坠落的翅膀吧 关注:17贴子:2,591
  • 5回复贴,共1

三国塔罗牌-22张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0


1楼2006-07-09 21:16回复
    第八位 力 

    力并非只是强硬之力,牌面的另外一层含义是柔软之力,钢中带柔,阴阳相济。 

    张三爷算得上是三国第一妙人,大胡子,丈八蛇矛,动辄喜欢哇呀呀呀瞪眼怪叫。他大哥得一“仁”字,二哥称一“义”字,三爷也只能占了一个“猛”字。是啊,张飞多猛哇,虎牢关前群雄束手,偏他头一个冲过去与吕布单挑,几十个回合下来虽没胜可也没败;长坂桥前只一声“燕人张翼德在此”,喝退曹军百万之众,震得张辽、夏侯渊、夏侯敦、许褚、曹仁等曹营名将不敢近前,这又是何等勇猛。 

    然而这一个“猛”字,却不知害了多少三国名将。大家的习惯性思维没法相信:这虬髯大汉心里,却藏着不知有多细密的心思。人人都道三爷莽撞,可谁也没想到长坂桥遮天蔽日的灰尘后是二十匹马和二十条树枝;人人都道三爷好吃酒爱误事,结果一番吃醉,生擒了刘岱;二番吃醉,赚了巴郡老严颜;三番吃醉,战跑了威风八面的张合。若天下粗人都是如此,只怕聪明人都要羞愧死了。 


    据说张飞擅书法,擅画美人,还曾在八朦山上立马勒铭(据说是赝品,不过没关系),好生豪气。粗中有细,刚中带柔的这套内家功夫,不知是不是三爷在描摹美人的时候练出来的心性? 

    =========================================== 


    =========================================== 
    第九位 隐者 徐庶 

    隐者代表的,并非仅仅只是字面意义上的隐居。它也有暗示着困窘的环境,以及难以伸张的心向。这种束缚是内在的,源自于隐者本身消极的态度。 

    身在曹营心在汉,这对于关羽只是暂时,对于徐庶却是永恒。 

    没有人比徐庶的立场更为尴尬。他背弃了赏识自己的明主,转投了杀母仇人麾下;他有满腹韬略,却发誓不设一计一谋。忠诚与孝义之间,徐庶首先选择了后者,于是北归曹操;而当徐母死后,他却又选择了前者,唯恐天下人耻笑。这是一个矛盾的人,当命运降临的时候,他亲手作了最不情愿的选择,把自己封锁在一个两难困境之中,并且越缠越深。 

    于是,他变成了一位隐者,完全隐没在时代洪流之中,悄无声息。从此再没人见到过那曾经狂荡的单福,也再没人领略过徐庶哪怕一星半点的智略火花。在其他明星交相辉映于乱世天空时,这一颗星星却黯然隐没,让人扼腕叹息不已。 

    有才难伸,这是一出正剧;而当这局面是自己造成的时候,正剧就变成了悲剧。 

    徐庶的结局演义中没有交代,只有在正史中略有提及。当诸葛亮兵出陇右之时,无意中得知自己的老友仅仅只是一名右中郎将、御史中丞的时候,不禁感慨道:“魏殊多士邪!何彼二人不见用乎?” 

    不知道那时候的徐庶,究竟会是什么样的心境。 

    =========================================== 

    =========================================== 
    第十位 命运之轮 孔明 

    命运如轮,不需要任何多余的解释,只此比喻就足以言尽,多一分都是赘言。 

    对于丞相来说,命运确实是一味奇妙的东西。 

    每个人身上都背负着自己的命运,但这位汉丞相身上的宿名感格外地强烈。水镜先生一句:“卧龙适得其主,不得其时”,已然在他初出茅庐时就奠定了冥冥之中命运的轮迹。 

    初出茅庐的诸葛亮并不可爱,他太完美了,足智多谋,算无遗策,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简直不可思议。如鲁迅先生所言:“状诸葛之智而近妖”。我们看到的是一个神一般的存在,欠缺真实感,只可膜拜,却不能亲近。 

    一直到北伐开始,我们才真切地感受到他身上那种沉重的宿命。跟随宿命而来的,往往是不幸;而当人们明知结果而仍旧不屈不挠地与之抗争时,不幸就变成了悲壮。也只有在这个时候,才能真正让我们觉察到诸葛亮身上那超越了智慧的伟大。这是一个人用一生来燃烧的命运,目的只有一个,他要逆天。 

