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海国际机场的电子屏闪烁如银河,我踮着脚在接机口张望,行李箱滚轮的声响在人群中此起彼伏。
忽然听见熟悉的大嗓门穿透喧嚣:“小池!这儿!”我抬头,就看见吴予挥舞的花衬衫像面招展的旗,崔误善举着的接机牌歪歪扭扭写着“池佑安女士专属座驾在此”,边角还贴着我们留学时的搞怪贴纸。
“你们俩还是这么浮夸。”我拖着行李走过去,话音未落就被吴予一把揽住肩膀,带着他身上标志性的薄荷混着烟味。
崔误善挠着头凑上来,T恤袖口还沾着颜料:“说好的接风宴,我们可把珍藏的摊位都翻出来了!”他忽然压低声音,“而且——我在国外欠你们的那顿饭,今天必须还上。”
记忆突然翻涌。
留学时某个暴雨夜,崔误善信誓旦旦要请我们吃高级料理,结果钱包在电车上被偷,最后三人蹲在便利店屋檐下分食饭团。
此刻看着他较真的模样,我忍不住笑出声:“行啊,要是味道不好,你这顿可就成连环债了。”
“哟,铁公鸡拔毛了?”吴予夸张地瞪大眼睛,花衬衫下的肩膀却绷得笔直。我太熟悉他这种故作调侃的反应——当年崔误善为了攒钱买演出服,连续一周啃面包充饥,吴予嘴上骂骂咧咧,却在第二天往他包里塞了整盒三明治。
此刻他伸手重重拍在崔误善背上,力道大得让对方踉跄半步,“要是不好吃,我可连本带利讨回来!”他转身时,我瞥见他耳尖泛红,那是情绪翻涌时的老毛病。
出租车穿梭在福海市霓虹里, 车窗外的风灌进来,带着咸腥的海味,恍惚间竟与异国街头的晚风重叠。
当吴予扯着嗓子喊出“路边摊炒饭接风”时,我刚准备拧瓶盖的手顿了顿。
“不会还是当年你口中那家‘李氏饭团’吧?”我挑眉,故意让声音听起来轻松。
崔误善立刻急得摆手:“这次绝对靠谱!”他的T恤袖口沾着颜料,像是刚从画室赶来,“王氏炒饭的铁锅气,保准让你想起留学时偷用宿舍小锅的刺激!”
路边摊的位置藏在老城区巷口,铁皮招牌被油烟熏得发黑,“王氏炒饭”四个字缺了个“王”。
摊主是个戴老花镜的大叔,见崔误善就笑着拍他肩膀:“小崔啊,今天带朋友来尝鲜?”
铁锅燃起的火苗窜得老高,葱花与蛋液碰撞出滋滋声响,混着此起彼伏的“老板加辣”吆喝,瞬间将人拽进市井的烟火深处。
“尝尝这个!”崔误善不由分说往我碗里夹了个煎蛋,边缘煎得焦脆,“他们家的溏心蛋绝了,保证比我留学时煎的焦炭蛋强一百倍。”
吴予已经往自己碗里倒了半瓶辣椒油,被呛得直咳嗽还不忘反驳:“明明是你当时非说焦的有艺术感!”
“吴予,你行不行啊?”我瞧他这样,便想逗逗他,“小崔,你还记得我们那次在中餐馆吗?”
