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苍天,浩瀚无穷,很容易引起人们的遐想,天的变化多端和神秘莫测更是促使民众对其进行思考,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天”崇拜文化。作为一种自然存在,天是无形的,它并不如日月星辰般是一个存在实体,但古人根据直观印象和自己的观察认为天是圆的,并且是又高又大的。《说文解字》释曰“天,巅也,至高无上,从一大。”段玉裁阐释为:“颠者,人之顶也。”“至高无上,是其大无有二也,故从一大。”《尔雅·释天》曰“天形穹隆”,这种天圆地方、高大无穷的认识曾长期扎根于古人观念中,“穹”“穹天”“昊天”(昊,广大也)等一度成为“天”的代名词,这种观念在汉碑中也多有体现:《景君碑》:“于何穹苍,布命授期,有生有死,天是为之。”
《武斑碑》:“昊天上帝,降此吉凶。”
《张寿碑》:“旻天不吊,遭疾无瘳。”
《史晨碑》:“昊天不吊,歼此良人。”
《鄌阁颂》:“精通皓穹,三纳苻银。”
《冀州从事郭君碑》:“昊天不吊,降此凶灾。”
《鲁峻碑》:“痛昊天之靡嘉”。
《陈蹇碑》:“如何昊穹,既丧斯文。”


《武斑碑》:“昊天上帝,降此吉凶。”
《张寿碑》:“旻天不吊,遭疾无瘳。”
《史晨碑》:“昊天不吊,歼此良人。”
《鄌阁颂》:“精通皓穹,三纳苻银。”
《冀州从事郭君碑》:“昊天不吊,降此凶灾。”
《鲁峻碑》:“痛昊天之靡嘉”。
《陈蹇碑》:“如何昊穹,既丧斯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