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从出生之时起,一直至生命的终止都会打哈欠。人为什么要打哈欠,其原因可能谁也说不清楚。
研究证实:人在打盹、疲劳、寂寞等时候,大脑的抑制过程开始战胜兴奋过程。
这时身体的某些部分进入抑制状态,而呼吸器官首当其冲。由于血管中积蓄了二氧化碳和新陈代谢的其他废物,呼吸也开始减慢并变得更加深沉了。这影响到大脑的呼吸中枢,便使得人打起呵欠来了。
一次打哈欠的时间大约为6秒钟,在这期间使人闭目塞听,全身神经、肌肉得到完全松弛。因此可以认为,打哈欠使人在生理上和心理上得到最好的休息,对人体具有重要的生理保护作用。有人认为打哈欠是脑缺氧的表现,人体通过哈欠的深呼吸运动使血液中增加氧气,排出更多的二氧化碳,从而使人精力更加充沛。人困乏的时候往往是哈欠不断,以提醒人体,表示大脑已经疲劳,需要睡眠休息,所以打哈欠也是一种催眠的方法。当人即将进入紧张工作之前,也常会哈欠连连,这可能是人体借助深吸气使血液中增加更多的氧气,提高大脑的活动能力。
总之,打哈欠是人体的一种本能反应,它像心跳、呼吸一样,不受人的意志所控制。它对保护脑细胞,增加脑细胞的供氧,提高人体的应激能力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你在紧张的学习之后,往往会伸开双臂打一个长的“哈欠”,此时,你的胸腔中会有一种舒适感。你知道打哈欠对人体有什么好处吗?
紧张的学习过程,人体神经系统消耗较多的能量,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平静呼吸不能把体内二氧化碳及时排出体外,过多的二氧化碳积累在体内,就会引起胸腔沉闷,身体各器官有疲劳感。由于血液中二氧化碳高于正常水平,就会刺激呼吸中枢,引起人的深呼吸运动——打哈欠。
打哈欠不仅可以排出体内过多的二氧化碳,而且对人体是一种保护性适应。当人体睡眠不足或劳累过度时,会接二连三地打哈欠,这是警告人们大脑和各器官已经疲劳,要我们赶快睡觉,得到休息。早晨起床后往往也哈欠不止,这可以促进大脑皮层的各个功能区由抑制状态转变为兴奋状态,以使大脑皮层进行正常的工作。
××××××
人从一出生,直到生命结束,都会打哈欠,但人为什么要打哈欠,各种解释却是众说纷纭。美国的科学家日前称,他们目前已经找到了打哈欠的奥秘,那就是身体其实是在通过哈欠这种运动来给大脑降温,进而保持大脑的健康和清醒。
人在胎儿时期就会打哈欠
打哈欠以调节大脑内部温度
该研究项目的负责人、美国宾汉姆顿大学生物系科学家安德鲁-盖洛普介绍说,“人类的大脑其实和电脑一样,在冷静的状态下,他们的运行效率最高。而且,人类的进化已使得身体总是在尽最大限度地冷却大脑。”盖洛普仔细分析和研究了长尾小鹦鹉的打哈欠原理。由于这种澳大利亚野生鸟类的大脑相对来说算是比较大,可以作为脊椎动物的典型代表。它们的大脑温度经常发生波动,而且它们不会像人类和其他动物那样会形成传染性哈欠。科学家们将长尾小鹦鹉放置于三种不同的环境中:温度正在升高的环境、高温环境、温度可控的环境。在后两种环境中,鹦鹉哈欠次数并没有增多。而在第一种环境中,鹦鹉打哈欠的次数明显增加了一倍还要多。
科学家们认为,哈欠其实就是鸟类和哺乳动物的散热器。如果空气的温度比大脑和身体的温度低,那么吸入冷空气会迅速降低面部血液的温度、进而冷却大脑,甚至会改变血液的流动。此前的研究表明打哈欠会提神,因此早晨的哈欠就好象是一杯提神咖啡。科学家们还通过新的发现解释了为什么疲劳的人容易打哈欠。由于疲劳和睡眠不足会导致大脑温度的上升,必须要通过打哈欠来降低大脑的温度。此外,打哈欠还可以加快大脑状态的过渡,如从睡眠过渡到清醒状态。
盖洛普的父亲老盖洛普也曾致力于哈欠科学原理的研究。老盖洛普认为,“频繁打哈欠的人,其大脑的冷却机制肯定有问题。多发性硬化症患者和体温调节失衡的人,就会出现哈欠连连的情形。在癫痫发生之前,患者通常也会受到哈欠连连的困扰。根据打哈欠的情况,还可以预测头痛的病人是否患有偏头痛。”现在,这项研究发现终于改变了此前人们对于打哈欠的认识。今后,研究人员将重点研究大脑温度以及如何根据大脑温度和症状对疾病进行预测。
