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共毛吧 关注:3,778贴子:49,887
  • 17回复贴,共1

《海底两万里》改写剧本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这应该也和印度有关吧


IP属地:北京1楼2025-03-27 11:47回复
    二楼阿龙纳斯


    IP属地:北京2楼2025-03-27 11:49
    回复
      2025-07-30 06:36:37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原文转载自QQ群)
      一、梗概
      以鲜血为界的民族究竟有什么两样?奴隶人的鹦鹉螺号究竟该不该起航?让我们回到那属于革命的19世纪,静听华沙城中英雄之曲的奏响。
      印度王子达卡因反抗英国当局失败,被迫流亡海外。他的朋友与偶像,统治波兰的康斯坦丁大公欣然邀请他到家中做客。然而,一个人的出现却让这次宴会不欢而散,甚至令二人拔刀相向。座上贵宾,顷刻便为笼中之囚。
      而一波未平,又生波澜。夫妻反目,上下成仇,只为一青年之死活。不过与他一面,达卡心中顿涌千层浪。在一场注定失败的革命之中,达卡面临着人生的终极抉择:
      生存还是毁灭?那是一个问题。


      IP属地:北京3楼2025-03-27 11:50
      回复
        二、人物及人物小传
        1、达卡:男,27岁。逃亡的印度王子。
        2、康斯坦丁:男,52岁。沙皇任命的波兰总督,达卡的朋友。
        3、乔安娜:女,40岁。波兰罗兹公主,康斯坦丁之妻。
        4、皮欧:男,34岁。康斯坦丁手下的波兰军官,乔安娜的旧交。
        5、达尔墨维:男,26岁。即将被处死的政治犯,乔安娜的情人。
        6、玛姬:女,31岁。康斯坦丁的印度仆人,达卡的儿时玩伴。
        宴会宾客,着俄国贵族服饰。
        女仆3名,着侍者服饰。
        囚犯1名,着污损的囚服。
        士兵,着俄国军服。
        1、达卡:男,27岁。逃亡的印度王子。
        皮肤苍白,高大魁梧,眼神锐利。身着华贵的晚礼服,佩印度王公中常见的珠宝首饰,言谈举止皆透露出一种东方底蕴与西方礼节的融合。
        达卡出生于印度本德尔肯德,是古代迈索尔王国苏丹的后裔,其家族世代统治这个土邦。然而,英国军队入侵了这里,并强迫他们承认英国的宗主权。为了扶持亲英势力,英国政府还要求将达卡送往伦敦接受西式教育。在一次旅行中,达卡认识了正值壮年的康斯坦丁。这位沙俄的战争英雄就此成为达卡的偶像与挚友。
        达卡很快完成学业,回到印度。最初,他似乎无心参与国家的管理,整日在宫中设计一艘名为“鹦鹉螺号”的新型舰船。可在英国人所不知的角落里,达卡却积极进行反英活动。
        然而,一场席卷整个土邦的大饥荒引发了农民的反英暴动,不愿坐视暴动军失败的达卡也只能提前发动起义。准备不足的起义军同英国军队浴血奋战,也还是最终失败。
        就这样,达卡不得不远走他乡,一路漂泊至沙俄统治的波兰境内。
        2、康斯坦丁:男,52岁。沙皇任命的波兰总督,达卡的朋友。
        面色严肃,身体紧绷,一举一动之间尽显军人风采,穿上军服更显得神采奕奕。然而岁月正在慢慢地战胜他,令他迟钝而固执。
        康斯坦丁是前任沙皇保罗一世的次子,曾在沙俄与拿破仑的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战争结束后,已婚的他却不可自拔地爱上了乔安娜——一个与他地位所不匹配的波兰女子。为此,他不惜放弃继承帝位的资格,甘心做一个波兰总督。
        在一次旅行中,他偶然结识了达卡。尽管自己所信奉的社会达尔文主义让他对东方民族充满鄙夷,但他还是被充满朝气、勇敢无畏的达卡所折服,与他成为了亲密的好友。
        随着年龄的增长,康斯坦丁变得越发固执和冷血。他囚禁妻子乔安娜,随意侮辱仆人与下属,所发布的政令更激起波兰人的不满。最终,他发现自己似乎已经变成一个孤家寡人,却无法改变了。


