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吧 关注:46,094贴子:925,313
  • 4回复贴,共1
我叫亘狼


1楼2011-10-15 11:45回复

    人从出生之时起,一直至生命的终止都会打哈欠。人为什么要打哈欠,其原因可能谁也说不清楚。
    研究证实:人在打盹、疲劳、寂寞等时候,大脑的抑制过程开始战胜兴奋过程。
    这时身体的某些部分进入抑制状态,而呼吸器官首当其冲。由于血管中积蓄了二氧化碳和新陈代谢的其他废物,呼吸也开始减慢并变得更加深沉了。这影响到大脑的呼吸中枢,便使得人打起呵欠来了。
    一次打哈欠的时间大约为6秒钟,在这期间使人闭目塞听,全身神经、肌肉得到完全松弛。因此可以认为,打哈欠使人在生理上和心理上得到最好的休息,对人体具有重要的生理保护作用。有人认为打哈欠是脑缺氧的表现,人体通过哈欠的深呼吸运动使血液中增加氧气,排出更多的二氧化碳,从而使人精力更加充沛。人困乏的时候往往是哈欠不断,以提醒人体,表示大脑已经疲劳,需要睡眠休息,所以打哈欠也是一种催眠的方法。当人即将进入紧张工作之前,也常会哈欠连连,这可能是人体借助深吸气使血液中增加更多的氧气,提高大脑的活动能力。
    总之,打哈欠是人体的一种本能反应,它像心跳、呼吸一样,不受人的意志所控制。它对保护脑细胞,增加脑细胞的供氧,提高人体的应激能力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你在紧张的学习之后,往往会伸开双臂打一个长的“哈欠”,此时,你的胸腔中会有一种舒适感。你知道打哈欠对人体有什么好处吗?
    紧张的学习过程,人体神经系统消耗较多的能量,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平静呼吸不能把体内二氧化碳及时排出体外,过多的二氧化碳积累在体内,就会引起胸腔沉闷,身体各器官有疲劳感。由于血液中二氧化碳高于正常水平,就会刺激呼吸中枢,引起人的深呼吸运动——打哈欠。
    打哈欠不仅可以排出体内过多的二氧化碳,而且对人体是一种保护性适应。当人体睡眠不足或劳累过度时,会接二连三地打哈欠,这是警告人们大脑和各器官已经疲劳,要我们赶快睡觉,得到休息。早晨起床后往往也哈欠不止,这可以促进大脑皮层的各个功能区由抑制状态转变为兴奋状态,以使大脑皮层进行正常的工作。
    ××××××
     人从一出生,直到生命结束,都会打哈欠,但人为什么要打哈欠,各种解释却是众说纷纭。美国的科学家日前称,他们目前已经找到了打哈欠的奥秘,那就是身体其实是在通过哈欠这种运动来给大脑降温,进而保持大脑的健康和清醒。
      人在胎儿时期就会打哈欠
      打哈欠以调节大脑内部温度
      该研究项目的负责人、美国宾汉姆顿大学生物系科学家安德鲁-盖洛普介绍说,“人类的大脑其实和电脑一样,在冷静的状态下,他们的运行效率最高。而且,人类的进化已使得身体总是在尽最大限度地冷却大脑。”盖洛普仔细分析和研究了长尾小鹦鹉的打哈欠原理。由于这种澳大利亚野生鸟类的大脑相对来说算是比较大,可以作为脊椎动物的典型代表。它们的大脑温度经常发生波动,而且它们不会像人类和其他动物那样会形成传染性哈欠。科学家们将长尾小鹦鹉放置于三种不同的环境中:温度正在升高的环境、高温环境、温度可控的环境。在后两种环境中,鹦鹉哈欠次数并没有增多。而在第一种环境中,鹦鹉打哈欠的次数明显增加了一倍还要多。
      科学家们认为,哈欠其实就是鸟类和哺乳动物的散热器。如果空气的温度比大脑和身体的温度低,那么吸入冷空气会迅速降低面部血液的温度、进而冷却大脑,甚至会改变血液的流动。此前的研究表明打哈欠会提神,因此早晨的哈欠就好象是一杯提神咖啡。科学家们还通过新的发现解释了为什么疲劳的人容易打哈欠。由于疲劳和睡眠不足会导致大脑温度的上升,必须要通过打哈欠来降低大脑的温度。此外,打哈欠还可以加快大脑状态的过渡,如从睡眠过渡到清醒状态。
      盖洛普的父亲老盖洛普也曾致力于哈欠科学原理的研究。老盖洛普认为,“频繁打哈欠的人,其大脑的冷却机制肯定有问题。多发性硬化症患者和体温调节失衡的人,就会出现哈欠连连的情形。在癫痫发生之前,患者通常也会受到哈欠连连的困扰。根据打哈欠的情况,还可以预测头痛的病人是否患有偏头痛。”现在,这项研究发现终于改变了此前人们对于打哈欠的认识。今后,研究人员将重点研究大脑温度以及如何根据大脑温度和症状对疾病进行预测。
    