崔误善用一次性筷子戳了戳碗里的火腿肠,忽然轻笑出声。“当然记得,吴予把辣椒酱当成番茄酱,结果 ——”
“结果某人哭着喊着要喝牛奶解辣!” 我接过话头,看着吴予涨红的脸笑得直不起腰。
笑声渐歇时,我用纸巾按了按眼角笑出的泪,看着铁锅里翻涌的金黄米粒突然正色。
崔误善正要往吴予碗里偷倒半勺醋,动作在我开口瞬间凝滞在半空。
“我要接管话外话。”我转动着一次性筷子,金属戒指磕在碗沿发出轻响。
吴予的咳嗽戛然而止,沾着辣椒油的筷子悬在碗上。
崔误善后知后觉地收回手,袖口的群青颜料蹭在塑料桌布上,晕染成小片夜空。
老城区的穿堂风掠过摊前,卷起几张餐巾纸簌簌作响。
“你说什么?”吴予率先打破沉默,花衬衫随着急促的呼吸起伏,“话外话?那个剧团可不比福海市话剧团差!”他抓起矿泉水猛灌,喉结滚动的声音在骤然安静的摊位格外清晰。
崔误善却盯着碗里溏心蛋流出的金黄蛋液,忽然轻笑:“小池,你,你选在路边摊说这事,别不是怕我们掀桌子吧?”他抬头时眼底有我熟悉的狡黠,“说吧,需要我们当敢死队还是背锅侠?”
我将冰凉的矿泉水瓶贴在发烫的脸颊,霓虹灯光透过瓶身折射出细碎光斑:“我要你们当合伙人。这第一出戏就是要演小崔之前写的故事。我需要你们帮我,让话外话重新获得业内的掌声。”
吴予扯松领口的动作顿住,耳尖红得几乎要滴血。
崔误善无意识地摩挲着袖口颜料,塑料板凳在他身下发出细微的吱呀声。
远处夜市传来摇滚歌手跑调的嘶吼,混着炒饭摊的烟火气,将等待答案的时光熬煮得绵长。
“说真的,” 我往嘴里塞了一大口炒饭,故意嚼得很大声,“我还蛮有钱的,你俩不用担心跟着我喝西北风,不过就算以后天天蹲路边吃炒饭,只要咱们三个还能凑一块儿,这日子就不算糟。”
远处商场的霓虹灯在云层里明明灭灭,我们的影子被路灯拉得很长,叠在油渍斑驳的水泥地上。
摊主的铁锅还在 “刺啦” 作响,混着吴予跑调的哼唱,在这个狼狈又温暖的夜晚,织成一张细密的网,把所有关于未来的焦虑都暂时过滤在外。
忽然听见熟悉的大嗓门穿透喧嚣:“小池!这儿!”我抬头,就看见吴予挥舞的花衬衫像面招展的旗,崔误善举着的接机牌歪歪扭扭写着“池佑安女士专属座驾在此”,边角还贴着我们留学时的搞怪贴纸。
“你们俩还是这么浮夸。”我拖着行李走过去,话音未落就被吴予一把揽住肩膀,带着他身上标志性的薄荷混着烟味。
崔误善挠着头凑上来,T恤袖口还沾着颜料:“说好的接风宴,我们可把珍藏的摊位都翻出来了!”他忽然压低声音,“而且——我在国外欠你们的那顿饭,今天必须还上。”
记忆突然翻涌。
留学时某个暴雨夜,崔误善信誓旦旦要请我们吃高级料理,结果钱包在电车上被偷,最后三人蹲在便利店屋檐下分食饭团。
此刻看着他较真的模样,我忍不住笑出声:“行啊,要是味道不好,你这顿可就成连环债了。”
“哟,铁公鸡拔毛了?”吴予夸张地瞪大眼睛,花衬衫下的肩膀却绷得笔直。我太熟悉他这种故作调侃的反应——当年崔误善为了攒钱买演出服,连续一周啃面包充饥,吴予嘴上骂骂咧咧,却在第二天往他包里塞了整盒三明治。
此刻他伸手重重拍在崔误善背上,力道大得让对方踉跄半步,“要是不好吃,我可连本带利讨回来!”他转身时,我瞥见他耳尖泛红,那是情绪翻涌时的老毛病。
出租车穿梭在福海市霓虹里, 车窗外的风灌进来,带着咸腥的海味,恍惚间竟与异国街头的晚风重叠。
当吴予扯着嗓子喊出“路边摊炒饭接风”时,我刚准备拧瓶盖的手顿了顿。
“不会还是当年你口中那家‘李氏饭团’吧?”我挑眉,故意让声音听起来轻松。
崔误善立刻急得摆手:“这次绝对靠谱!”他的T恤袖口沾着颜料,像是刚从画室赶来,“王氏炒饭的铁锅气,保准让你想起留学时偷用宿舍小锅的刺激!”