        IP属地:北京4楼2025-03-27 11:50
        回复
          3、乔安娜:女,40岁。波兰罗兹公主,康斯坦丁之妻。
          面容姣好,优雅而不失亲切,纵使青春不再,也娇美如花。但在她的心底,仍然有不尽的爱情在燃烧。
          乔安娜是波兹南一位伯爵的女儿,从小便以貌美而闻名于波兰全国。但乱世红颜多薄幸,她生活的时代却是波兰民族被瓜分、蚕食、吞并的黑暗时期。这为她的青春奠定了黑暗的基调。
          上帝似乎以为她的不幸还不够——路过波兹南的康斯坦丁见到乔安娜后,便使出浑身解数,最终占有了她。尽管并非自愿,乔安娜还是被波兰人冠以卖国贼的称号。
          只有在她的朋友之中,乔安娜才稍微感受到一丝慰藉。她常常无视康斯坦丁的命令,不顾社会的传统眼光同达尔墨维见面,谈论政治和艺术。她反对暴力,认为波兰要靠外交手段独立,与达尔墨维看法不合。但即使如此,她也感到在家中所不能体会的自由。
          在长期的交往中,她与达尔墨维暗生情愫。在事实上,他们已然是一对为社会所不容的情人。
          4、皮欧:男,34岁。康斯坦丁手下的波兰军官,乔安娜的旧交。
          英俊而多情,沉着而冷静,锋利的面部轮廓使他像个武士,而坚定的眼神预示着他将在一场巨大的社会运动中有所作为。
          皮欧是一个乡下贵族的长子,自幼便被寄托了参军立功的厚望。但在俄国的歧视政策下,一个波兰人注定要被俄国人踩在脚底下。梦想破灭的皮欧也曾消沉了一段时间,整日酗酒,无所作为。
          偶然间,他听说了法国革命者罗伯斯庇尔的故事:吃尽苦头,怀才不遇,而后成就大业——仿佛一切都是为自己的预言。他疯狂地阅读法国大革命时期的著作,日夜不息,甚至在睡梦中也会念叨着大革命的口号:“暴君必须死,因为祖国必须生!”
          最终,皮欧开始利用自己的军官身份发动波兰士兵,预备举行起义。但他始终缺乏迈出第一步的勇气。
          此外,在他年轻时,皮欧曾与乔安娜结下深厚的情谊。然而,他们的友谊在乔安娜被迫嫁给康斯坦丁之后彻底破裂。直至今日,皮欧也没有原谅乔安娜的妥协退让。
          5、达尔墨维:男,26岁。即将被处死的政治犯,乔安娜的情人。
          因监禁而面色苍白,形体枯瘦,单薄的囚服几乎无法抵御任何寒冷。但一切苦难都没有压倒他,反而使他更加坚定。
          达尔墨维是华沙一个小职员的儿子,生活清贫。但借助他的舅舅——一位书商——的关系,年幼的达尔墨维在文学中找到了生命的意义。他无比崇拜诗人拜伦,更被他抛弃优渥生活,去帮助希腊人争取独立的行为所感染。因此,达尔墨维在学生时代就参与了激烈的政治运动,写下许多诗篇来控诉俄国统治的残酷。同时,他还在运动中认识了皮欧,成为亲密的好友。
          然而,他因生活所迫,却不得不应聘康斯坦丁家的家庭教师。自然,他尖锐的个人性格让达尔墨维遭受康斯坦丁的刻薄对待,但同时又受到乔安娜的青睐。受压抑的情感最终化作爱情的欲火,点燃了二人。
          但纸还是包不住火。康斯坦丁大公隐约察觉到达尔墨维与乔安娜的关系,雇密探搜查达尔墨维的房间,随即发现了大量煽动叛乱的文字。感到被欺骗和背叛的康斯坦丁下令关押达尔墨维,不日处以死刑。


