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树榕,男,原名高树荣,笔名骅鸣、丁一,中共党员,知名翻译家、文学学者,中国翻译家协会会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东南亚研究会理事,安徽省翻译协会顾问,南山校友。1933年9月出生。大学期间广泛涉猎中外文学,为日后翻译与研究奠定基础。195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东语系泰语专业,师从著名学者季羡林,成为该专业首批毕业的五名学生之一,并被分配至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工作,参与东南亚军事资料翻译。1958年,下放至安徽芜湖,在芜湖师专中文系(现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书并主持开设了现代汉语课程。1962年,任讲师。1978年,任外国文学教研室主任。1985年,任副教授。后在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任教。青年时创作了300余首抒情诗,后因时代原因焚毁,遂转向翻译。1978年,参与新中国首部《泰汉词典》编纂译著。1985年,与房英合译泰国总理克立.巴莫的长篇历史小说 《四朝代》 ,作品先后荣获安徽省1978至1985年度 “优秀社会科学成果二等奖” 、芜湖市1985至1989年度 “文艺创作优秀奖” 等多个大奖。1989年,随中国作家代表团访泰。1991年,翻译泰国女作家吉莎娜.阿索信的《曼谷死生缘》。 1997年 ,参与主持了中泰建交文学研讨会。2000年后,陆续翻译出版了《槟榔花女》 、《克隆人》等作品。2005年,获 "彩虹奖" 翻译奖 。2010年,译作《泰国当代短篇小说选》。2014 年 ,参与《中国东方文学翻译史》编写。2018年 ,捐赠手稿予安徽师范大学。2019年,其在新中国翻译事业70年论坛暨2019中国翻译协会年会上被授予 “资深翻译家 ” 荣誉称号。 2020年 ,获中国译协 “ 终身成就奖 ” 。近年他还整理出版了《 高树榕泰国文学译文集 》。他累计发表了高水平学术论文 ( 如 《 泰语文学中的佛教元素 》、《翻译中的文化转换问题》等 )30余篇,涵盖泰语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等多个领域 ,他还曾指导创办了芜湖师专第一个学生社团、江城高校的第一个文学团体“天门山文学社”(现发展成为红叶文学社),并出版了诗文集《天门山麓 》, 培养了大批文学人才,治学严谨,注重 “知行合一” ,影响深远。他极大地推动了中泰文学交流,被誉为 “东方语言的特使” ,季羡林称其为 "中泰文化交流的桥梁" ,泰国诗琳通公主更是对其译作赞不绝口,其译作《四朝代》 被《中泰关系史》 评价为 “两国文化交流史上的重要贡献” 。其诸多译作被《 中国翻译通史》 、《中国20世纪外国文学翻译史 》 等权威文集收录。其为我国外国文学翻译与研究以及对外友好交往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目前仍坚持进行学术指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