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晨醒来口干舌燥,喝水也难以缓解;眼睛干涩发红,仿佛有沙子磨着;皮肤紧绷甚至脱屑……这些可能是干燥综合征的信号。作为一种风湿免疫性疾病,干燥综合征并非简单的"缺水",而是身体内部平衡被打破的警示。据统计,约0.3%~0.7%的人群受其困扰,其中40~60岁的中老年女性尤为多见。若放任不管,它还可能牵连关节、肺部甚至肾脏。
北京崇文门中医医院的风湿免疫科诊室里,主任医师王义军常这样向患者解释:"中医认为,干燥综合征与'阴液亏虚''燥邪内生'有关。就像土地失去雨水会龟裂,人体阴津不足时,口眼皮肤也会干涸。"他进一步说明,长期熬夜、情绪焦虑、过食辛辣等会耗伤阴血,而外感风寒湿邪又可能"闭阻经络",让津液无法输布全身。
针对这些病机,中医治疗不局限于"补水",更强调"调源"。王义军在临床中常分三步走:
滋阴润燥:用麦冬、沙参等药材生津养阴;
活血通络:如当归、丹参帮助气血运行,"灌溉"干燥的组织;
健脾祛湿:部分患者兼有湿浊内阻,需用茯苓、白术等健脾化湿,避免"越补越滞"。
除了中药调理,王义军格外重视患者的日常生活细节:"治病如育花,既要浇水,也要遮阳。"他给出几点建议:
饮食:多吃百合、银耳等柔润食材,少吃烧烤、辣椒等燥热之物;
环境:室内湿度保持在50%左右,空调房内放一盆水或使用加湿器;
护眼:用菊花或桑叶煎汤熏蒸双眼,缓解干涩;
情绪:"肝郁化火会加重燥象",适当散步、听音乐疏解压力。
"许多患者希望三五剂药就见效,但干燥综合征如同慢性旱情,调理需要时间。"王义军坦言。他接诊过一位病程十年的患者,通过半年中药调理配合针刺疗法,终于让干裂的嘴唇恢复润泽。"中医的优势在于整体调节体质,减少复发。"他提醒,"若出现反复口干眼干、关节痛或乏力,应尽早排查。"
面对干燥综合征,中西医结合治疗正为患者带来更多希望。正如王义军所说:"身体不会无缘无故'干旱',找到根源,对症施治,终能等来雨润万物的那一天。"
(温馨提示:具体用药需经专业医师辨证指导)

医生简介:王义军,男,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风湿病科主任,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全国名老中医胡荫奇教授学术继承人,北京崇文门中医医院风湿病科特聘专家。深耕风湿免疫疾病领域三十余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科研及教学经验。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国家级课题,研究成果获多项省部级奖励。发表核心期刊论文60余篇,主编《风湿性疾病诊断治疗指南》《痹病古今名家验案全析》等专著20余部,其中《胡荫奇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经验》《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的MRI表现相关性研究》等论文为临床实践提供重要参考。
擅长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风湿免疫疾病,包括: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干燥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痛风、硬皮病、白塞病、多发性肌炎、皮肌炎、骨质疏松、产后风湿病、复发性风湿症、未分化结缔组织病、银屑病、关节炎、骨关节炎、纤维肌痛综合征等疑难病症。
出诊时间:每周一、周三、周六全天
出诊地点:北京崇文门中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