    诸葛亮最常说的一句话是“此天数也”,可惜他不是贝多芬,无法紧紧扼住天数的咽喉,于是只能在五丈原默默地禳星,拖着老病的残躯面对命运之轮的转动……


    5楼2006-07-09 21:17
    回复
      =========================================== 
      第十七位 星 陆逊 

      星星是清新的希望之光,对未来充满了希望和憧憬,是天生的乐天派。 

      希望之星永远出现在危难之间,受命于败军之际,挽波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诸葛亮是这样,陆逊也是。《三国志》里,身为人臣而单独立传者唯有二人:一个是诸葛亮,一个就是陆伯言。两个人是蜀吴山岳之镇,维系着一国兴衰。 

      不知道为什么,陆逊在我心目中始终是一个二十出头的大男孩,瘦弱但是聪明,戴着一副厚厚的眼睛,仿佛哈里波特一般——尽管他在成名的彝陵之战时已经三十九岁,并且活到了六十二。大概是陆逊的遭遇实在太富有戏剧性了,让人情不自禁地朝着最有趣的方向去想象。 

      其实不光我这样想,关羽也是这样想的,刘备也是。在他们这些人眼中,陆逊这样的年轻人根本不值得一提。结果他们错了,两员沙场老将以自己的性命、荆州以及数万蜀汉精锐,成就了这个不显山露水的年轻人的威名。 

      强大的敌人、命悬一线的国脉、临危受命的年轻将军、奇迹般的反击以及漂亮的大逆转,彝陵之战几乎囊括了一切能打动人心的要素。一场壮丽大火托起来的是一颗冉冉升起的东吴之星。几乎在一瞬间,陆逊成为了一个传奇。 

      讽刺的是,这位东吴之星也如同逆位“星星”所预示的那样,在随后的岁月里空有理想却经常遭遇打击,在反复的犹豫与拖拖拉拉中走完了自己的一生。这位晋升为大都督的星星在彝陵之战以后,就陷入了与曹魏在江东的漫长拉锯战中,尽管胜多败少,可惜都了无价值,一直在原地踏步;而在东吴内部,孙权也逐渐变的多疑残忍,可怜陆逊没张昭直言的胆子,只好私下里与潘睿抱头痛哭。希望之星的风采,已经是黯淡之极了。 

      可惜。 

      =========================================== 


      =========================================== 
      第十八位 月 魏延 

      “月”象征着源自于内心的不安,不安定,亦隐藏着虚伪与背叛的可能。 

      魏延是个苦人,他这一辈子就是在被人怀疑和猜忌中渡过的。 

      他初次登场荆州城,砍死守门守卫要献城给刘皇叔,谁知道人家不领情,拨马去了江夏,魏延只好灰溜溜地逃去了长沙。他二次登场如法炮制,一刀砍翻韩旋,救了黄忠,开城投降。这次刘备倒没拂他的意,把长沙接管了。可这位大功臣却被诸葛亮一把拿下,喝令要斩,理由不过一个“事主不忠”的借口和脑袋后面的一块反骨。 

      从此以后,魏延虽然成了蜀汉军中一员大将,可这员将却从来不受重用。粗粗算来,蜀军名将里,属他被派去使诈败之计的次数最多,这搁谁的头上,都是一件添堵的闷事。嗣后蜀中大将相继凋零,马超、赵云相继辞世,魏延还是没迎来他的出头之日。诸葛亮高高在上,还是不待见他。细读北伐一段,“气苦”二字几乎成了魏延的专属形容词。 

      传说上方谷一战中,诸葛亮本来打算连魏延带司马懿一并烧死。只是这招实在太过阴损,后来被毛氏父子给删了。我对毛本腹诽颇多,唯独这一段觉得处置得当。不为孔明名誉计,实在是为文长鸣不平啊。 

      当日诸葛亮说魏延脑后有反骨,日后必叛。这“日后”一下子就拖到了二十几年。南郑城前那三声“谁敢杀我”,想来是魏延压抑一生的委屈终于得以舒张…………然后他就被马岱砍去了脑袋。 