          IP属地:北京5楼2025-03-27 11:50
          回复
            6、玛姬:女,31岁。康斯坦丁的印度仆人,达卡的儿时玩伴。
            同康斯坦丁家中的其他仆人一样,玛姬穿着法式的女仆服饰,黑色的长发被束在脑后。她身上唯一残存的印度人特征就只有黑色的眼睛与暗色的皮肤。
            玛姬最初是印度本德尔肯德人,早早被卖入宫中服侍达卡。然而,达卡并不因此就对玛姬颐指气使,玛姬也不因达卡的王子身份就自轻自贱。两个孩子平等共处,亲密无间。
            然而,英国军队的入侵迫使达卡的家族出逃,玛姬也因此与达卡失散。一个随军的英国奴隶商人看中了年轻貌美的玛姬,将她掳掠到欧洲出卖。几近辗转,被折磨的玛姬来到了康斯坦丁的家中。
            在玛姬的心中,达卡已经成为了她苦难一生中一个遥远的温暖。但在这弱肉强食的世界中,她又怎会幻想那风度翩翩的王子再度出现在自己面前?
            三、场面安排
            第一场(康斯坦丁家的客厅,白天)
            1、女仆、玛姬(4人)
            暗场,可闻舞台布景外的嘈杂人声,大致可以听到“驱逐暴君康斯坦丁,誓死捍卫祖国独立”的口号声。光随一名女仆上场,紧闭门窗,口号声方减弱消散。
            其余两名女仆随上。三人评论门外的示威“从沙皇要咱们的兵去法国打仗就没停过”,话题又引向康斯坦丁:“康斯坦丁老爷也真坐得住,好几个俄国人差点被杀,他还敢开宴会请那个什么达卡王子。”
            正在一旁擦桌布的玛姬听到达卡的名字,惊讶地开口询问,并且给出详细的信息(“他可是二三十岁,从印度来?”)。三个波兰女仆骂玛姬偷懒,又嘲笑起玛姬“她可忘不掉那个白马王子呢”、“印度卖来的奴隶也想当公主”。最后,讥笑地说出:“对,就是你心心念念的那个本德尔肯德王子哩!哼,被英国人赶跑了,跑咱华沙要饭来啦!”
            玛姬先是错愕,随即气愤地回击。女仆们也不甘示弱。吵到激烈处,乔安娜听到声音,来到客厅里
            (乔安娜上)
            2、女仆、玛姬、乔安娜(5人)
            乔安娜以贵族的姿态命令女仆们停止争吵,女仆们恭敬地称她为“乔安娜太太”。乔安娜又问起事件源头,波兰女仆率先告状,说玛姬工作偷懒,掩盖了玛姬口足无措的辩护。乔安娜因急于出去,将玛姬责罚一顿。
            乔安娜又问女仆街上情况,一个女仆打开窗户向外望了一眼,说示威队伍已经被驱散了,街上只剩下几个警察。乔安娜感叹一声:“唉,何必像他一样不要命呢!”便吩咐玛姬和一个女仆去为她备车,到城里的监狱。
            女仆们明显地迟疑,小声提醒乔安娜说康斯坦丁禁止她出去,却被乔安娜强行要求,只好去备车。
            (乔安娜、玛姬、其中一名女仆下)
            3、女仆(2人)
            一个女仆好奇地向同伴发问乔安娜是去做什么,嘴里的“他”又是谁?同伴便解释说,乔安娜是去见一个叫达尔墨维的人,她嘴里的“他”也是这个人。发问的女仆猛地回想起达尔墨维就是几天前还到康斯坦丁家中的家庭教师,正要询问达尔墨维遭遇了什么横祸,这时之前下场的女仆又回来。
            (波兰女仆上)
            4、女仆(3人)
            后上场的女仆听到两个女仆在谈论达尔墨维,立刻紧张地制止:“不要命啦?他犯的可是杀头的罪过!”又压低声音说:“而且,他和乔安娜太太可有一腿呢。”
            说完,三个女仆回去各忙各的。灯暗。
            (波兰女仆下)


