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里店大学吧 关注:11,779贴子:439,597

对一流学科遴选标准的一点猜测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p1p2是《南方周末》在2017年9月专访双一流专家委员会成员、原中山大学校长黄达人的内容,他透露第一轮的评选流程是组织专家们进行投票选出评价标准(这个大家都知道了,就是四个条件满足其中一个就能上车,五年内获得自二及以上成果、ESI前千分之一学科、QS世界前50学科、2012年第三轮学科评估A+或前两名),其中有38所高校是一个都不符合的但是也得上车,也就是原211全部都上去了,甚至连北化的化工都是自选。
p3-p6是2022年2月名单刚出来的时候高层答记者问,基本也能看出来评选流程,与第一轮差不多,都是专家委员会事先商量好入选条件,网传是在2021年年初就商量好了,据说对于新上车高校是否卡自二有一番争论但最终还是卡了,南工燕大山农三所拥有科技部直属国重的高校没上去。评选标准从p7p8三部委印发的建设双一流文件可推测出,大平台、大成果、大项目、大团队等等,这次是需要同时满足三大一基才能上车,相比第一轮的要求明显苛刻了很多,也对应了“总体稳定,优化调整”。
第一轮名单里有140所高校的465个一流学科,第二轮有147所高校的435个学科,其中清北第一轮共75哥一流学科变成了自定,那么其实可以算出依然多出了45个一流学科,比如浙大、复旦都是新增3个一流学科,其中就包含本轮新增的7所高校中的8个学科,是的没错,新增一流学科是车上车下高校同时进行同时竞争,以往大家关注点皆在于还未上车的高校某学科之间PK,但其实需要竞争的范围很大,举个例子化工学科,不仅是南工大、浙工大,还有浙大、南理工、两所中国石油大学等等可都盯着呢,大家一起拼进去,我个人的看法是看实力中位数,新增的怎么也得比已经在车上的学科的中位数要强,如果一个学科有多个高手竞争,也是很有机会共同入选的,没必要拼得一方元气大伤,参考湘潭大学和南方科技大学的数学共同入选。
此外,所谓一级学科是个伪概念,如p9高层已经数次透露过不一定要拘泥于一级学科,可以是不同几个学科的交叉,也可以是该学科下的某个科研方向,比如化工学科下的火炸药(这是南理工特色)、膜材料与膜过程(这是浙工大与南工大的优势)、石油化工(中国石油大学的拿手好戏)、精细化工(大连理工的优势)、材料化工(南工的特色不必多言)…从这个角度看众多高校可以实现不同方向不同特色的发展,并不一定拼个你死我活。
总结,我倾向于第三轮是综合评选,大平台、大成果、大团队、大项目四个常谈的条件也无疑是最主要的因素,教学奖、科技成果转化、学科评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新兴学科、国家急需学科…都有可能是评选的一部分,而不是像第一轮的QS前50(导致复旦的航空航天入选这种抽象事件),第二轮的卡自二(医学类和实力化生等基础学科还好,但对于工科高校而言实在太勉强)一系列被吐槽的入选标准。当然这只是我纯个人看法。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25-03-22 15:50回复
    i wish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5-03-22 16:10
    回复
      2025-08-02 17:40:31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北师大钟秉林、东南韦钰、中山黄达人都是专家委员成员恰好这几个学校一流学科多的可怕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3楼2025-03-22 16:21
      收起回复
        很好的帖子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5-03-22 16:29
        回复
          没符合条件的应该下车


          IP属地:内蒙古来自iPhone客户端6楼2025-03-22 16:46
          回复
            会不会适当照顾中西部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5-03-22 17:11
            收起回复
              预测中医药类大学还会进


              IP属地:浙江来自iPhone客户端8楼2025-03-22 18:00
              收起回复
                这一轮的标准可能是三大一基,若大成果不是自二及汇上奖励,就要2一3项国奖,进行评选。两到三项国奖在这一周期的难度较上一周期要难得多,因为以往是一年一届,现在是二年一届,且获奖总数没增,这一周期只有两届,一个学科能有2项奖项,可以说相当给力,且在第二轮双一流在第一轮双一流上车的高校中以两到三项国奖,新增一流学科


                IP属地:山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5-03-22 19:38
                收起回复
                  2025-08-02 17:34:31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标准本质上还是先射箭后画靶的思路。分别看前两轮的目的:
                  第一轮:
                  1、某高校需要入选
                  2、需要让尽可能多的211满足条件(自定太多不好看)
                  所以第一轮的条件是or的关系,只要满足几个条件其中之一。
                  第二轮:
                  1、保持数量总体稳定,扩张太快不利于工程建设开展。第二轮是巩固含金量的重要阶段。
                  2、某高校需要入选
                  所以第二轮的条件是and,本质上是保证某高校能入选的情况下,尽可能地不要扩张太多学校。
                  第三轮的标准,还是得看目的是什么,想让多少学校入选和想让哪所学校入选。比如想入选10所,那就先用各种条件模拟,哪些条件组合后能满足10所左右的目标同时又将目标院校裹括在内,就用哪个条件组合。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5-03-22 20:01
                  收起回复
                    还有就是遴选条件具有引导高校发展方向的作用,第二轮的三大一基作为高校发展的路径引导大获成功,成功激发了高校的发展活力和科研活力,不管最终有没有入选,在这条路上发展的高校已经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反观第一轮的esi跟qs指标就有点跟不上新时代的发展理念了。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5-03-22 20:13
                    收起回复
                      那双一流应该是动态调整啊,能者上,怠惰下


                      IP属地:河北来自iPhone客户端12楼2025-03-22 20:17
                      收起回复
                        按现在部分人的想法,如果第三轮大扩扩到近两百所的话标准根本不好定,根本找不出那么多有实力的高校,扩容至少要有一个标准,且定下的标准不会太低,要不然现在各高校也不会那么重视下一轮国奖的评选


                        IP属地:湖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25-03-22 21:29
                        收起回复
                          第二轮那10多个警告就是脱裤子放屁,当时那批10多个直接全下了,双一流认可度早就嘎嘎的了。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25-03-22 22:22
                          收起回复
                            河南科技学院可惜了,第一轮周期内获评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25-03-22 23:55
                            收起回复
                              2025-08-02 17:28:31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感觉这一轮像是以浙工为标准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25-03-23 00:04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