目相看。”
“一直都这样,只是你鬼迷心窍,睁着两只大眼看不到罢了。”吕雉笑着说。
“这样看是我错怪你了,恭敬不如从命,笑纳!”刘邦喜滋滋地说。
“色鬼,熊样!”吕雉笑骂道。
两位美女当晚陪刘邦去了吕雉给他们安排的地方。现在虽然不知其姓,但却知道她们都为刘邦生了孩子,共四个,其中三个男孩分别是刘友、刘恢、刘建,出生不久就都封了王。
吕雉虽然用尽心机,但刘邦对戚姬的情感始终在她之上。到了刘邦晚年的时候,身体不好,仍回到戚姬身边。
照顾老公的起居,这本是正宫的职责,但无论吕雉怎么努力,刘邦就是不领她的情。后来,她看刘邦的身体一天差似一天,不得不让太子带着朝中所有的大臣郑重其事地劝刘邦返回正宫。
刘邦一见这些人,就问:“你们来干什么?”
太子刘盈说:“皇上身体有恙,我们来劝您回到正宫养病。”
刘邦说:“混账!”又对众大臣说:“你们要叫我安心养病,就叫我在这里呆着,要叫我快点死呢,就叫我回到那个醋缸女人那里去。这一定是那婆娘的主意,她巴不得我快点死!”
众大臣吱吱唔唔,不知道说什么好,只有樊哙站出来正言厉色地说:“龙体欠安,朝中百官和天下百姓都焦急万分。凡事以正压邪,正不扬则百邪侵,皇上现在有病,理应回到正宫静养,您却长期居住在偏宫,这与常理上也说不过去,怎么能把病养好。太子今天率领百官请您回到正宫,这是他的一片孝心,也是贯彻您以孝治国的主张,为天下百姓作表率,有什么不对的呢?吕后与您一辈子患难与共,出生入死,深得天下敬重,您却让她动辄得咎,她心里该多难受啊。天理,人伦,感情,这些东西您不能违背啊,皇上!您要违背了,让天下百姓怎么效法呢?”
刘邦见樊哙这个粗人说出了如此入情入理的话,知他们也是一片忠心,心里一软,就答应了:“好吧,我跟你们回去,你们先退下吧。”
戚姬刚才在内室已听到他们的谈话,出来就说:“你这一走,恐怕我想再见你一面就难了。”
刘邦说:“不会的,我还不至于一病不起吧。你放心,一切我都会安排好的,病好了我就回来。”
戚姬含泪点头,紧紧地抱住刘邦不愿松手,大有生离死别的感觉。
刘邦回到正宫,吕雉为他延医治疗,他生气吕雉硬把他弄回来,更相信自己命大福大,拒绝接受各种治疗,以致病情一天天加重。弥留之际,他对后事作了安排,然后放心地走了。
一代天骄,从此成为说不尽的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