      当叛不叛,不叛却叛,落得个身首异处,真是个苦人,苦也苦也。 

      =========================================== 

      =========================================== 
      第十九位 太阳 孙策 

      “太阳”是生命之本源,牌面洋溢着青春活力,充满热情的进取精神,一如太阳本身。 

      为了配这张牌,我想了很久。三国之中,名将有之,谋臣亦有之,但他们大多身怀心机思虑深重,对阵单挑的时候莫不是怒眼圆睁牙关紧咬,实在不够阳光。仔细想来,能配得上这张牌的人实在是凤毛鳞角。 

      唯有一个人,小霸王。 

      别的不提,单就孙策与太史慈一战,就足堪“阳光”二字。两个人都是意气风发,从一开始就显出阳光少年本色。这边众将苦劝不住,孙策偏要去观觇刘繇营寨;那边刘繇严令不听,太史兹偏偏要跳将出来去擒孙策。


      8楼2006-07-09 21:18
      回复
        于是两个虎头虎脑的别扭小孩各自甩脱同伙,迎头便来战。两人正值年轻,精神头十足,于是这一战打的当真是神采飞扬。一边兵器相磕,一边嘴里还互斗。这骂既不是诸葛亮骂王朗式的直白,也不及张飞骂吕布式的狠毒,而是全然属于少年人式的楞头与好胜。 

        “那个是孙策?” 

        “你是何人?” 

        “我便是东莱太史慈也,特来捉孙策!” 

        “只我便是。你两个一齐来并我一个,我不惧你!我若怕你,非孙信符也!” 

        “你便众人都来,我亦不怕!” 

        何等直爽,何等坦荡,哪里是生死搏杀,分明是天真烂漫。 

        甚至到了第二日,两个人还各执彼此的小戟兜鍪,列阵叫骂:“太史慈若不是走的快,已经被刺死啦!”“孙策的头在这里哦!”活脱脱两个孩子神气。 

        恐怕在场诸将见了此情此景,都已忘记了胜负之争,而是俱各摇头叹息,心中暗道:“年轻真好啊……” 

        =========================================== 


        =========================================== 
        第二十位 审判 罗贯中 

        “审判”源自于圣经中的最终审判,意思是当世界末日来临的时候,将会有一个审判之日,届时所有在地球上生存过的人,都将在这一天接受公正的判决与评价。 

        适合这张牌的人,也只有罗贯中一个人了………… 

        虽然罗贯中一贯拥刘反曹,但若没有他的如掾大笔,只怕三国也会如其他时代——比如五代十国——一样,被历史的尘埃逐渐淹没,不为人知,这世界上也就少了许多的乐趣。 

        总之,还得谢谢罗贯中,为他在这塔罗牌中安排一席之地。 

        =========================================== 

        =========================================== 
        第二十一位 世界 所有三国的爱好者们 

        “世界”意味着完满、圆融,一切事情都得到了合适的解决,达到一个调和的境界。 

        每次看罢三国,掩卷却难掩心潮彭湃。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我们这些身处一千多年后的读者审视奔腾汹涌的时光洪流,已能俯瞰英雄一生沉浮,古国几朝兴衰。也许,《三国演义》电视剧的片尾曲更能准确地表达出这种心情: 

        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争鸣。 
        眼前飞扬着一个个鲜活的面容。 
        湮没了荒城古道,荒芜了烽火边城。 
        岁月啊,你带不走那一串串熟悉的姓名。 
        兴亡谁人定,盛衰岂无凭。 
        一夜风云散哪,变幻了时空。 
        聚散皆是缘,离合总关情碍。 
        担当生前事,何计身后评。 
        长江有意化作泪,长江有情起歌声。 
        历史的天空闪烁几颗星,人间一股英雄气在驰骋纵横。 

        谨以是文献给所有三国的爱好者们,三国与我们同在。 

        ===========================================


        9楼2006-07-09 21:18
        回复
          忆当年,三尺青锋怀天下,一骑白马开吴疆。 虎铠燕翎多飒爽,羽扇纶巾亦飞扬。 雄姿英发从征路,纵横江东扶君王。 春风得意小乔嫁,文才武略揽天香


          10楼2006-07-09 21:18
          回复
            何为三国塔罗牌?


            11楼2006-08-13 23:2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