路边摊的位置藏在老城区巷口,铁皮招牌被油烟熏得发黑,“王氏炒饭”四个字缺了个“王”。
摊主是个戴老花镜的大叔,见崔误善就笑着拍他肩膀:“小崔啊,今天带朋友来尝鲜?”
铁锅燃起的火苗窜得老高,葱花与蛋液碰撞出滋滋声响,混着此起彼伏的“老板加辣”吆喝,瞬间将人拽进市井的烟火深处。
“尝尝这个!”崔误善不由分说往我碗里夹了个煎蛋,边缘煎得焦脆,“他们家的溏心蛋绝了,保证比我留学时煎的焦炭蛋强一百倍。”
吴予已经往自己碗里倒了半瓶辣椒油,被呛得直咳嗽还不忘反驳:“明明是你当时非说焦的有艺术感!”
“吴予,你行不行啊?”我瞧他这样,便想逗逗他,“小崔,你还记得我们那次在中餐馆吗?”
崔误善用一次性筷子戳了戳碗里的火腿肠,忽然轻笑出声。“当然记得,吴予把辣椒酱当成番茄酱,结果 ——”
“结果某人哭着喊着要喝牛奶解辣!” 我接过话头,看着吴予涨红的脸笑得直不起腰。
笑声渐歇时,我用纸巾按了按眼角笑出的泪,看着铁锅里翻涌的金黄米粒突然正色。
崔误善正要往吴予碗里偷倒半勺醋,动作在我开口瞬间凝滞在半空。
“我要接管话外话。”我转动着一次性筷子,金属戒指磕在碗沿发出轻响。
吴予的咳嗽戛然而止,沾着辣椒油的筷子悬在碗上。
崔误善后知后觉地收回手,袖口的群青颜料蹭在塑料桌布上,晕染成小片夜空。
老城区的穿堂风掠过摊前,卷起几张餐巾纸簌簌作响。
“你说什么?”吴予率先打破沉默,花衬衫随着急促的呼吸起伏,“话外话?那个剧团可不比福海市话剧团差!”他抓起矿泉水猛灌,喉结滚动的声音在骤然安静的摊位格外清晰。
崔误善却盯着碗里溏心蛋流出的金黄蛋液,忽然轻笑:“小池,你,你选在路边摊说这事,别不是怕我们掀桌子吧?”他抬头时眼底有我熟悉的狡黠,“说吧,需要我们当敢死队还是背锅侠?”
我将冰凉的矿泉水瓶贴在发烫的脸颊,霓虹灯光透过瓶身折射出细碎光斑:“我要你们当合伙人。这第一出戏就是要演小崔之前写的故事。我需要你们帮我,让话外话重新获得业内的掌声。”
吴予扯松领口的动作顿住,耳尖红得几乎要滴血。
崔误善无意识地摩挲着袖口颜料,塑料板凳在他身下发出细微的吱呀声。
远处夜市传来摇滚歌手跑调的嘶吼,混着炒饭摊的烟火气,将等待答案的时光熬煮得绵长。
“说真的,” 我往嘴里塞了一大口炒饭,故意嚼得很大声,“我还蛮有钱的,你俩不用担心跟着我喝西北风,不过就算以后天天蹲路边吃炒饭,只要咱们三个还能凑一块儿,这日子就不算糟。”
远处商场的霓虹灯在云层里明明灭灭,我们的影子被路灯拉得很长,叠在油渍斑驳的水泥地上。
摊主的铁锅还在 “刺啦” 作响,混着吴予跑调的哼唱,在这个狼狈又温暖的夜晚,织成一张细密的网,把所有关于未来的焦虑都暂时过滤在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