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开国之初,“素无学术”的隋文帝尤其不喜南方靡丽文风,《隋书·文学传》说:“高祖初统万机,每念斫雕为朴,发号施令,咸去浮华。”稍后侍御史李谔更上书指责齐梁诗文“遗理存异,寻虚逐微,竞一韵之奇,争一字之巧。连篇累牍,不出月露之形;积案盈箱,唯是风云之状”。但这些官方的号令和文人的批评丝毫没有影响隋朝诗人醉心于南朝诗歌,甚至连文帝的两个儿子也都喜好南朝的“浮华”之作,隋炀帝还“好为吴语”(《资治通鉴》卷一八五)。除隋炀帝外,由北朝入隋的另外三位著名诗人——杨素、卢思道、薛道衡——也都程度不同地受到南朝诗歌的影响。只是他们在熏染南方绮丽之风时未曾完全丧失刚健之气,即使隋炀帝的靡靡之音中仍有南朝君主少有的浑厚之声。随着政治上南北统一的完成,诗歌创作也加速了南北诗风融合的进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