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场(监狱,半夜)
1、达卡、囚犯(2人)
囚室中,达卡一语不发地在墙上比划着,囚犯向他搭话。囚犯自我介绍说,他是维斯瓦河上的船工,因为参加几周前的罢工被抓了进来。达卡本不想搭理他,可囚犯却一言道出达卡是在画一艘非比寻常的船。
达卡听到,立刻从衣服的夹层里掏出一张设计图,向囚犯介绍他设计的“鹦鹉螺号”。囚犯佩服达卡的奇思妙想,感叹说:“这地上是皇帝老儿的,我倒真想坐上你这船到海里去,那就自由了。”
就在二人相谈正欢的时候,传来锁链响动的声音。囚犯对达卡说这是达尔墨维被审完回来了,下一个轮到他。
士兵上场,将达尔墨维关进一旁的囚室,又带走了囚犯。
(士兵上,带囚犯下,达尔墨维上)
2、达卡、达尔墨维(2人)
达卡隔着铁栏,好奇地打量达尔墨维。达尔墨维看向达卡,打趣说康斯坦丁“关老婆,抓船工,现在还惹上了印度人。真希望我教他家公子的这几个月能让那小伙子别染上这种疯病”。达卡立即将他与那个传言中的被捕家庭教师联系起来,同他攀谈。
最终,二人谈到了玛姬。听到玛姬的结局后,达尔墨维称赞玛姬在康斯坦丁家中是“麻雀中的凤凰”,更向达卡表明:“君王们用鲜血划分了民族间的界限,可我却相信玛姬同我们受苦受难的波兰人没什么两样。”令达卡若有所思。
就在这时,外面传来一声枪响,门口又传来铁链的声音。囚犯没有回来,进来的是皮欧。
(皮欧上)
3、达卡、达尔墨维、皮欧(3人)
皮欧走到达尔墨维的囚室前,同他说话。皮欧提到康斯坦丁和乔安娜正在为达尔墨维的事吵得不可开交,并称乔安娜为国贼。达尔墨维反倒劝说起皮欧,希望他念及旧情,不要再对乔安娜如此刻薄。皮欧冷哼一声,说乔安娜不过是贪图与达尔墨维的爱情。
皮欧又环顾四周,看到一旁的达卡,欲言又止。达尔墨维说信得过达卡,皮欧方讲出:波兰军人们准备举行起义。
不敢置信的达卡开口说话,询问这场起义是否有英国的支持,普鲁士和奥地利又是否会保持中立,哥萨克人又站在哪一边……在得到起义孤立无援的答案后,达卡断言这场起义就是送死。
皮欧和达尔墨维却大笑起来。一会,皮欧神色严肃地说:“生存还是毁灭,那是一个问题。可对革命者而言,答案早已确定。”
门口又传来铁链的声音,乔安娜激动地冲了进来。
(乔安娜上)
4、达卡、达尔墨维、皮欧、乔安娜(4人)
看见乔安娜,皮欧冷淡地别过头去,走到另一边。乔安娜走到囚室前,隔着铁栏拥抱达尔墨维,许久才分开。然后,乔安娜掏出一张悔过书,告诉达尔墨维,这是她向康斯坦丁哀求之后才得到的机会——只要达尔墨维在上面按下手印,否认他自己的文章,年轻的达尔墨维就不会丧命。
听到这里,皮欧愤怒地指责乔安娜要把达尔墨维带到卖国的道路上去,乔安娜却说皮欧已经被革命理论冲昏了头脑,根本不在乎达尔墨维的生命。二人相持不下,最终皮欧愤恨离开。
(皮欧下)
5、达卡、达尔墨维、乔安娜(3人)
一直没有开口说话的达尔墨维接过悔过书。达卡劝他先保住性命,乔安娜也希望着二人能够就此离开纷乱的政治。但达尔墨维却撕碎了悔过书,最后一次拥抱了乔安娜。
自知二人从此将阴阳两隔的乔安娜失魂落魄地离开。
(乔安娜下)
6、达卡、达尔墨维(2人)
达卡陷入了思考,而达尔墨维则来到囚室的窗前。过了一会儿,达尔墨维问达卡要来“鹦鹉螺号”的设计图和笔,靠着墙壁写下一段文字,又将它塞回达卡手里。达卡还没来得及看,一名士兵进入,将达尔墨维押送出去。
(士兵上,带达尔墨维下)
7、达卡(1人)
一声枪响之后,达卡手指铁窗外的天空,质问上帝为何要造出富人与奴隶,君王为何要划分国家与民族。他读出达尔墨维留下的语句:“如果说陆地属于贪得无厌的君王,那么……”他向观众呐喊:“那就让奴隶人的鹦鹉螺号起航!”
语毕,枪炮齐鸣,喊杀声震天。
尾声(黑暗中)
1、达卡(1人)
达卡朗诵诗歌。
《鹦鹉螺号的起航》
青年的热血无法洗净
弥撒声音自教堂不绝
风吹鹰旗,烈烈作响
仿佛暴君对人民的嘲笑
鹦鹉螺号就不该起航
一批看客嬉笑着回答:
来复枪永远胜过草叉
大炮的呼啸要把穷人吓倒
而猛士只是懒于争辩
丰功伟绩已写到史书上
南昌、奠边府与圣彼得堡[1]
勇敢的歌声在世界回荡
我还有什么可讲?
我还有什么好想?
盗贼侵入,便要举起刀枪
暴徒肆虐,就不能妥协退让
革命的暴力是我最后的回答
不必畏惧大洋的恐怖
鹦鹉螺号将骄傲地起航!
——幕落
2024.10.11
第2稿
[1]: 此处指的是后世的南昌起义,奠边府战役和十月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