            IP属地:北京6楼2025-03-27 11:51
            回复
              第二场(康斯坦丁家的客厅,傍晚)
              1、康斯坦丁、玛姬(2人)
              灯亮。此时客厅里的陈设已经收拾妥当,从门外进来的康斯坦丁满意地点点头,随即看到了侍立在门边的玛姬。玛姬上前向康斯坦丁问好,康斯坦丁却摆摆手,抱怨“波兰人整日在总督府前闹腾,等解散了波兰议会,非得派兵把他们都抓进监狱里。”
              玛姬听完后,反而询问起达卡的境况。康斯坦丁这才正眼看,发现是玛姬,当即命令她下去,不准在此活动,“免得吓坏了客人”。
              (康斯坦丁下、达卡的幻影上)
              2、玛姬、达卡的幻影(2人)
              灯光打在孤零零的玛姬身上,她向观众回忆与达卡的童年生活,达卡的幻影(由达卡演员饰演)出现在她面前,同她说朴素的情话。就在这时,一声枪响打破了宁静,伴随着英国军队冲锋的哨声,达卡的幻影慢慢消失在了黑暗中。
              (达卡的幻影下)
              3、玛姬(1人)
              门外传来马匹的嘶鸣与脚步声。玛姬无比留念地透过窗户看了一眼,转身逃下。
              (玛姬下,达卡、康斯坦丁及宴会宾客上)
              4、康斯坦丁、达卡、宴会宾客(3人)
              康斯坦丁同宴会宾客从客厅的另一边上场,达卡则从正门的一侧上。
              见到达卡,康斯坦丁亲密地拥抱了自己的朋友,宴会宾客也向达卡握手。第一次见到印度人的宴会宾客提出许多令人啼笑皆非的问题(“印度是不是用黄金铺路,宝石作瓦?”、“印度人是不是曾经殖民过美洲?”)。最后,宴会宾客提出一个冒犯性的问题:“听说您是为了反抗英国国王才来到这里,可他为你们带来了文明,您不是应该感谢他吗?”
              达卡听到这个问题,认真地向宾客描述印度在英国统治下的悲惨境遇,可康斯坦丁和宾客只是大笑几声,便又说到其他地方。
              达卡感到有些不快,借口小解离开。过了一会,皮欧走上场。
              (达卡下,皮欧上)
              5、康斯坦丁、皮欧、宴会宾客(3人)
              皮欧向康斯坦丁问好。康斯坦丁则对宾客称赞他的这位手下勤奋刻苦,又深得士兵爱戴,并且还同任何一个上流的俄国贵族一样精通法语。宾客问皮欧最喜欢哪个法国人,皮欧回答说罗伯斯庇尔,还背诵了罗伯斯庇尔处死国王的演说。宾客却没有听出来,还称赞罗伯斯庇尔为“做萝卜丝的好手比尔”。
              讲到这里,康斯坦丁不由得叹了口气:“可惜他是个波兰人,否则我就要他当我的骑兵团长”。
              宴会的气氛明显一滞。康斯坦丁又转换话题,叫来女仆。
              (两个女仆上)
              6、康斯坦丁、皮欧、宴会宾客、女仆(5人)
              康斯坦丁问女仆乔安娜去了哪里,女仆支支吾吾不敢说话,最后才道出乔安娜白天去了监狱,至今未回。康斯坦丁震怒,斥责女仆。女仆为了逃避惩罚,将责任推到玛姬的身上。
              毫不在意一旁客人的感受,康斯坦丁下令把玛姬带来。这时,乔安娜才匆匆赶回。宴会宾客露出尴尬的神情,皮欧则不屑地看了一眼,二人一同下场。
              (一个女仆、宴会宾客、皮欧下,乔安娜上)
              7、康斯坦丁、乔安娜、女仆(3人)
              看到乔安娜,还在气头上的康斯坦丁质问乔安娜为什么要出去。乔安娜最初只是说出去游玩。康斯坦丁立刻转向留下的那个女仆,强迫她说出乔安娜去了哪里,乔安娜则强令她不准说出。女仆在两难之下不知如何是好。
              就在这个关头,另一个女仆带着玛姬上场。
              带上玛姬后,康斯坦丁放过两个女仆,让她们离开。
              (一个女仆带玛姬上,而后两个女仆同下)
              8、康斯坦丁、乔安娜、玛姬(3人)
              康斯坦丁先声夺人,让玛姬在恐惧之下承认了自己帮乔安娜准备了马车。康斯坦丁认定玛姬有意违背自己的命令,便想出一个残酷的主意。他叫来士兵,要把玛姬送到军营里给俄军士兵“找找乐子”。
              乔安娜一言不发,离开了客厅。
              士兵还未上前,达卡冲上前护住玛姬。
              (士兵、达卡上,乔安娜下)