    2楼2011-10-15 11:45
    回复

        关于打哈欠的原因,有科学家认为这是大脑缺氧的自主保护反应。生理理论解释认为,当肺脏周边组织侦测到肺里的氧浓度变低时,就会让人打哈欠以吸入更多的空气。但我们现在知道,肺脏不一定会侦测到氧气的不足。最近的一项研究指出,通过超声波扫描,可以看到胎儿在母亲肚子里打哈欠的影像,但子宫内胎儿的肺脏还不能换气。同时有实验证明,人们在含二氧化碳多的环境里打哈欠的次数,并不比在正常的环境中多。而厌倦理论认为,如果人对某件事情感到厌倦,就会打哈欠,用形体语言表达自己的不感兴趣。但被称为大脑“哈欠中枢”的下视丘的旁室核的活动,经常是跟最感兴趣的事情联系在一起的。所以,打哈欠源自人们的疲惫与无聊这个观点可能是错的。
        还有科学家根据进化理论得出结论认为,人类打哈欠是原始祖先遗传下来的,是为了露出牙齿向别人发出警告。蜷伏在草丛里一动不动的蛇,常常打完哈欠再行动;水中的河马会先打个哈欠,之后再从水中走出来。鉴于人类的发展已经进入文明社会,用打哈欠的方式向别人发出警告已经过时了。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人类打哈欠的行为,最有可能是一种已经丧失存在意义的演化遗迹了。
        在生理理论、厌倦理论、进化理论都不能说服大家的时候,一个理论基本上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认可,美国马里兰大学的生理学家普罗文和贝宁格对哈欠作了十多年的研究。他们发现,夜间开车的司机会频繁地大打哈欠,正在认真看书和做作业的学生也会哈欠连连,可是却很少有人在床上打哈欠。所以,打哈欠是人们觉得必须保持清醒状态的时候,促进身体觉醒的一种反应。从这个意义上说,哈欠是一种自身的“提神”反映,一次打哈欠的时间大约为6秒钟,在这期间人全身的神经和肌肉都得到完全松弛。打哈欠需要脸部的肌肉运动来完成,所以可以通过有意识地咬紧牙关来抑制。陪审员为那个本该被抑制的哈欠付出了昂贵的代价,而哈欠的合理利用也能给我们带来好处。
      打哈欠对身体有什么好处
        首先,打哈欠会调动你身体的很多部位。嘴长大了之后,,脸部肌肉运动,下颌撑开,让空气尽可能多地进入肺部。有研究表明,当打哈欠和伸懒腰结合起来时,人的平均心率会提高30%,大脑会分泌出能让人感到兴奋的神经传递素,比如多巴胺、一氧化氮和一些种类的氨基酸。。
        其次,从中医的角度讲,打哈欠其实就是一种深呼吸,也叫腹式呼吸,是中医里讲的气沉丹田。爱打哈欠的人,往往是肾虚、脾虚的一种表现。而打哈欠与咳嗽、打喷嚏一样,是人的一种调节呼吸的自救行为。常打哈欠,有助于放松眼部和喉部肌肉,促进眼部血液循环。而和伸懒腰结合后,可以让身体气血更流通,帮助补肾气、疏理肝气、扩展胃气、通肺气,对五脏都有好处。
        最后,人在身体困倦时,大脑深层的温度会升高,通过打哈欠,能快速吸入空气,可以冷却流经面部的血液,降低大脑温度,提高工作效率。因此,早起时打个哈欠就等于喝了杯咖啡,让大脑更清醒。
      


      3楼2011-10-15 11:45
      回复

        科学家们的最新研究显示,打哈欠现象并不仅仅是人类才拥有的一种生理反应,在动物界中,还有其他许多动物也会打哈欠。不过,对于诱发动物打哈欠的原因,人们一直知之甚少。而美国宾汉姆顿大学的科学家不久前开展的一项专门研究活动,将有助于我们了解动物打哈欠的原因。
        打哈欠在动物身上也普遍存在
        参与并领导该项研究工作的安德烈•加鲁普教授指出,动物打哈欠的一个主要原因是为了给自己的大脑降温。为了确证这一结论,研究人员还进行了一项特别的试验。
        试验过程中,研究人员挑选了澳大利亚境内的一种鹦鹉作为研究对象。选择这种鹦鹉的原因,首先是因为它们拥有相对较大的大脑;其次,同时也是最主要的原因是,在这种鹦鹉的中不存在像人和其他动物中常见的所谓“打哈欠传染”现象,因此能够使试验数据更为精确。
        据介绍,宾汉姆顿大学的科学家特意制造出了几种温度情况不同的环境,用于观察温度对鹦鹉们打哈欠次数的影响。测试结果表明,当温度超出平均值并开始逐渐上升时,鹦鹉打哈欠的数量增加了差不多一倍。相反,当温度降低时,鹦鹉们打哈欠的频率则明显降低。
        测量结果显示,在打哈欠前,鹦鹉大脑的温度都出现了上升的现象。研究人员表示,鹦鹉们在此时打哈欠就好像启动了用于给电脑中央处理器降温的风扇。
        科学家们解释说,对于包括人类在内的大多数动物来说,当大脑所处环境的温度相对较低时,其工作效率便会更高一些,而打哈欠正是一种有助于降低大脑温度的生理反应。
        除此之外,先前进行的针对人体进行的类似研究也证实,当人体感到困倦时,大脑的温度便会呈现出上升之势。而此时如果如果进行深呼吸并加快呼吸的速度(效果类似于打哈欠),便会对流经面部的血液进行降温,进而实现对大脑的降温。
        当然,就人类自身来说,当身体患上某些疾病时,也会诱发打哈欠现象。例如,在癫痫或偏头痛发作前,大脑的温度都会出现上升,并常常诱发打哈欠现象。
        


        4楼2011-10-15 11:46
        回复




          


          5楼2011-10-15 11:4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