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吧 关注:232,764贴子:1,258,403
  • 0回复贴,共1

想起来那年结束的时候正巧在看村上春树的《且听风吟》,虽然书的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想起来那年结束的时候正巧在看村上春树的《且听风吟》,虽然书的内容难以和我的经历产生共鸣,但都有共同的夏天独特味道,大概是书名吧,一切都不管了,听听风的歌谣吧。我还记得她的样子呢,她写给我的信我都一直留着包括送我的书签什么的,她的名字最后一个字是“巧”,虽然我们在一起的时间很短,但这个字每当在某些地方出现时我都会想起很多事情,很想起来那年结束的时候正巧在看村上春树的《且听风吟》,虽然书的内容难以和我的经历产生共鸣,但都有共同的夏天独特味道,大概是书名吧,一切都不管了,听听风的歌谣吧。我还记得她的样子呢,她写给我的信我都一直留着包括送我的书签什么的,她的名字最后一个字是“巧”,虽然我们在一起的时间很短,但这个字每当在某些地方出现时我都会想起很多事情,很多关于她的事情。
我承认爱和喜欢什么的我自始至终都没有说出口,至今也不会再哀叹这些事情。但我一直觉得这段经历很清新,但我不会再和别人提起她了。我觉得嘛自己或许想多了,我还记得她一直在给我做一个神秘的礼物,做了很久呢,但没来得及给我这段感情就结束了,所以直到现在我都不知道那个礼物到底是什么。
很多事情只有自己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因为每当我想和别人讲起的时候,都会不由自主地对事实进行一些美化,好的坏的都有删改,因为我怕别人知道真正的真相从而不认同我的想法,我相信这不只是我的习惯,很多人都有这种习惯。一开始我还认为这是种错误,但现在想起来未尝是错的,就像《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本身就是对现实的美化,但不欠缺对真正真相的含沙射影,我相信所有事情都不会只是空穴来风,任何故事都会有对真相的反映,活在欺骗之中这种说法很肤浅,我们只是喜欢美,因为虚假也是一种美的体现,难道不是这个道理吗。
如我所言,和巧的故事其实比我所述说的要复杂得多,其实我也想过:如果故事的萌芽撑过了那段多雨的春夏之交又会开出什么样的花苞?但终究只是存在于我的想象的一种假设罢了,无论怎么样都不会有迹可循。那时我的心境也并没有上文中的波澜不惊,分开的那天晚上我很难入睡。我讲的故事也并没有半点假料,只是很多细节我实在记不起来了。
巧说高考要考去西藏,那时候我也很惊讶,但她还是留在了南宁,就在我们高中的江对面。但我们之间的距离已经很远了,只有很淡的味道,很淡很淡的那种,就像北半球看南门二的星光一样。
想了那么那么多,到如今我也逐渐地离开曾经的生活方式,文学嘛不经常发了,写字嘛大抵也是生疏了。文学赋予我多关于她的事情。
我承认爱和喜欢什么的我自始至终都没有说出口,至今也不会再哀叹这些事情。但我一直觉得这段经历很清新,但我不会再和别人提起她了。我觉得嘛自己或许想多了,我还记得她一直在给我做一个神秘的礼物,做了很久呢,但没来得及给我这段感情就结束了,所以直到现在我都不知道那个礼物到底是什么。
很多事情只有自己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因为每当我想和别人讲起的时候,都会不由自主地对事实进行一些美化,好的坏的都有删改,因为我怕别人知道真正的真相从而不认同我的想法,我相信这不只是我的习惯,很多人都有这种习惯。一开始我还认为这是种错误,但现在想起来未尝是错的,就像《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本身就是对现实的美化,但不欠缺对真正真相的含沙射影,我相信所有事情都不会只是空穴来风,任何故事都会有对真相的反映,活在欺骗之中这种说法很肤浅,我们只是喜欢美,因为虚假也是一种美的体现,难道不是这个道理吗。
如我所言,和巧的故事其实比我所述说的要复杂得多,其实我也想过:如果故事的萌芽撑过了那段多雨的春夏之交又会开出什么样的花苞?但终究只是存在于我的想象的一种假设罢了,无论怎么样都不会有迹可循。那时我的心境也并没有上文中的波澜不惊,分开的那天晚上我很难入睡。我讲的故事也并没有半点假料,只是很多细节我实在记不起来了。
巧说高考要考去西藏,那时候我也很惊讶,但她还是留在了南宁,就在我们高中的江对面。但我们之间的距离已经很远了,只有很淡的味道,很淡很淡的那种,就像北半球看南门二的星光一样。
想了那么那么多,到如今我也逐渐地离开曾经的生活方式,文学嘛不经常发了,写字嘛大抵也是生疏了。文学赋予我


IP属地:山东1楼2025-05-09 09:28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