              IP属地:北京7楼2025-03-27 11:51
              回复
                9、康斯坦丁、达卡、士兵、玛姬(4人)
                达卡与玛姬相认,士兵也碍于达卡的客人身份而不敢行动。达卡向康斯坦丁请求放过玛姬,让他们得以团圆。康斯坦丁却冷笑一声,骂达卡忘恩负义,“本以为你是土鸡里的孔雀,不曾想只是滚进染坊的锅里走一遭”。
                达卡气愤地质问“我们有什么两样?”康斯坦丁却回答:“我是主人而她是奴隶,这便是我们的两样。”
                说罢,康斯坦丁下令士兵上前抓人。达卡极力反抗,却还是被打倒在地,玛姬抽出一把挂在墙上的刀,毫不犹豫地刺向自己的胸口。这时灯急灭,只剩下达卡绝望的呼唤。
                (全下)
                间场(黑暗中)
                1、达卡(1人)
                达卡作为歌队朗诵以下诗歌。在这一过程中,灯光只照达卡这一小部分,从而为更换舞台布景取得时间和空间。
                《有什么两样》
                天真的心憎恨大英国王
                慈悲的大公却要它坐牢
                俄国的囚车是如此熟悉
                同英国的款式一模一样
                我越过四大洋的波浪
                看见的是一样苦难
                我踏在五大洲的土地
                听见的是一样哭喊
                印度的领土饿殍遍地
                波兰的奴隶咽雪食草
                十字旗的大炮指向广州
                斯拉夫的老鹰贪视中亚
                我还有什么可讲?
                我还有什么好想?
                一个盗贼夺走了我的国家
                一个暴徒将我的爱人施暴
                再没有理论可解答我的问题
                这世界究竟有什么两样!


