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坐着大鹏鸟,在天地间遨游,飞了九天九夜,依然是一片空寂,那真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在这无何有之乡,他每日无为乎鹏翼之侧,寝卧乎大鹏之背,念天地间之幽幽,连梦中的蝴蝶也忘了,不禁感叹说:“大哉!虚哉!无穷哉!道实在是太广大了,实在是太空虚了。”
正在自感逍遥的时候,忽然看见前方的空中有一个老头,守着一个圆溜溜的物体,在空中漂移。大鹏鸟飞得太快了,一下子没刹住车,迎头就撞在了那个圆溜溜的物体上。由于惯性,庄子也从大鹏鸟身上飞了出去,撞在那个圆溜溜的物体上,撞得眼冒金星。说也奇怪,撞了以后,庄子和大鹏鸟就停在那个物体旁边,静止不动,就如航天员在空间仓内静止不动一样。
停了好一会儿,庄子才心神稳定,看着那个老头儿,问:“老先生是那一位呀?这个圆溜溜的物体,是啥呀,你为啥在它旁边呀?”
老头看着庄子,说:“人们都说你是道学大师,难道你不晓得,你撞的这个物体,就是道吗?我就是老子。你没听说过,守道的人能长生吗?我出了函谷关后,就一直守在道的旁边。”
庄子楞了半天,才反应过来,说:“这个就是道体吗?你的书上说,道冲,而用之又不盈。冲,不是空虚吗?道不是空虚的吗?为什么这么结实?”
老子看着庄子,说:“我说过道是空虚的吗?我说的是‘有物混成……可以为天地母’,你没看懂吗?请问,可以产生天地万物的母体,能空虚吗?天下万物生于有,天下万物都是从实体中产生的。你看看眼前这个圆溜溜的物体,它空虚吗?”
庄子用手又感受了一下那个圆溜溜的物体,不仅不空虚,还很结实。
只听老子又说:“如果道是空虚的,又怎么会“盈”呢?盈者,多余也。道是宇宙中最朴实的物体,天生有无穷的力量,日夜不停地在宇宙间巡行,转了一圈又一圈,把力量向四周发散,就像射出无数的箭,能冲到无穷远的地方。整个宇宙中充满了这种力量,宇宙中的一切感受到这种力量后,就开始演化,原来没有的,生出来了,原来有的,又分化出更多的物类。所有的物体,时刻都在接受“道”所散发的力量,也都在不断地演化,新的产生,旧的消失,从无到有,从有到无,循环不止。这种力量在宇宙中的存在,虽然如海水一样浩瀚,没有间隙,万物却都不感到有一丝的多余。”
庄子听了,默然不语。当初自己还嘲笑河伯的自大,原来自己读了一辈子《道德经》,写了那么多文章去谈经论道,竟然没有悟到,原来“道”是一个实体。
又过了许久,庄子问:“我今天是意外摸到了道体,可是正常情况下,人怎样才能知晓“道”的存在?”
老子说:“我写在竹简上的,你没看懂吗?共分四个过程,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挫去道的锐气,解开道周围纷乱的表象,把思想和道的光芒融和在一起,把自己当成道周围的一粒微尘。怎样去挫、去解、去和、去同呢?不是用手,而是用脑子,用脑子去思想思考。”
随后,庄子又问了许多问题,得知真相后,才觉得,如果不是今日偶然遇到老子真人,怎知自己以前全是错?误人子弟,罪过不小!想到此,一时之间,他竟如坎井之蛙听了海龟的高论一般,茫然若失,不知所措。
正在自感逍遥的时候,忽然看见前方的空中有一个老头,守着一个圆溜溜的物体,在空中漂移。大鹏鸟飞得太快了,一下子没刹住车,迎头就撞在了那个圆溜溜的物体上。由于惯性,庄子也从大鹏鸟身上飞了出去,撞在那个圆溜溜的物体上,撞得眼冒金星。说也奇怪,撞了以后,庄子和大鹏鸟就停在那个物体旁边,静止不动,就如航天员在空间仓内静止不动一样。
停了好一会儿,庄子才心神稳定,看着那个老头儿,问:“老先生是那一位呀?这个圆溜溜的物体,是啥呀,你为啥在它旁边呀?”
老头看着庄子,说:“人们都说你是道学大师,难道你不晓得,你撞的这个物体,就是道吗?我就是老子。你没听说过,守道的人能长生吗?我出了函谷关后,就一直守在道的旁边。”
庄子楞了半天,才反应过来,说:“这个就是道体吗?你的书上说,道冲,而用之又不盈。冲,不是空虚吗?道不是空虚的吗?为什么这么结实?”
老子看着庄子,说:“我说过道是空虚的吗?我说的是‘有物混成……可以为天地母’,你没看懂吗?请问,可以产生天地万物的母体,能空虚吗?天下万物生于有,天下万物都是从实体中产生的。你看看眼前这个圆溜溜的物体,它空虚吗?”
庄子用手又感受了一下那个圆溜溜的物体,不仅不空虚,还很结实。
只听老子又说:“如果道是空虚的,又怎么会“盈”呢?盈者,多余也。道是宇宙中最朴实的物体,天生有无穷的力量,日夜不停地在宇宙间巡行,转了一圈又一圈,把力量向四周发散,就像射出无数的箭,能冲到无穷远的地方。整个宇宙中充满了这种力量,宇宙中的一切感受到这种力量后,就开始演化,原来没有的,生出来了,原来有的,又分化出更多的物类。所有的物体,时刻都在接受“道”所散发的力量,也都在不断地演化,新的产生,旧的消失,从无到有,从有到无,循环不止。这种力量在宇宙中的存在,虽然如海水一样浩瀚,没有间隙,万物却都不感到有一丝的多余。”
庄子听了,默然不语。当初自己还嘲笑河伯的自大,原来自己读了一辈子《道德经》,写了那么多文章去谈经论道,竟然没有悟到,原来“道”是一个实体。
又过了许久,庄子问:“我今天是意外摸到了道体,可是正常情况下,人怎样才能知晓“道”的存在?”
老子说:“我写在竹简上的,你没看懂吗?共分四个过程,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挫去道的锐气,解开道周围纷乱的表象,把思想和道的光芒融和在一起,把自己当成道周围的一粒微尘。怎样去挫、去解、去和、去同呢?不是用手,而是用脑子,用脑子去思想思考。”
随后,庄子又问了许多问题,得知真相后,才觉得,如果不是今日偶然遇到老子真人,怎知自己以前全是错?误人子弟,罪过不小!想到此,一时之间,他竟如坎井之蛙听了海龟的高论一般,茫然若失,不知所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