                IP属地:北京8楼2025-03-27 11:52
                回复
                  2025-07-30 06:30:37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第三场(监狱,半夜)
                  1、达卡、囚犯(2人)
                  囚室中,达卡一语不发地在墙上比划着,囚犯向他搭话。囚犯自我介绍说,他是维斯瓦河上的船工,因为参加几周前的罢工被抓了进来。达卡本不想搭理他,可囚犯却一言道出达卡是在画一艘非比寻常的船。
                  达卡听到,立刻从衣服的夹层里掏出一张设计图,向囚犯介绍他设计的“鹦鹉螺号”。囚犯佩服达卡的奇思妙想,感叹说:“这地上是皇帝老儿的,我倒真想坐上你这船到海里去,那就自由了。”
                  就在二人相谈正欢的时候,传来锁链响动的声音。囚犯对达卡说这是达尔墨维被审完回来了,下一个轮到他。
                  士兵上场,将达尔墨维关进一旁的囚室,又带走了囚犯。
                  (士兵上,带囚犯下,达尔墨维上)
                  2、达卡、达尔墨维(2人)
                  达卡隔着铁栏,好奇地打量达尔墨维。达尔墨维看向达卡,打趣说康斯坦丁“关老婆,抓船工,现在还惹上了印度人。真希望我教他家公子的这几个月能让那小伙子别染上这种疯病”。达卡立即将他与那个传言中的被捕家庭教师联系起来,同他攀谈。
                  最终,二人谈到了玛姬。听到玛姬的结局后,达尔墨维称赞玛姬在康斯坦丁家中是“麻雀中的凤凰”,更向达卡表明:“君王们用鲜血划分了民族间的界限,可我却相信玛姬同我们受苦受难的波兰人没什么两样。”令达卡若有所思。
                  就在这时,外面传来一声枪响,门口又传来铁链的声音。囚犯没有回来,进来的是皮欧。
                  (皮欧上)
                  3、达卡、达尔墨维、皮欧(3人)
                  皮欧走到达尔墨维的囚室前,同他说话。皮欧提到康斯坦丁和乔安娜正在为达尔墨维的事吵得不可开交,并称乔安娜为国贼。达尔墨维反倒劝说起皮欧,希望他念及旧情,不要再对乔安娜如此刻薄。皮欧冷哼一声,说乔安娜不过是贪图与达尔墨维的爱情。
                  皮欧又环顾四周,看到一旁的达卡,欲言又止。达尔墨维说信得过达卡,皮欧方讲出:波兰军人们准备举行起义。
                  不敢置信的达卡开口说话,询问这场起义是否有英国的支持,普鲁士和奥地利又是否会保持中立,哥萨克人又站在哪一边……在得到起义孤立无援的答案后,达卡断言这场起义就是送死。
                  皮欧和达尔墨维却大笑起来。一会,皮欧神色严肃地说:“生存还是毁灭,那是一个问题。可对革命者而言,答案早已确定。”
                  门口又传来铁链的声音,乔安娜激动地冲了进来。
                  (乔安娜上)
                  4、达卡、达尔墨维、皮欧、乔安娜(4人)
                  看见乔安娜,皮欧冷淡地别过头去,走到另一边。乔安娜走到囚室前,隔着铁栏拥抱达尔墨维,许久才分开。然后,乔安娜掏出一张悔过书,告诉达尔墨维,这是她向康斯坦丁哀求之后才得到的机会——只要达尔墨维在上面按下手印,否认他自己的文章,年轻的达尔墨维就不会丧命。
                  听到这里,皮欧愤怒地指责乔安娜要把达尔墨维带到卖国的道路上去,乔安娜却说皮欧已经被革命理论冲昏了头脑,根本不在乎达尔墨维的生命。二人相持不下,最终皮欧愤恨离开。
                  (皮欧下)
                  5、达卡、达尔墨维、乔安娜(3人)
                  一直没有开口说话的达尔墨维接过悔过书。达卡劝他先保住性命,乔安娜也希望着二人能够就此离开纷乱的政治。但达尔墨维却撕碎了悔过书,最后一次拥抱了乔安娜。
                  自知二人从此将阴阳两隔的乔安娜失魂落魄地离开。
                  (乔安娜下)
                  6、达卡、达尔墨维(2人)
                  达卡陷入了思考,而达尔墨维则来到囚室的窗前。过了一会儿,达尔墨维问达卡要来“鹦鹉螺号”的设计图和笔,靠着墙壁写下一段文字,又将它塞回达卡手里。达卡还没来得及看,一名士兵进入,将达尔墨维押送出去。
                  (士兵上,带达尔墨维下)
                  7、达卡(1人)
                  一声枪响之后,达卡手指铁窗外的天空,质问上帝为何要造出富人与奴隶,君王为何要划分国家与民族。他读出达尔墨维留下的语句:“如果说陆地属于贪得无厌的君王,那么……”他向观众呐喊:“那就让奴隶人的鹦鹉螺号起航!”
                  语毕,枪炮齐鸣,喊杀声震天。
                  尾声(黑暗中)
                  1、达卡(1人)
                  达卡朗诵诗歌。
                  《鹦鹉螺号的起航》
                  青年的热血无法洗净
                  弥撒声音自教堂不绝
                  风吹鹰旗,烈烈作响
                  仿佛暴君对人民的嘲笑
                  鹦鹉螺号就不该起航
                  一批看客嬉笑着回答:
                  来复枪永远胜过草叉
                  大炮的呼啸要把穷人吓倒
                  而猛士只是懒于争辩
                  丰功伟绩已写到史书上
                  南昌、奠边府与圣彼得堡[1]
                  勇敢的歌声在世界回荡
                  我还有什么可讲?
                  我还有什么好想?
                  盗贼侵入,便要举起刀枪
                  暴徒肆虐,就不能妥协退让
                  革命的暴力是我最后的回答
                  不必畏惧大洋的恐怖
                  鹦鹉螺号将骄傲地起航!
                  ——幕落
                  2024.10.11
                  第2稿
                  [1]: 此处指的是后世的南昌起义,奠边府战役和十月革命


                  IP属地:北京9楼2025-03-27 11:53
                  收起回复
                    致敬传奇船长。
                    感谢分享 儿时启蒙神作这一块


                    IP属地:广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5-03-27 14:14
                    收起回复
                      大家可以看到1~9楼吗?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12楼2025-03-27 19:11
                      收起回复
                        豪堪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25-04-02 15:59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